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蛋白(Sirtuin)家族是一类依赖于烟酰胺烟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去乙酰化酶,家族成员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2)最早被发现于酵母中。因哺乳动物体内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与其同源性最高,目前研究最为深入。SIRT1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参与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DNA损伤修复、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近年来研究发现SIRT1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卵子发生过程,故本文拟对SIRT1在卵子发生中发挥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卵子发生 机制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通过调控相关下游蛋白进而限制流感病毒感染复制的机制。方法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SIRT1敲除的A549细胞系,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野生型和SIRT1敲除的A549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进行RNA-Seq测序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并通过免疫印迹测定两种细胞系中的流感病毒NP蛋白,以及SIRT1相关功能蛋白在流感病毒感染前后的表达水平。结果SIRT1敲除的A549细胞系中流感病毒复制增强。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2 67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和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2 012和659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天然免疫抗病毒反应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等信号通路。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相比野生型细胞,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FITM3)和自噬蛋白LC3-II在SIRT1敲除细胞系中都存在表达升高程度的下降。结论SIRT1通过调控下游重要蛋白诸如IFITM3和LC3-II来拮抗流感病毒复制。

  • 标签: 流感病毒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A549细胞 RNA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目的检测脂联素水平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早期糖尿病(DM)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究SIRT1对脂联素的调控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42只,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0)、DM组(n=10)、DM+白藜芦醇(RES)组(n=11)和DM+尼克酰胺(NIA)组(n=11)。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DM大鼠模型。进行基础代谢和血清学检测,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Westernblotting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肝组织SIRT1和脂联素受体(AdipoR)等表达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与DM组相比,空腹血糖(FBG)在DM+RES组显著降低(P〈0.05);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DM+RES组显著降低(P〈0.01),在DM+NIA组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TG)在DM+RES组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DM+RES组显著升高(P〈0.01)。与DM组相比较,DM+RES组的脂联素水平略有升高(P〉0.05),DM+NIA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显微镜下,DM组大鼠肝脏可见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甚至变性,DM+RES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减轻,DM+NIA组大鼠肝脏肝细胞散在小泡性脂滴。与DM组相比较,DM+RES组AdipoR2和SIRT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WIS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DM+NIA组AdipoR2和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DM组比较,AdipoR2和SIRT1mRNA在DM+RES组表达显著增加(P〈0.01),WISP-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DM+NIA组AdipoR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早期DM肝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IRT1信号分子可能通过调节AdipoR的表达来调控脂联素的水平,参与DM内分泌系统的病理生理演变。

  • 标签: 糖尿病 肝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脂联素受体
  • 简介:摘要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常见的一种,其发病原因复杂且治疗方式有限。TMJOA在发生关节区炎症的同时可导致髁突骨赘形成、关节面硬化、糜烂、软骨下骨囊肿等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结构变化。目前研究发现表观遗传调控能影响TMJ生长发育以及调控免疫炎症反应,因此推测TMJOA的发生发展中有表观遗传修饰的参与。本文综述表观遗传中重要因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在骨关节炎及风湿性关节炎领域的相关研究,探讨SIRT3介导的乙酰化修饰对软骨、滑膜、骨及血管等TMJ结构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推测SIRT3在缓解骨关节炎和滑膜炎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完善对TMJOA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表观遗传学 乙酰化修饰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
