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快速凝固过程中的热力分析,阐述了凝固热力模式、亚稳平衡、界面平衡、T_o线与快速凝固的关系,讨论了快速凝固过程中实现扩散、无溶质分凝的凝固的热力条件,提出了实现快速凝固的温度条件。结合热力计算技术,建立快速凝固数值模拟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特别针对工业生产实践中所使用的具有复杂成分的多元多相合金,快速凝固原理及其组织形成的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标签: 快速凝固 热力学 亚稳平衡 界面非平衡
  • 简介:根据热力理论,导出理想气体广义准静态多方过程方程的一般表达式,给出当摩尔热容与温度成线性关系时过程的内能变化、做功及热量的具体表达式,探讨理想气体四种典型的准静态过程(绝热、等温、定体及定压过程)与广义多方过程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多方指数n为常数的条件是(Cn,m-CV,m)为常量,而非摩尔热容(Cn,m,CV,m,Cp,m等)为常量.

  • 标签: 理想气体 广义多方过程 摩尔热容 准静态
  • 简介:以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HumicAcid,IHA)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U(VI)。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H值、时间、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及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5℃下1.4g/L的IHA在pH值为5时对10mg/LU(VI)的去除率可达99.37%;IHA对U(VI)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决定系数达0.99以上;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决定系数为1;IHA吸附U(VI)后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与U(VI)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综合看来,IHA吸附U(VI)的机理表现为离子交换。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U(VI) 不溶性腐殖酸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 简介: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追求。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有效性可体现为有效率、有效益和有效果。本文针对工程热力的课堂教学,从备课、授课、辅导和考评等各个环节制定了实现有效教学的实施计划,并分析了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工程热力教学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工程热力学有效教学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
  • 简介: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12个全氟化合物分子进行了全优化计算,得到其分子零点振动能EZPV、热能校正值Eth、恒容热容CVΦ、标准熵SΦ以及配分函数lgQ等热力参数,并计算了这些分子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m.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了电性拓扑状态指数与热力参数之间的QSP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1.000,1.000,1.000,0.999和1.000,采用逐一剔除法得到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cv分别为0.999,1.000,1.000,0.999和1.000,利用建构的数学模型得到热力性质的相对平均误差分别为0.43%,0.41%,0.46%,0.41%和0.71%.从方程可以看出,F原子取代基数量是影响全氟化合物分子热力参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检验证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 标签: 全氟化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电性拓扑状态指数 热力学性质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
  • 简介:以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方法为基础,结合Aspenplus对考虑积碳情形下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进行了热力平衡分析。对CO2/CH4比(0.5~3)、反应温度(573~1473K)和压力(1~25个大气压)对平衡转化率、产物组分和积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费托合成中生产合成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温度高于1173K、CO2/CH4比为1,此时2摩尔的反应物可以生成约4摩尔的合成气(H2/CO=1),且仅生成极少量的碳,可以忽略不计。尽管高于973K的温度可以抑制积碳形成,但此时生成水的量也增加了,当CO2/CH4比较高(2或3)时更是如此。生成的水量增多可能是由RWGS反应引起的,CO摩尔数增加、H2摩尔数减少以及CO2转化率逐渐增大就是最好的证据。为了找到甲烷CO2重整的真实情况与热力平衡状态间的区别,本文将模拟的反应物转化率和产物分布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要使乙烯、乙烷、甲醇和二甲醚的产率达到较高的水平,就必须向反应系统中加入有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刑。受甲烷分解和CO歧化反应的影响,较高的压力减轻了温度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增加了积碳量,并减少了CO和H2产率。对利用等量CH4和CO2进行的甲烷加氧二氧化碳重整的分析结果表明,要想使反应物转化率和合成气产率都在90%以上,需要的操作温度和进料比分别为1073K和CO2:CH4:O2=1:1:0.1。H2/CO比值始终保持为1,同时产水产率最大限低地减少且不会形成积碳。

  • 标签: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 热力学分析 积碳 CO2转化率 平衡转化率 H2/CO
  • 简介:基于炉渣结构分子和离子共存理论,建立1273-1733K下的PbO-CaO-SiO2-FeO-Fe2O3渣系氧化铅活度热力模型,计算PbO活度并绘制等活度曲线,考察炉渣碱度Q、氧化铁比率R和温度T对活度NPbO和活度系数γPbO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度系数γPbO的模型计算值与文献测定值吻合程度高,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该渣系结构本质;NPbO呈拉乌尔正偏差,且随渣中PbO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的影响不明显;γPbO随Q的升高而增大;对于Q〉0.3的碱性渣,γPbO随R的升高而出现极大值。该研究结果可用于现代炼铅工艺的热力研究和操作优化。

