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4-10
  • 简介:而厘治军民的根本在于使人民,曾国藩担心百姓,像他在同治三年(1864)三月二十九日的日记中说

  • 标签: 曾国藩民生 民生观
  • 简介: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民生的深化,对坚持群众路线和实现中国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习近平 民生观 中国梦
  • 简介: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之下,"民生保障"问题本质上是法律问题,是法律对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的保障。作为法律制度之一的刑法,主要从刑事政策、刑法机能、具体罪名设定三个层次来体现民生保障。《刑法修正案(九)》从宏观与微观上体现了我国刑法民生保障的基本特征,故我国刑法可称为"民生刑法"。"民生刑法"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刑法上的体现,值得提倡。

  • 标签: 依法治国 民生保障 以人为本 民生刑法
  • 简介:民生主义之所以成为现代民生建构的逻辑初始,在于其核心原则突破了传统儒家伦理社会组织原则的束缚;其哲学基础实现了由传统的以人生态度与治理之道为核心的理论范式向以历史重心与道德规范的现代理论范式的转换;其现代价值透映出超越西方现代性路径并释放出社会主义内蕴的逻辑射线。梳理并检视社会主义民生建构的逻辑起点,目的在于厘清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早期民生观念的演变规律及其所遵循的价值准则与价值目标,从而为改革开放进程中民生的转型与升级提供方法论指导和经验总结。

  • 标签: 现代性 民生主义 社会主义 民生观 逻辑
  • 简介:毛泽东民生是毛泽东在批判汲取中国传统民生智慧、近代中西方民生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毛泽东民生现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并与毛泽东自身的实践条件和个人素质密切相关。

  • 标签: 毛泽东 民生思想 理论渊源
  • 简介: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是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研究中,孙中山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民生思想,也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在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后的今天,正确分析和认真总结孙中山先生的民生,对不断加快民生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民生观 和谐社会 启示
  • 简介: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多层面、多角度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从马克思民生视角对红旗渠精神进行全新诠释,彰显红旗渠精神的民生意蕴:基本要义是对“现实的人”的关怀;核心内涵为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现路径为革命的实践活动;价值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标签: 红旗渠精神 马克思民生观 现实的人 实践活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简介:东欧国家(包括原民主德国)实行经济转轨已4年余。从整体看,东欧经济已从衰退中走出来,有些国家甚至出现增长。那么,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东欧国家居民生活与转轨以前相比,状况又如何呢?原民主德国: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原民主德国经济从1992年开始出现增长,生产总值实际增长6%;1993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实际增长6.2%,全年增幅达6.5%。1989年10月之前,、如不考虑货币实际购买力(按货币实际购买力东马克与西马克的比价为100:12),原民主德国职工月平均工资1300东马克仅相当于原联帮德国职工的30%。1992年,东部职工平均工资增至2700(西)马克,为西部的60%,其中银行职员工资已与西部拉平,五金工人工资也达西部的7.1%;退休者的月平均收入已由原夹的700-800东马克增加到1000-1200马克,为西部的56.7%。1993年,随着某些部门职工工资与西部拉平或有适度增长,整个东部职工月平均工资已达西部的75%;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也有所增长。

  • 标签: 东欧国家 月平均工资 民主德国 居民生活 实际购买力 西部
  • 简介: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生与女性批评更多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对后殖民理论与生态女性主义的一种阐发,其强烈的解构性和批判性以及实践性是值得关注的。

  • 标签: 斯皮瓦克 后殖民生态批评 女性批评
  • 简介:[摘要]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关乎家国。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民生领域中仍然有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这一系列问题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本文从习近平民生从形成基础条件,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以及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三个角度对习近平进行阐述其丰富内涵,全方位地彰显出习近平民生的伟大价值。

  • 标签: []习近平 民生观 新时代 时代价值
  • 简介: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的政治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人民基本上摆脱了贫困。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相伴而生,特别是民生问题的解决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以改善民生、实现民生幸福最大化为目的的民生政治价值便应运而生。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现经济关系、社会分工和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正义,实现个人需要与社会整体发展相统一,实现公共政策的民生价值转向是从经济政治向民生政治转变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经济政治观 民生政治观 公平正义 民生幸福
  • 简介:摘要:民生,是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维度。生态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将法治作为实现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将生态民生的理论论述转化为法律话语,需要通过权利义务范式进行表达。生态民生下的环境权,是公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既包括实体环境权,也包括程序环境权。同时,还要求公民积极履行绿色义务,从而形成权利义务相融合的严密制度保障。

  • 标签: 生态民生 生态文明建设 法治 环境权
  • 简介:摘要:新闻是传递信息的栏目,其中民生类新闻涵盖了大量的民生信息,对传达人民的声音发挥出了巨大作用,有利于打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民生栏目在众多电视类型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出发点力求贴近百姓生活、关注普通人身上发生的普通事件,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本文结合民生栏目所发挥出的作用进行阐述,剖析民生新闻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系列问题,同时也为其搭建核心价值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 标签: 民生新闻 核心价值观 构建
  • 简介:档案部门要从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要更新观念,建立全面覆盖民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职能,确保民生档案造福人民。让民生档案最大限度的维护民权,服务民生

  • 标签: 档案 落实 发展
  • 简介:“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服饰文化民生幸福是这一服饰文化形成的思想基础之一。从《上李鸿章书》到辛亥革命后的一系列演讲,他都以“民生关怀”为终极目标,尤其在1924年的“民生主义’讲演中,他把穿衣问题作为民生主义第二个重要问题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根本策略。上述观念是先生在1912年《复中华国货维持会函》时针对改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服式时提出的,它从卫生、方便、经济、美观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山先生“民生幸福”的思想。

  • 标签: 民生幸福 民生主义 孙中山 服饰文化观
  • 简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也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关注民情、服务民生为己任的地市报更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关注民生,反映民生,服务民生,保护民生,做好做强民生新闻。一段时间以来,民生新闻成为各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报刊纷纷推出一些关注平民生活、反映民情民意的专题、栏目,把目光对准老百姓,倾听群众呼声,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无疑让广大群众拍手叫好。这是各地新闻单位认真落实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的结果。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民生新闻 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服务民生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民生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民生体系。习近平的民生根植于深厚的历史经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智慧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更准确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指明了方向。

  • 标签: 习近平 民生观 当代价值
  • 简介: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关注民生放到重要地位,这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本质决定的。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民主和民生是以人为本的两个侧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两个轮子,要以民主促进民生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民生 民主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汲取了古今中外民生的优秀思想,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主体、目标、原则、途径、保障、标准等基本内容和观点。这对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生观 民生建设 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