  • 简介:背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type1,Sirt1)基因与骨关节炎有密切联系,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Sirt1基因对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影响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小鼠的膝关节软骨细胞,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软骨细胞。根据实验设计加入不同的作用物质而将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EX-527组(Sirt1基因的抑制剂,终浓度为1mmol/L)和白藜芦醇组(Sirt1基因的激动剂,终浓度为100μmol/L)。RT-PCR检测Sirt1基因,软骨细胞外基质特异性合成基因Sox9、II型胶原蛋白和聚蛋白多糖及软骨细胞外基质特异性降解基因MMP-3、MMP-13和ADAMTS-5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细胞数占90%以上,表明培养细胞为软骨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组中Sirt1基因mRNA表达明显上调,Sox9、聚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MMP-3、MMP-13和ADAMTS-5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EX-527组中Sirt1基因mRNA表达明显下降,Sox9、聚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MMP-3、MMP-13和ADAMTS-5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Sirt1基因能够对软骨细胞胞外基质产生影响,且Sirt1的表达可以促进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合成并且减缓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降解。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软骨细胞 细胞外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以及氧化应激损伤大鼠肝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和糖异生限速酶表达的变化以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例ACLF患者纳入ACLF组,10例正常肝移植供者纳入正常对照组。收集入选者空腹血糖、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资料。分离Sprague Dawley大鼠肝细胞,分为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模型组(H2O2干预6 h)、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激活组(模型组基础上加入mTOR激活剂)、mTOR抑制组(模型组基础上加入mTOR抑制剂)。蛋白质电泳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葡萄糖-6-磷酸酶(G6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SIRT6以及mTOR的相对表达。结果ACLF组ALT、总胆红素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LF组SIRT6含量(0.15±0.07)μg/L、空腹血糖(3.19±0.59)m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46±0.15)μg/L、(7.07±2.0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LF组肝组织PEPCK、G6P蛋白相对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IRT6、PEPCK、G6P mRNA相对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活mTOR后PEPCK、G6P、SIRT6相对表达高于模型组,抑制mTOR后PEPCK、G6P、SIRT6相对表达低于模型组。结论ACLF时SIRT6可能与mTOR信号途径相互作用,抑制糖异生,并与低血糖的发生相关,降低SIRT6水平,可能起到延缓ACLF进展的作用。

  • 标签: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9只(野生型组)和髓系特异性敲除型小鼠9只(敲除型组),分离腹腔巨噬细胞,1 μg/ml的LPS处理细胞,提取总RNA并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测序实验,以差异倍数(野生型组/敲除型组)≥2且P≤0.05为纳入标准,检测野生型组和敲除型组中lnc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差异lncRNA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构建共表达网络图,从而了解lncRNA参与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两组比较,差异表达的lncRNA基因共445个,其中185个基因表达上调,260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mRNA基因共200个,其中113个基因表达上升和87个基因表达下降。通过GO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lncRNA基因及其共表达的mRNA基因主要富集于影响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巨噬细胞的渗漏,细胞的代谢等生物过程。结论Sirt1敲除之后,LPS诱导巨噬细胞中lncRNA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与巨噬细胞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质类 RNA,未翻译 巨噬细胞 基因表达谱 脂多糖类
  • 简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informationregulator,SIRT1)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通过对各种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调控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种病理过程和生命活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炎性反应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小鼠生殖细胞发育中的功能。方法利用Cre-LoxP系统构建SIRT1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所有小鼠均为C57BL/6背景。提取对照组(Con)小鼠和SIRT1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敲除(cKO)小鼠睾丸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cKO小鼠睾丸组织SIRT1信使RNA水平(0.14±0.04)低于Con组(1.32±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44,P<0.01)。cKO小鼠睾丸组织SIRT1蛋白水平(0.28±0.05)低于Con组(1.0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05,P<0.01)。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 816个,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转录调控、精子发生及精子活力等生物学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补体等。结论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SIRT1敲除,导致小鼠睾丸中与精子发生、精子活力及转录调控相关关键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影响小鼠生育力。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转录组学 精子发生 睾丸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对小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ion-associated lung injury, VILI)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N小鼠40只,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小鼠仅插管不进行机械通气;VILI组(M组),小鼠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sirt1敲低组(si-sirt1组),小鼠体内转染sirt1小干扰RNA;sirt1敲低+VILI组(si-sirt1+M组),小鼠体内转染sirt1小干扰RNA后再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参数为:通气频率60次/min,潮气量28 ml/kg,FiO2 21%,吸呼比1∶2,时间4 h。