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以来,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面临困境主要是民族古籍资源流失严重、不能集中保存、保护制度缺失、经费不足和人才严重缺乏等。贵州省今后应该从加强民族古籍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法制、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更新保护技术等方面入手来加强民族古籍的保护工作。

  • 标签: 贵州省 民族古籍 困境 对策
  • 简介:藏族古籍。藏文古籍除佛教经典和《甘珠尔》、《丹珠尔》外,已经出版的还有记载藏族历史的珍贵古籍《巴协》、《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西藏王统记》、《红史》和《西藏王臣记》等,另外还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文学、哲学、语言文字、医药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在藏文古籍《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喇嘛)、《青史》(桂译师宣奴史见)中记载了西藏农奴制的兴盛过程。为研究西藏社会历史以及我国古代普遍存在过的农奴制社会形态提供了可靠的实据。蒙古族古籍。中国蒙古族的三大重要历史著作《蒙古秘史》(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原名《宝贝史纲》),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语言、文化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

  • 标签: 西藏王臣记 脱卜察安 藏族历史 蒙古黄金史 西藏王统记 甘珠尔
  • 简介:汉字文化对我国民族古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汉字与许多民族文字和古籍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汉字以其特有的哲学思辩以及汉字随儒学的广泛传播在民族古籍形成的过程中对中华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文化认同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汉字文化 民族古籍 文化认同
  • 简介:【摘要】蕴藏丰富、独具特色、弥足珍贵,是四川民族古籍工作的基本情况及重要特点;大量民间古籍急待整理、经费严重缺乏、组织机构不顺等,是四川古籍工作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应积极探索,拓宽领域,统筹规划,确保投入,利用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信息服务方式实现与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资源共享。

  • 标签: 古籍研究 四川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古籍
  • 简介:《2007—2008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提出,我国出版业自21世纪初期开始进入了一个战略转型期,一方面传统的发展方式仍然起着主要作用,但在某些方面又出现了重大突破,新的发展方式雏形已经呈现。正是在这一出版大潮的带动和引导下,湖南省民族古籍的出版也实现了自己的转型和创新,尽管这种转变还显得有些仓促,但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却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 标签: 古籍出版 民族古籍 湖南省 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出版业 发展方式
  • 简介:【摘要】汉字文化对我国民族古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汉字与许多民族文字和古籍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汉字以其特有的哲学思辩以及汉字随儒学的广泛传播在民族古籍形成的过程中对中华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文化认同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中汉字 价值功能 古籍中
  • 简介:少数民族古籍包括我55个少数民族古籍。此文章主要阐述对古籍的科学含义、类别,内容保护保存方式和利用上进行的研究。

  • 标签: 少数民族 古籍 文献 收藏 新疆 保存方式
  • 简介: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共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5个,世居少数民族有17个,少数民族人口1333.9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古籍资料。贵州从50年代起就开始搜集、整理少数民族古籍。1955年,毕节地区成立了彝文翻译组,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彝文古籍的搜集、整理及翻译出版工作。

  • 标签: 工作发展 新时期 少数民族人口 少数民族古籍 翻译出版工作 1955年
  • 简介:摘要:民间传说是各民族结合历史经历、生产生活经验,采用夸张等手法创造出来的精神生活财富,是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流传在贵州、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猴鼓舞民间传说是重要的中国少数民族口碑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学价值。通过对流传于苗、瑶、毛南等少数民族民间的猴鼓舞传说进行对比研究,可将其分为“猴子救助”“丛林迷路”“猴子撒泼”等几个类型。深入分析发现其具有故事情节相似性和特定人物差异性、传承变迁性等特点,这些民间传说中所展现出来的相似性是其共性文化因子的集中体现,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利因素。

  • 标签: 猴鼓舞 民族口碑古籍 比较研究
  • 简介:古籍善本由于经历了漫长历史阶段而到我们这一代的珍贵财富。搜集、收藏、整理出版古籍善本需要多种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的重要工作。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立足于相关理论探讨怎样保护古籍善本的同时,提出了怎样具备古籍善本研究工作需要的条件,促进古籍善本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 标签: 古籍善本 搜集开发 为文化发展利用
  • 简介:一百多年前兴起的“影印”这种出版形式,由于下真迹一等,保留原书行款,庋藏取阅,都较便利,故成为近百年来古籍整理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古籍影印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藉现代印刷技术之便,利用图书馆收藏之富,历代典籍大量获得影印,原来珍秘之本如今变为各图书馆插架流通之物,原来分散各处之书,经过整合取用更便,其中以《四库全书》系列丛书、中华再造善本等丛书最称善本,传世的基本典籍和重要善本也大多有了影印本。近十几年来各地馆藏稿钞本、批校本得以批量影印,影印行世之丛书已不下百种,影印古籍之品种超过两万种。某些古籍的标点、校注本则更是多以影印善本为底本,则影印本影响力更为扩大。

  • 标签: 古籍索引 古籍整理 中华再造善本 古籍影印 图书馆收藏 系列丛书
  • 简介:2001至2010年,我国民族古籍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在总结民族古籍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主要从民族古籍的缩微和影印;民族古籍的数字化建设;民族古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民族古籍开发和利用的相关立法;民族古籍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和新时期民族古籍开发利用的理念等六个方面综述近十年来我国民族古籍开发利用的研究历程和最新成果。

  • 标签: 民族古籍 古籍开发 古籍利用 综述
  • 简介: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册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且有艺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 标签: 古籍善本 版本目录学家 行政管理部门 书籍内容 法律保护 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