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食源性变形杆菌的氨基糖苷耐药基因情况。方法收集2011—2014年石家庄市售各类食品中分离到的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至少有一种耐药的变形杆菌124株,用PCR、测序和基因库在线比对方法分析6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与3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124株变形杆菌中氨基糖苷修饰酶耐药基因aacC2、aacA4、aadA1和aphA6的检出率分别为95.2%(118/124)、80.6%(100/124)、73.4%(91/124)和5.6%(7/124);16S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rmtB检出率为87.1%(108/124)。aacC1、aadB、armA和rmtC基因均未检出。结论aacC2型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与rmtB型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流行是食源性变形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变形杆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基因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16S r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科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整理收集120例接受治疗的儿科患儿,对其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患儿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中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肾损害情况的人数为65例,占54.17%,并且其他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结论对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来讲,尤其在儿科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对患儿的影响十分严重,甚至严重的可能导致患儿致残。作为医护人员,在用药期间应严格进行监管,尽量不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儿科治疗。

  • 标签: 儿科 氨基糖苷 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陕重楼甾体皂苷单体A(BM-26)豆甾醇-3-O-β-D-吡哺葡萄糖苷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单体A(BM-26)与人肝癌SMMC-7721细胞分别在24、48、72h处理后,采用MTT法,测定吸光度A值,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检测陕重楼甾体皂苷单体A(BM-26)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不同质量浓度陕重楼甾体皂苷单体A(BM-26)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均有抑制作用:24h处理时,质量浓度为8、40、200μg·ml^-1,1、5、25mg·mL^-1组与对照绀相比较,吸光度A值有显著性降低(P〈0.01或P〈0.05);48h处理时,质量浓度为0.3、1.6、8、40、200μg·mL^-1,1mg·mL^-1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吸光度A值有显著性降低(P〈0.01或P〈0.05);72h处理时,质量浓度为8、40性g·mL^-1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吸光度A值有显著性降低(P〈0.01或P〈0.05)。其中质量浓度为8μg·ml^-1时,在24、48、72h抑制率分别为45%、41%、36%。结论:陕重楼单体A(BM-26)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甘‘最蛆抑制质量浓度为8μg·mL^-1,有效抑制质量浓度范围是8~40μg·mL^-1。

  • 标签: 陕重楼甾体皂苷类单体A(BM-26) 人肝癌SMMC-7721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残留的准确性。方法以0.4mol/LNaOH溶液为溶剂,在257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该检验方法在1ug/ml~8ug/ml范围有较好线性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分别为0.59%、0.3%,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25μg/ml、0.76μg/ml。平均擦拭回收率大于72.17%。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残留灵敏度高,是一种可靠的质量控制手段。

  • 标签: 清洁残留 对乙酰氨基酚 紫外分光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以大鼠为例,研究消渴丸研究对α-葡萄糖苷酶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取大鼠小肠的上段,从中提取α-葡萄糖苷酶,将α-葡萄糖苷酶以15比例稀释达到酶反应试剂盒的要求后,将10g?L-1蔗糖作为底物,10g?L-1阿波蔗糖作为阳性对照,加入浓度不同的格列本脲、消渴丸全药、消渴丸中药,37°C反应40分钟后,通过550nm波长测定吸光度,通过测定结果计算酶活性的抑制率,并判断消渴丸中药成分对大鼠肠黏膜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消渴丸中药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18.8%~35.8%%,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86.4±1.9%。结论消渴丸中药成分对大鼠小肠黏膜α-葡萄糖苷酶可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 标签: 消渴丸 &alpha -葡萄糖苷酶 抑制
  • 简介:一、问题提出苏教版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第102面提到: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是两性化合物。随着水溶液pH的不同,氨基酸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也不同。在酸性条件下,氨基酸主要以阳离子形态存在;在碱性条件下,氨基酸主要以阴离子形态存在。当溶液中的氨基酸主要以两性离子的形态存在时,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可以形成晶体析出。

  • 标签: 氨基酸 实验设计 性质 味精 水溶液 问题提出
  • 简介:摘要以酮酯为底物的氨基化反应是快速构建生物活性物质和药物活性物质的C-N骨架的常用方法。目前此类反应的应用报道的较少,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比较经典的酮酯类氨基化反应研究进展。

  • 标签: 氨基化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干眼症患者36例72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滴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贝复舒眼液滴眼,均4次/日,治疗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test,S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chirmer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T、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