机械通气结束后处死小鼠,收集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采用ELISA法测定BALF中IL-1β和IL-6浓度,肺组织H-E染色后观察病理学结果,计算肺组织湿重干重比(wet/dry, W/D),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sirt1、连环蛋白p120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M组、si-sirt1组和si-sirt1+M组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改变,W/D、IL-1β和IL-6水平升高(P<0.05),sirt1、p120和occludin蛋白水平下调(P<0.05),肺组织中MDA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 0.05)。与M组比较,si-sirt1+M组肺组织损伤改变加重,W/D、IL-1β、IL-6水平升高(P<0.05),sirt1、p120和occludin蛋白水平下调(P<0.05),肺组织中MDA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0.05)。结论小鼠低表达sirt1后,机械通气造成的肺组织炎症反应加重。

  • 标签: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Sirtuins家族参与调节机体细胞内多种生物学事件,作为重要成员之一,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形成和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检测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Sirt1表达量,探索其在结直肠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7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因结直肠癌住院手术切除的手术标本120例,以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为试验组,距离肿瘤病灶10 cm以上的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和正常黏膜中Sirt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Expression Atlas数据库对比Sirt1在人体消化道不同器官、人体各系统部分重要器官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Sirt1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意义。结果Sirt1蛋白主要在肿瘤细胞的胞核中表达,阳性染色呈棕黄色,且在直肠癌中呈高表达;Sirt1表达量与患者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irt1在人体消化道呈持续性高表达,但在消化道各器官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Sirt1在结直肠癌中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功能。结论Sirt1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其表达可增加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作为直肠癌患者发病早期诊断的标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transcript-1,SIRT1)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探讨SIRT1对NP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研究SIRT1对NPC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实验对象:组织标本来源于2019—2020年间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并进行鼻咽部组织活检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27~72岁;其中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7例,正常鼻咽部黏膜5例。另NPC细胞系CNE1、CNE2、5-8F和6-10B以及永生化的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赠送。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分别检测鼻咽癌组织和正常鼻咽部黏膜组织中SIRT1蛋白和mRNA水平。后续实验选取CNE2为实验的主要细胞,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利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系统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裸鼠异体肿瘤模型研究SIRT1抑制剂Ex527对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通过油红和氟化硼二吡咯(Bodipy)染料标记细胞内脂滴。在机制研究方面,利用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分析SIRT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相互作用。所有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NPC组织中SIRT1蛋白(1.005±0.168)和mRNA(5.829±2.395)水平均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0.181±0.042、1.995±1.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38、2.759,P值均<0.05)。NPC细胞系CNE1、CNE2、5-8F和6-10B中SIRT1的mRNA和蛋白水平也高于永生化的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SIRT1的过表达促进了NP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注射Ex527组的裸鼠成瘤能力低于对照组。SIRT1的低表达降低了NPC细胞脂质合成关键酶的蛋白表达水平,提高了脂质分解酶的蛋白表达水平,HIF-1α过表达促进了NPC细胞脂质合成酶的蛋白表达。SIRT1通过增强HIF-1α的去乙酰化水平抑制HIF-1α转录。HIF-1α与SIRT1启动子区域的结合能力在NPC细胞缺氧时下降。结论SIRT1促进NPC的增殖、迁移和脂质代谢,有望为预后判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鼻咽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脂质代谢
  • 简介:背景:国内外学者对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期发现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在骨关节炎的发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对其研究尚少,用于该基因研究的骨关节炎模型也鲜有报道。目的:建立特异性的高龄SIRT1基因敲除小鼠膝骨关节炎模型,以期为骨关节炎的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即SIRT1^+/+小鼠假手术组(A组)、SIRT1^+/+小鼠骨关节炎模型组(B组)、SIRT1^-/-小鼠假手术组(C组)及SIRT1^-/-小鼠骨关节炎模型组(D组),每组6只。行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横断加内侧半月板切除建立骨关节炎模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IRT1基因敲除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番红O-固绿双染色观察膝关节软骨形态结构改变,Mankin评分评价膝骨关节炎程度。结果与结论:SIRT1^-/-小鼠SIRT1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SIRT1^+/+小鼠(P〈0.01),说明SIRT1基因敲除成功。染色结果显示,B、D两组膝关节软骨破坏明显,Mankin评分明显高于A、C两组(P〈0.01),并且SIRT1基因敲除后Mankin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提示软骨组织特异性SIRT1基因敲除膝骨关节炎小鼠动物模型建立成功。

