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对水生物给送试验化学物质的方法,以用于评估经口暴露的影响。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将一种试验化学物质封包在生物高聚物纳米颗粒内,然后,通过pH变化触发在试验生物体的消化系统内将该化学物质释放出来。

  • 标签: 纳米颗粒 水生生物 生态毒理学 生物毒性 环境安全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使青海沙棘三宝胶囊得到广泛的应用,进行青海沙棘三宝胶囊食品安全性毒理试验研究。方法依据GB15193.1-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30天喂养试验。结论青海沙棘三宝胶囊无毒、无任何副作用。

  • 标签:
  • 简介:动物中毒病不仅危害动物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为提高《动物中毒和毒理》的教育教学质量,从提高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学内容重新补充教材内容,和应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增强学生实践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建议。

  • 标签: 动物中毒病 教学改革 动物医学
  • 简介:参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推导保护水生物及其用途的国家水质基准的技术指南”的程序和规范,筛选了我国广泛存在的淡水水生物物种,收集现有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结合课题组实验得到的部分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分别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以及澳大利亚的水质基准技术方法对我国六价铬的淡水水生物安全基准进行了推导。获得了我国淡水水生物的六价铬的双值基准,3种方法得到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23.97、22.84、29.06μg·-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4.63、1035、9.00μg·-1,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但与美国的基准值有一些差异,建议使用SSD法推导CMC值和CCC值。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一些有用的基础资料。

  • 标签: 六价铬 淡水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基准最大浓度(CMC) 基准连续浓度(CCC)
  • 简介:<正>黄河小浪底工程自1999年10月下闸蓄水以来,工程在防洪、减淤、供水、灌溉、生态、发电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为造福沿岸周边百姓,发展库区旅游和渔业经济等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但是,大坝的建设破坏了黄河原有水生物的产卵、索饵、育肥场和部分鱼类的洄游通道,破坏了水生物的生态环境,造成

  • 标签: 水生生物资源 渔业经济 小浪底水库 育肥场 渔业资源 渔业安全生产
  • 简介: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分析福建省2005—2011年的水生足迹时空分异,得出几点结论:1)福建省水生处于盈余状态,但人均水生足迹增加;2)2011年福建省万元GDP水生足迹为0.2551hm^2/万元,与2005年0.7087hm^2/万元对比,产出效率提高了64.00%。3)建议通过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相互转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倡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水生态足迹 时空分异 福建
  • 简介:高校生态文化教育是基于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以及大学生自身缺乏生态文化意识而提出来的.而在高校,生态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途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在高校中推行生态文化教育,是我国高校园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在农林类高校显得更为突出.该文将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30余年来坚持践行的生态文化教育成功经验为例,分析该校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以学生生社团建设为平台的推广效应,为学生生文化普适型教育范式、自助式成长新模式提供理论的建构和实践的支撑.

  • 标签: 高校 生态文化 教育 生态社团
  • 简介:萍乡市已列为全国第二批59个水生文明试点城市之一,萍乡资源枯竭、城市正在转型,迫切需要开展水生文明建设。萍乡又通过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验收,具有良好的实施条件。水生文明城市建设需紧紧围绕萍乡城区"一轴二核"空间发展布局和市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通过加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水文化的建设,全面构建与萍乡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协调的水生系统,本文从萍乡概况、开展水生文明建设迫切性与可行性、建设思路及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萍乡市 水生态 文明城市 建设
  • 简介:连续下了几天的暴雨,大坝塌方,淹没了江边相邻的几个村庄,水生的父亲也被大坝塌方的沙石活埋了,水利局一时抽不出那么多潜水员来,就召集各乡镇水性好的男人来参加这次救灾,水生是出了名的"水鸭子",当然难免被人重视,但他才死了父亲,心里难过极了,虽然水灾幸免一死,但村长好说歹说他就是不愿意加入"潜水员"的行列,但又不愿意让人说他的长短。于是,他决定逃离现场,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 标签: 缠缠绵绵 娶媳妇 相信自己 亲生女儿 三口 就这样
  • 简介: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氯联苯(PCBs)一旦进入土壤将长期存留并对土栖生物产生潜在危害。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源PCBs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筛选出指示PCBs污染的敏感指标并获取可靠的生态毒理数据十分重要。研究以江西红壤和天津潮土为供试土壤,在室内25℃连续培养28d的条件下进行了生态毒理实验,选择了微生物量碳、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为微生物指标。结果显示:1)在28d培养时间内,多氯联苯(PCBs)的毒性作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在红壤中的毒性作用强于在潮土中,表明PCBs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并受土壤性质的影响。2)各微生物指标的敏感性不同,微生物量碳、脲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PCBs污染反应不够敏感,而土壤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对PCBs污染反应敏感。3)14d时,红壤中PCBs对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120、3.18和1.09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6.31、4.73和〉50mg·kg-1;28d时,红壤中PCBs对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2.32、O.77、0-51和O.71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5.91、1.65、3.00和〉50mg·kg-1。综合考虑经济和实际需要等因素,建议将呼吸强度、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作为PCBs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评价中的首选敏感指标,并建议培养时间设置为28d。

