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潍坊孙敬明先生的《潍集》即将付梓问世,这部内容非常充实丰富的学术论文集,特别标明是“为纪念陈簋斋诞辰二百周年而集辑”。我认为这既反映出他景慕先辈学人的心情,也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传统学风的志趣。

  • 标签: 学术论文集 继承发扬
  • 简介:<正>古齐临淄,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其地理山川,不论大小古已定名,有案可稽、史册昭然。有的在历史长河中虽有引申变化,却也必有所依,合于情理。这些地理名称与齐文化息息相关,是不可随意变更的。近几年来,有些青年作者著书作文中误将画称为“淮阳河”,而且据我所知已多次见诸报端和文

  • 标签: 齐文化 淮阳 地理名称 青年作者 水经注 历史
  • 简介:对于《管子》中的哲学思想,学术界一般注重《心术》上、下、《白心》、《内业》四篇的研究,而对《水地》篇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从思想背景、思想内涵两方面对该篇作些具体探讨。一、《水地》篇的思想背景尼达姆认为《水地》篇“既吸收道家代表...

  • 标签: 水本原论 《管子》四篇 内在矛盾 《老子》 天地万物 超越性
  • 简介:郭店楚简中有属于道家思想的竹简“太一生”。其生成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顺向生成,一是逆向生成。前者易于认识,后考在比较宗教学的视野可以见得更清楚。通过对逆向生成的比较考察,可以看出道家的认识方式并不完全是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感悟的、多维的、立体的。

  • 标签: 道家 “太一生水” 生成途径 顺向生成 逆向生成 比较宗教学
  • 简介:推理是一种由一个前提得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形式,其基本方法是紧挨着前提的主、谓项前面粘附上一个相同的词语从而得出结论。侔推理有“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和“不是而不然”等四种不同的推理形式。《墨经·小取》中侔推理的不同类型并不是区分推理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并非某一类型是有效的,而其他类型是无效的。

  • 标签: 墨经 推理形式 谓项
  • 简介:本文从湛若对“随处体认天理”、“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勿忘勿助”这三个重要主张的阐释出发,指出湛若对自身学问归属有着自觉而深刻的认识,在接续白沙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充其内在意蕴与现实指向,因而极具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湛若水 陈白沙 随处体认天理 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 勿忘勿助
  • 简介: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帝制终结的1912年,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以及改革开放的1978年。这些时间节点,一方面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划分为不同阶段,有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变化性和阶段性;另一方面,又多少遮蔽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某些共相特征,使人们不易见到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其中最难逾越的是1949年这一分岭,它又和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的学科畛域交织在一起,使情形变得更加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者开始意识到跨越时间界限、突破学科畛域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并作了有益的尝试。哈佛燕京学社为此举办以“再思1949年分岭:政治学与历史学的对话”为主题的工作坊,邀约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的十余名政治学者和历史学者,围绕相关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方法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鉴于工作坊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为扩大跨时段、跨学科研究路径在中国学界的积极影响,特将会议纪要完整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1949年 历史学者 政治学 分水岭 对话 跨学科研究
  • 简介:在历史上,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传统中长期占据着主导性的统治地位。但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急剧变革,儒家的现实境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逐渐地丧失掉了独尊地位,在一片唾骂声中似乎就要永远隐退于历史的地平线之下。然而,近年来却骤然兴起一股儒学复兴之风,使人们又重新意识到几千年来的儒家传统对广大华夏子孙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并引发了学者们对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一系列的深刻反思。

  • 标签: 儒家思想 政治文明 现代转向 史考 政治文化传统 统治地位
  • 简介:<正>一“鸟首鼎足”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中特有的一种鼎足样式。除广泛分布于山东地区外,相邻省区如河南省东、北部,河北、安徽等部分地区均有发现。由于此类鼎足在造型上极具特色,并与上部鼎身构成一体给

  • 标签: 山东龙山文化 造型特点 山东地区 等腰三角形 视觉效果 形状
  • 简介:互动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存在发展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其他思想流派不具备的先进特征,包含有多方面的具体内容。

  • 标签: 范式 互动 结合 模式
  • 简介:通行本第八章“善利万物而不争”一句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中分别写作“善利万物而有静”和“善利万物而有争”。对此,有学者认为,帛书甲、乙本均为误写,《老子》原文当从通行本作“善利万物而不争”;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帛书《老子》并非误写,乙本中的“争”字乃甲本中“静”字的假借,《老子》原文当如帛书甲本作“善利万物而有静”。关于此一问题,新近发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以下简称北大《老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以北大《老子》为参考,并参照其他《老子》版本,对此句作出了新的探讨。通过对比与分析,文章认为,此句本应作“善利万物而有争”。但因其在字面意义上似与《老子》思想相抵牾,在文本流传过程中,最终被改作了“善利万物而不争”。另外,通过考察《老子》第八章在文本流传过程中的变化,文章亦将《老子》文本的发展与演变作一探究。

  • 标签: 北大《老子》 有争 有静 不争
  • 简介:马王堆帛书《法》中夹杂着大量楚文字成分,考释难度较大,文字释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法》中的“晦”、“民”二字,研究者误释作“[黑臼]”和“耳”,遂致二字所在前后帛文无法读通。根据《法》抄本杂糅秦楚文字的书写特点,通过对比战国楚简和秦至汉初简帛文字中的相关字形发现,“[黑臼]”、“耳”二字实当改释作“晦”和“民”。二字所在帛文“晦不可以北徙”、“民痺病嚣死”可以分别在同批帛书《阴阳五行乙篇》和孔家坡汉简《日书》中找到相似的记载。

  • 标签: 古文字 马王堆帛书 《式法》
  • 简介:在“工具理性”的借口下,我国各地模仿甚至照搬了国外“结果导向”政府绩效评估的做法。各地共同性的做法是将政府绩效评估视为一种包括了行政目标分解、具体化为绩效指标体系、评估实施等主要环节的“链式工具”,这忽视了它萌生的前提条件,以致在我国引发了各种问题。被忽视的前提性条件主要包括公民主义、政治-行政两分体制、管理工具的路径依赖性、依法行政传统、绩效预算与绩效评估的协同作战、绩效评价的非人格化等。要使得政府绩效评估在我国充分发挥其作用,就需要尽量创造它发挥作用的前提性条件,同时重点开发本土性、“在地化”的绩效评估模式。

  • 标签: “结果导向” 政府绩效评估 前提 “链式工具”
  • 简介:洛书SU(5)大统一数学模型的提出与论证(一)SU(3)夸克模型的洛书·八卦解王介南拙作《洛书数字空间观照下的奇点和宇宙创生问题》①中曾提到“一个体积为零的数学点”。这个数学点的数量描述如下图1②。图1洛书以±1+0=±1为结构常数的连续极限如图...

  • 标签: 夸克模型 数学模型 洛书 大统一论 下夸克 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