  • 标签: 模型 动物 骨关节炎 小鼠 基因敲除 前交叉韧带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3(Sirt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C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经病理活检确诊为高、中、低分化CSCC患者的病变组织和非癌症患者正常皮肤组织各30份,同时培养CSCC细胞A431和HaCaT细胞。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RT-PCR)分别检测Sirt1、Sirt3及HIF-1α蛋白和mRNA在不同分化程度CS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化学和RT-PCR法分别检测Sirt1、Sirt3及HIF-1α蛋白和mRNA在A431和HaCaT细胞中的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免疫组化显示,Sirt3在正常皮肤和高、中、低分化CSCC中的表达水平(相对平均AOD值)分别为100 ± 12.12、117.72 ± 26.23、127.32 ± 24.45、132.71 ± 3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0.14,P < 0.001);Sirt1和HIF-1α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及高、中、低分化CSCC中的表达亦呈逐渐增高趋势,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4.50和225.00,均P < 0.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Sirt3在正常皮肤及高、中、低分化CSCC中的表达水平(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000 ± 0.132、1.403 ± 0.411、1.387 ± 0.393、1.677 ± 0.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4.97,P < 0.001),Sirt1和HIF-1α的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9.29和199.90,均P < 0.001),且具有逐渐升高的趋势。RT-PCR结果显示,Sirt3、Sirt1和HIF-1α mRNA在正常皮肤及高、中、低分化CSCC的表达逐渐增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3.00、174.50和50.33,均P < 0.001)。Sirt3、Sirt1和HIF-1α蛋白在A431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HaCaT细胞(t值分别为16.75、18.34、27.76,均P < 0.001),mRNA表达亦均高于HaCaT细胞(t值分别为14.22、9.62、16.86,均P < 0.001)。结论Sirt3、Sirt1和HIF-1α在C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增高,可能促进了CSCC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细胞系,肿瘤 角蛋白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1年10月山西省中医院68例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腺癌患者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IRT1、HIF-1α和突变型P53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种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8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IRT1蛋白阳性分别为38例(55.88%)、11例(16.18%)(χ2=23.25,P<0.001);HIF-1α蛋白阳性分别为47例(69.12%)、5例(7.35%)(χ2=54.92,P<0.001),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分别为41例(60.29%)、0例(0)(P<0.001)。临床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患者SIRT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均P<0.05);分化程度越低,HIF-1α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突变型P53阳性表达率高(均P<0.05)。SIRT1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38,P=0.001),HIF-1α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56,P<0.001),SIRT1与HIF-1α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40,P=0.001)。结论SIRT1、HIF-1α、突变型P53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均呈高表达状态,且与提示预后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三种蛋白可能作为结直肠腺癌诊断及预后的检测手段及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腺癌 基因,p53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与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食管鳞癌组织及同一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1例手术治疗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距肿瘤切缘3 cm以上的癌旁组织(镜下观察未见癌细胞),男42例,女19例,年龄(63.62±9.59)岁,年龄范围为34~82岁。通过免疫细胞化学与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6、E-cadher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免疫组化,并分析SIRT6和E-cadherin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在食管鳞癌中SIRT6蛋白相对表达量(0.383±0.092)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37±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7,P<0.01)。食管鳞癌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0.423±0.089)低于癌旁组织(0.967±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6,P<0.01)。SIRT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38,P<0.01)。结论SIRT-6和E-cadherin的表达影响食管鳞癌的侵袭性,可为临床治疗食管鳞癌提供理论依据及靶点。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 上皮细胞钙黏蛋白 食管鳞癌 相对表达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介导脑组织特异性高表达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蛋白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简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IRT1组。模型组和SIRT1组大鼠采用永久性中动脉闭塞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做皮肤和分离血管,不夹闭血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经脑室注射对照腺相关病毒1×109 v.g,SIRT1组经脑室注射SIRT1过表达腺相关病毒1×109 v.g,注射6 d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脑组织。