  • 标签: 多氯联苯(PCBs) 红壤 潮土 土壤微生物 生态毒理
  • 简介:通过对心理学一系列新进展的分析,探讨了心理学正在经历的从物理学隐喻向生态学范式的转变.20世纪末出现的主体间性理论、叙事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新领域,以及人格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传统研究领域的新发展,都体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想,可以放在“生态主义的心理学”(ecologisticpsychology)这个大概念之下去理解.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把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观点运用到心理学研究的所有领域中,是研究范式的全面转变.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当具有生态主义的视角,应当对科学与人文、定性与定量、行为观察与内省分析等有差异性的研究取向与方法兼容并包.因此,所谓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意味着在对人的内在心灵世界的认识、对心灵世界与其存在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以及探索心灵世界的方法这3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的思想.

  • 标签: 物理学隐喻 生态学范式 生态主义心理学 生态心理学 生态主义运动 心理学学科建设
  • 简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构筑“美丽中国”的必然逻辑,大学生生素养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要素.了解大学生生文明意识状况,创造有利的环境氛围推动大学生深刻领悟生态文明形态,掌握生态文明知识,培养生态文明情感,内化生态文明信念,是高等教育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 标签: “美丽中国” 视域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现状 内容 路径
  • 简介:河流水环境容量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依据,也是河流水环境管理的科学基础。采用综合标识指数法识别河流水质污染及主要污染指标,对寇河水系水生功能分区进行水质评价,水生功能分区是基于对流域水生系统区域差异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分区方法;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模拟河流水质变化规律,并结合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寇河上游水生较高功能区、寇河中游水生较低功能区、南城子水生较高功能区的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寇河上游水生较高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852.22t·a^-1和47.96t·a^-1;寇河中游水生较低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10.33t·a^-1和23.09t·a^-1;南城子水生较高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5.23t·a^-1和1.58t·a^-1。

  • 标签: 水质评价 水环境容量 生态功能分区
  • 简介:摘要我国现阶段实际上就是对于跨流域调水工程体系中,所涉及到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实际上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足够全面的指标,而在这方面存在的缺失,导致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实际上面临了巨大的冲击。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的跨流域调水生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跨流域调水对于生态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跨流域调水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美丽中国”具有丰富的时代蕴意,既是对传统社会发展方式的一种扬弃,也是对现代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超越。“美丽中国”的提出,对当前大学生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大学生生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同时也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美丽中国”视阈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生价值观教育理念,完善与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 标签: 美丽中国 生态价值观教育 生态文明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美丽中国”具有丰富的时代蕴意,既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方式的一种扬弃,也是对现代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超越.“美丽中国”的提出,对当前大学生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大学生生价值观教育内容,同时也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美丽中国”视阈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生价值观教育理念,完善与创新大学生生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大学生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 标签: 美丽中国 大学生 生态价值观 教育
  • 简介:概述了生态文明的含义;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从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课程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绿色校园建设及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文明教育的路径。

  • 标签: 大学生 生态文明教育 有效途径
  • 简介:面对经济与环境日益严峻的矛盾,绿色创业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本文通过以宁波市高校大学生为样本的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与绿色创业观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应对策略。

  • 标签: 大学生 生态价值观 绿色创业观
  • 简介:面对当前的生态问题,我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中流砥柱,其生态观念的培育就显得极其重要。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并从思政教育的视角探索了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

  • 标签: 生态文明教育 思政教育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