  • 标签: 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 贝复舒眼液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合理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来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发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临床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包括滴速过快、过量使用、未正确输注、出现混用等。结论明确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根据相关经验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用药监督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临床使用 合理性
  • 简介:摘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是因APC(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PC)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10000~1/15000,外显率接近100%,FAP是最常见的肠道息肉病,最突出的特点是消化道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常造成消化道出血、梗阻等合并症,息肉还可以癌变为结直肠癌,约占结直肠癌总发生率的1%。APCmin/+小鼠的APC基因850位密码子发生无意义突变,导致APC基因的转录在850位基因处终止,形成截短的APC蛋白,APCmin/+小鼠由于这种突变会造成肠道多发腺瘤,尤其是小肠段多见,其一直被用作研究FAP的动物模型。

  • 标签: 代谢组学 FAP 氨基酸 APCmin/+小鼠
  • 简介: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天目地黄中梓醇与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分析两种成分在天目地黄中的动态积累规律,为其资源开发和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法进行提取,用RP-HPLC法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新鲜药材块根与全草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梓醇和毛蕊花糖苷在天目地黄块根和全草中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梓醇主要分布于块根,在5月份成长期含量最高(3.42%);而毛蕊花糖苷主要分布在全草,于6月份开花结实期含量较高(0.47%)。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天目地黄中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为该药材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天目地黄 梓醇 毛蕊花糖苷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栓对小儿发烧的降温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接诊的发烧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布洛芬混悬液降温,而研究组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栓降温,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起效时间、退热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患儿体温,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则为83.33%,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明显更短,而退热持续时间则明显更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体温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均有少许轻微不良反应,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发烧降温采取对乙酰氨基酚栓处理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安全性高,起效快,持续时间久,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 发烧 降温 对乙酰氨基酚栓 效果
  • 简介:建立检测奶粉中色氨酸含量的氨基酸分析仪法。用碱水解法水解奶粉,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奶粉中色氨酸。结果表明,该方法标准曲线良好,线性范围为0.02-0.20μmol/mL,相关系数等于0.99999,检出限为10pmol,回收率为95.54%-103.82%。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样品数目较多的定量检测。

  • 标签: 奶粉 色氨酸 氨基酸分析仪
  • 简介:为了提高α-L-鼠李糖苷酶的发酵产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α-L-鼠李糖苷酶活力,考察外加碳源葡萄糖、氮源及生长因子对棘孢曲霉JMUdb058固态发酵产α-L-鼠李糖苷酶的调控机制,并以之为依据优化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淀粉对α-L-鼠李糖苷酶的产生具有代谢调节作用;外加氮源能大幅度提高α-L-鼠李糖苷酶的活力;相比用硫酸铵为氮源,用豆饼粉为氮源时,由于其中含有淀粉而导致酶合成量降低;磷酸氢二铵比其他铵盐和硝酸盐更能促进α-L-鼠李糖苷酶的合成。添加富含氨基酸的生长因子有利于α-L-鼠李糖苷酶的合成。棘孢曲霉JMUdb058发酵产α-L-鼠李糖苷酶优化后的培养基是:柚皮5g,磷酸氢二铵0.5g,酵母浸膏0.075g,水5mL,此时α-L-鼠李糖苷酶活力达到10.60IU/gds,比初始培养基的酶活力提高了84.67%,比其他文献报道的最高酶产量提高了1.5倍。优化后的培养基大幅度提高了棘孢曲霉固态发酵α-L-鼠李糖苷酶的活力,为该酶的发酵生产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棘孢曲霉 固态发酵 α-L-鼠李糖苷酶 代谢调控 培养基
  • 简介:摘要慢性咳嗽是中医内科、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影响。根据解剖生理,结合笔者临床经验,将慢咳别于上咳、下咳,前者包括耳咳、鼻咳、咽咳与喉咳,后者包括肺咳以及其它脏腑咳嗽。别便于临床中针对性的辨析。

  • 标签: 咳嗽 分类
  • 简介:在我们的习题中不乏下面这组题的身影,而探讨这样的题组,往往能收获更多.

  • 标签: 正弦定理 猜想 组题 题组
  • 简介:科普文章是高考阅读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基本每年都会有所涉及,有时甚至一份试卷中包含多达两篇以上。因此,考生要认真分析此类文章的特点,总结其经常设置的问题类型,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只要有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一定会突破这一阅读部分的难点。

  • 标签: 阅读理解 科普 英语 问题类型 答题技巧 科学合理
  • 简介:选取六大茶13个茶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黄素及其4种主要单体的含量,并对其在六大茶中分布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绿茶以简单茶黄素(茶黄素和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为主,含量较低;白茶、黄茶和乌龙茶中4种主要茶黄素单体分布比例相近,且总含量均较低,但高于绿茶;红茶以复杂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为主,且含量在六大茶中最高。为进一步证实绿茶中茶黄素的存在,选取109个不同厂家的绿茶样品进行茶黄素测定,分析表明茶黄素物质普遍存在于非发酵的绿茶样品中。

  • 标签: 茶叶 茶黄素 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