观察3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采用试剂盒检测外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水平;分离脑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膜电位。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脑组织的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乙酰化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IRT1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1、3.185、3.014、2.901,P值均<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SIRT1组大鼠外周血中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上调,抗氧化物酶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SIRT1组大鼠外周血MDA水平显著下调,抗氧化物酶水平(GSH-Px和SO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假手术组[(2.39±0.11)和(5.12±1.09)%]比较,模型组和SIRT1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1.27±0.08、1.85±0.10)显著下调,细胞凋亡指数[(78.32±12.81)%和(24.71±5.98)%]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3,P<0.05;t=3.189,P<0.01)。与模型组比较,SIRT1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增加,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4,P<0.05;t=2.897,P<0.01)。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比较,SIRT1组脑组织中PGC-1α蛋白乙酰化水平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7,P<0.05;t=3.218,P<0.05)。结论SIRT1可通过下调急性梗死脑组织中PGC-1α蛋白乙酰化,降低线粒体氧化应激,提高线粒体功能,进而降低脑细胞凋亡,达到保护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急性脑梗死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
  • 简介:摘要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3(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3, Sirt3)与神经系统变性病关系密切。研究结果显示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异常蛋白在神经元中的沉积增多,导致线粒体发生氧化应激损伤。而Sirt3能通过去乙酰化作用,减轻氧化应激对线粒体的损伤,可能对延缓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神经系统变性病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3 线粒体 氧化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调节香烟提取物(CSE)诱导心肌线粒体产生活性氧簇(ROS)的机制及白藜芦醇(Res)心肌保护作用。方法H9C2细胞分5组:C组(对照组)、二甲亚砜组(DMSO溶剂对照组)、CSE组(CSE刺激组)、CSE+Res组、Res组。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SIRTI的mRNA表达、WestonBlot检测各组细胞SIRTI蛋白表达、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微量平板法检测不同浓度CSE刺激H9C2细胞产生ROS的变化、特异性荧光探针CM-H2DCFDA检测活细胞内ROS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CSE组SIRT1mRNA及蛋白质表达显著降低,ROS表达显著增强。与CSE组相比,CSE+Res组SIRT1mRNA及蛋白质表达升高,ROS表达显著减少。随CSE刺激浓度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ROS产生增加。提前给予Res可使线粒体膜电位升高,ROS产生减少。结论Res可通过刺激SIRT1的表达而抑制CSE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ROS的释放,这可能是其吸烟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诱导的心脏氧化应激损伤中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白藜芦醇 氧化应激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对小鼠肾脏及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和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irt3在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动力学异常中的作用。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C57BL/6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LPS 24 h组和LPS 48 h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 g),LPS 24 h组和LPS 48 h组腹腔注射LPS(10 mg/kg)溶液。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肾功能,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Drp1)、融合相关蛋白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A1(optic atrophy type 1,Opa1)及Sirt3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Sirt3的表达及分布。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Western印迹法检测10 μg/ml LPS刺激24 h后Drp1、Opa1及Sirt3的表达变化,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pcDNA3.1-Sirt3重组质粒转染HK-2细胞过表达Sirt3后同上方法检测Sirt3、Drp1、Opa1的表达变化及细胞凋亡。结果(1)LPS组小鼠血肌酐、尿素氮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出现典型病理改变。(2)LPS组小鼠肾组织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融合相关蛋白Opa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3)LPS组小鼠Sirt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irt3主要表达在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4)LPS刺激可诱导HK-2细胞Drp1表达升高(P<0.05),Opa1及Sirt3表达下降(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5)pcDNA3.1-Sirt3重组质粒转染HK-2细胞过表达Sirt3可减轻LPS诱导的线粒体动力学紊乱及细胞凋亡。结论LPS可诱导Sirt3表达下调及线粒体动力学紊乱,Sirt3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在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动力学 肾小管 上皮细胞 脂多糖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