  • 标签: 分子和离子共存理论 热力学模型 氧化铅 活度
  • 简介:摘要文章概述了液压与气动课程的重要性,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从授课内容的选择、第一节课、项目导学任务驱动及理实一体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搞好该课程的教学。

  • 标签: 中职学生项目导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 简介:1.《小王子》[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著马振聘译内容简介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邀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

  • 标签: 热力 小行星 内容简介 玫瑰花 王子
  • 简介:教学内容湘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熟悉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 标签: 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示意图
  • 简介:建立了带有空调导流罩,受电弓安装座及转向架安装槽的高速列车组及外部空间在内的气动噪声计算物理模型,结合列车实际运行的边界条件,采用大涡模拟和FW-H声学模型,求解高速列车达到一定时速的近场气动噪声。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速度增加,高速列车声功率显著提高;高速列车表面曲率较大的部位,压力梯度变化大,其声压级也越大;高速列车车顶空调及受电弓导流罩等凸出物,使列车表面的声压增加。

  • 标签: 高速列车 气动噪声 脉动压力
  • 简介:摘要加强对热力管道保温测试技术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分析,可以为提高热力管道的保温性能,减少热量的损失提供参考,从而节省大量的能源。基于此,本文将对热力管道保温测试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影响管道保温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希望可以为我国的热力管道改造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热力管道 保温测试 技术分析
  • 简介:摘要热力网设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也是热电行业重点研究的内容,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做好这项工作,要提高自身设计水平,这样才能促进热电厂更好的经营与发展。本文对热电厂热力网设计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对热力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还对提高热力网设计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热电厂 热力网 设计 问题 措施
  • 简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和计算气动声学(ComputationalAeroacoustics,CAA)分步耦合方法对汽车前端冷却模块气动噪声进行数值分析。将换热器部件等效为多孔介质,利用大涡模拟(LargeEddySimulation,LES)捕捉冷却模块声源信息。利用声学边界元法(AcousticBoundaryElementMethod,BEM)计算气动噪声,并将计算结果和噪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冷却模块空间声场低频段轴向偶极特征明显;离散噪声突出而宽频噪声相对较小;场点总声压级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加;出风口场点总声压级较进风口大;增加等效声源数量可提高气动噪声的数值预测精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CFD和CAA分步耦合方法可为冷却模块低噪声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冷却模块 气动噪声 多孔介质 旋转偶极子 声学边界元法
  • 简介:摘要热力管道的安装施工质量是保证热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和关键。在安装施工的过程中,热力管道安装施工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为了保证安装施工的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和规范安装施工技术。本文对热力管道的安装施工的工艺要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 标签: 热力管道 安装 施工工艺 施工要点
  • 简介:本文针对缝隙结构建立高超声速流动模型,分析了缝隙内部流动特性和传热机理,重点研究了缝隙内部气动加热问题。结果表明外部流动只会对缝隙上部产生较大影响,缝隙迎风面热流峰值是当地平板热流值的2.5倍。通过分析攻角、马赫数以及缝隙几何等参数对缝隙热流分布的影响规律,发现缝隙宽度是影响缝隙内部热环境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缝隙结构 计算流体力学 高超声速流动 气动热
  • 简介: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年时期就投身爱国学生运动。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毅然弃文从理。1931年起,先后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2~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工程师。后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

  • 标签: 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伟长 力学 多伦多大学 加州理工学院 清华大学
  • 简介:二、命题特点1.基于课标,立足教材中考试卷测试的目标、内容一般与“课程标准”要求保持高度的一致。以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作为载体,渗透对过程方法的考查,有效落实三维目标。部分试题内容或情境源于初中物理教材,旨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教材的使用。

  • 标签: 专题复习策略 力学 “课程标准” 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教材 试题内容
  • 简介:摘要现阶段,特别是在城市供热项目在中国管道建设发展迅速,集中供热事业在政府和资金的强力支持下获得了飞速发展。而目前来看,我国城市供热领域在大中型城市中较为集中。对于这些大中型城市来讲,其具备一定规模的供热设施,热源、热网和自动控制装备较完善,并且,还具有客观而稳定的热用户和用户设备。总体来看,发展集中供热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强化能源利用效果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供热设施成为了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热力管网终端用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提高热力管网的发展。

  • 标签: 热力管网系统 设计 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