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水稻产量平稳增长,但与此同时水稻的主要害虫——化螟的发生也越来越复杂。本文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为例,对水稻化螟害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其危害特征、流行趋势,提出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保证水稻生产、质量安全。

  • 标签: 水稻 二化螟 综合防治技术
  • 简介:摘要:通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OF杀虫剂+杀虫单SPX(常规用量的70%)、20%氯虫苯甲酰胺SC、杀虫单SPX、空白对照4个处理防治化螟,通过一年的试验表明,喷施金龟子绿僵菌421可分散OF+杀虫单SPX防治水稻化螟效果显著,全田化螟危害症状较轻,对天敌没有影响,对水稻生长安全,有助于水稻稳产增效,喷施一次可以防治整个生育期化螟虫,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目的。

  • 标签: 水稻 防治 二化螟
  • 简介:采用聚集指标法测得防治适期化螟枯鞘株的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经频次分布检验,基本符合核心分却和嵌纹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田间取样对比结果表明:Z字形样行式和分行取样式比五点、单对角线、棋盘式取样误差率小。

  • 标签: 二化螟 枯鞘株 分布型
  • 简介:关于水稻化螟为害后的补偿能力,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报道。这些报道指出,水稻化螟为害后的补偿能力依地区、品种和施肥水平的不同而变。为明确我省大面积种植的几个主要水稻品种(或杂交稻组合)对化螟为害的补偿能力,

  • 标签: 水稻分蘖期 补偿能力 杂交稻组合 杂交早稻 补偿率 防治指标
  • 简介:在鄱阳湖平原直播一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期与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期(播种期、移栽期)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化螟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一季晚稻播栽期推后,化螟枯心株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一季晚稻 播栽期 二代二化螟 危险生育期 避害控虫
  • 简介:化螟虫口密度调查采用的是人工剥查,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费时、费力。1992年,我们试行用水浸法调查虫口密度。通过试用认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现将方法介绍如下。水浸法是将拔来的枯心苗浸入清水中,定时观察化螟幼虫爬出的数量及龄期。其具体做法是:将田间拔来的枯心苗浸入大缸或大桶内,用清水浸没稻秆,使其稻叶浮在水

  • 标签: 枯心苗 虫口密度 水浸法 稻秆 定时观察 残留情况
  • 简介:化螟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由于常年防治水稻化螟以化学农药为主,不但污染了环境,影响了稻米质量,还导致化螟抗药性的产生。为探索生物农药短稳杆菌对水稻化螟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多点试验与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对水稻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好,每公顷用量1500mL平均防效85%以上,可与48%毒死蜱、20%氯虫苯甲酰胺等化学农药媲美,可在水稻化螟的防治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农药 短稳杆菌 二化螟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我市水稻化螟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原有化学防治农药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经测定,抗性已达到高抗,严重威胁到我市粮食生产、保产。为此,本试验目的是探索新型杀虫剂四唑虫酰胺,通过带药移栽等不同施药方式,对我市一代化螟的大田田间防治药效试验及对水稻生产安全性进行验证。通过试验表明,移栽前秧田四唑虫酰胺+本田四唑虫酰胺+阿维菌素处理,其保苗效果与防治效果最好,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目测5种药剂处理的20个试验小区,均未发现对水稻生长影响情况,表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生长很安全。

  • 标签: 四唑虫酰胺 水稻 二化螟 防效
  • 简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及其不同剂量对水稻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在防治期内施用600g/667m^2、700g/667m^2、800g/667m^2防治化螟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于水稻化螟2龄盛发期前10d施药,药后21d防治效果为86.18%-100%、药后30d防治效果为84.62%-96.41%、药后40d防治效果为82.28%-92.86%,持效期达40d。其中700-800g/667m^2药剂效果最佳,速效性高、持效期长,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生产上推广使用时,以水稻化螟2龄盛发期前10d按剂量每667m^2拌细土10kg均匀撒施最好。

  • 标签: 二化螟 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 防治效果
  • 简介:一、品种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由于叶鞘组织厚,茎髓腔空隙大,营养条件足,稻的虫口数量,在各地一时猛增。然而在实践工作中,杂交水稻的螟害损失,不仅低干同期的常规水稻。而且不同的更多还原

  • 标签: 常规水稻 虫口数量 剑叶 虫口密度 杂交组合 杂交晚稻
  • 简介:本文是在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田间种群生命表(1982~83年)的基础上,利用1~4代各虫期卵、幼虫(一、龄,三、四龄,五、六龄),蛹、成虫的存活率,繁殖力组成射影矩阵,与初始虫量(Ni)进行矩阵乘法运算,预测下一个虫期的数量(Ni+1),同时结合运用网络模型图解法,直观地揭示化螟的数最变化的全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对它进行监察和综合治理。

  • 标签: 种群生命表 CHILO 虫量 虫期 射影矩阵 矩阵代数
  • 简介:化螟水稻和茭白上的重要害虫,明确其越冬代的田间发生时间,对于准确的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武汉地区化螟水稻种群与茭白种群为材料,通过采集水稻田与茭白田越冬幼虫,观察自然条件下其蛹及羽化时间来明确两种群越冬代田间发生时间。结果表明:武汉地区化螟茭白种群越冬代蛹时间和羽化时间显著早于水稻种群,茭白种群第蛹高峰和羽化高峰分别与水稻种群化蛹高峰和第一个羽化高峰重叠。研究结果为明确武汉地区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越冬代发生时间的差异提供了直接证据。

  • 标签: 二化螟 水稻种群 茭白种群 越冬代 发生时间
  • 简介:根据永修县植保站简要分析了永修县化螟趋重发生的原因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螟的防治策略。应针对化螟种群不断积累,迅速回升和化螟抗药性已显著增强的特点,进行翻耕灭茬,减少虫源基数;做好预测预报,推广科学防虫;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插花稻田;推行综合治理,平衡生态条件。

  • 标签: 二化螟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永修县
  • 简介:试验结果表明:同在分蘖期接相同化螟虫量,杂交早稻威优49枯心丛和枯心株以及产量损失显著多于杂交晚稻汕优63,杂交早稻枯心丛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对产量损失的作用很小,杂交晚稻枯心从产景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减少,稻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损失的作用很小。

  • 标签: 杂交早稻 粒数 心丛 直接通径系数 分孽 虫量
  • 简介:采用点滴法测定阿维菌素、喹硫磷及其混剂对化螟的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喹硫磷混配,各个配比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26(有效成分)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1.75和154.54。田间药效试验表明,阿维菌素与喹硫磷以1︰26的混剂对化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结果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

  • 标签: 阿维菌素 喹硫磷 二化螟 毒力测定 增效作用
  • 简介:摘要:2021年东至县三代化螟重发,本文主要列举了发生情况,并就重发原因进行分析。

  • 标签: 二化螟 重发 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