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生殖微生感染检测情况以及细菌药敏试验情况,为临床检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了在2015年11月—2016年5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泌尿生殖微生感染症状的患者,采集患者的泌尿生殖标本,对支原体、衣原体进行培养、鉴定,在进行药敏性试验。结果检测出的支原体阳性率较高,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V号、利福平、庆大霉素及强力霉素较为敏感。结论进行泌尿生殖微生感染检测及细菌药敏试验,能够有效地筛选敏感药物,指导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泌尿生殖道微生物 感染检测 细菌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女性生殖感染患者中淋病双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0例拟诊为生殖感染的女性患者(病例组)和150例女性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阴道分泌物(包括白色念珠菌、滴虫等)常规检查,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G、UU和CT。结果病例组UU、CT阳性率(分别为61.8%、23.1%)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5%、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UU以单独感染(59.9%)状态为主,而CT和NG以混合感染(69.0%、56.0%)为主。结论UU、CT可能是女性生殖的主要病原微生,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查,以便正确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淋病双球菌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科泌尿生殖病原微生检测中应用显微镜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集到的200例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纳入其中,对纳入的标本采取超高倍显微镜(观察组)、微生培养法(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取得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测出存在病原体感染的数量接近于对照组检出病原体感染数量,p>0.05,主要包括支原体、念珠菌、霉菌、加德纳杆菌等。结论针对妇科泌尿生殖病原微生应用超高倍显微镜检测效果接近于培养法检测,其更加方便、简单。

  • 标签: 显微镜 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 检测
  • 简介:目的针对长春汽开区女性下生殖感染致病微生展开系统全面的统计分析,从而为临床医师开展的妇科疾病治疗提供经验支持。方法择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瘙痒或者是白带分泌数量增多患者1844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抽取全部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样本,常规取分泌物进行pH值、胺试验、假丝酵母菌、滴虫、线索细胞检查。同时采用免疫层析法及分离培养法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血清学检查。尖锐湿疣病理检查。结果该组1184例患者中,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797例(占43.2%),支原体感染661例(占35.8%),沙眼衣原体感染120例(占6.5%),滴虫性阴道炎患者206例(占11.2%),细菌性阴道疾病患者168例(占9.1%),尖锐湿疣患者47例(占2.5%),梅毒患者18例(占1.0%),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125例(占6.8%),其中支原体和念珠菌混合感染221例(占12.0%),衣原体和念珠菌混合感染52例(占2.8%),衣原体和阴道毛滴虫混合感染23例(占1.2%),支原体和阴道毛滴虫混合感染43例(占2.3%)。结论阴道假丝酵母菌及支原体是导致长春地区女性下生殖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选择药物时要兼顾支原体感染,混合感染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密切关注。

  • 标签: 长春地区 生殖道感染 致病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病原微生检测及合理用药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到2017年7月间收治的84例患有生殖感染的女性。所有入组的女性患者均按照妇科检查的常规流程进行操作,依据相关要求来完成患者生殖标本的采集工作。对分泌物标本进行分离和培养。对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形态鉴定,最终确定患者感染的病原微生的具体种类,并以此为参考,为患者制定合理而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对全部入组患者的生殖分泌物标本中培养出的病原微生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对全部84例女性生殖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后,发现共培养出84例微生标本,其中衣原体有30例,占全部微生的35.71%,明显高于其他种类的病原微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目前能够引起女性生殖感染的各类病原微生中,支原体感染最为常见。因此,临床工作中对女性生殖感染的相关各项妇科检查中,应重视对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把支原体检测列为生殖感染检测的常规检查项目,对于尽快明确临床诊断,指导患者后续药物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应当在临床工作中继续推广应用。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病原微生物 支原体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差异表达的宫颈外口和内膜组织微生组与女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助孕治疗的14名继发不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既往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剖宫产组包含9例剖宫产继发不孕患者,顺产组包含同期5例顺产后继发不孕患者,并分别对患者的宫颈和内膜进行采样分析。提取两组宫颈外口和内膜表面组织的总DNA进行16S rRNA分析,并对测序结果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剖宫产宫颈组、剖宫产内膜组、顺产宫颈组和顺产内膜组进行测序,共检测到12种微生群,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菌门厚壁菌,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拟杆菌门丰度在顺产组表达较高,而变形菌门在剖宫产组表达较高。菌科水平发现14个优势菌群,含量最高的菌科为乳杆菌科,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进一步分析发现13个优势菌属,含量最高的菌属为乳杆菌,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结论剖宫产和顺产分娩妇女的生殖微生群落组成和丰度存在差异,剖宫产妇女的生殖乳杆菌菌群丰度相比顺产妇女显著降低。本研究提示剖宫产后妇女不孕状态与子宫腔内乳杆菌等群落丰度的差异相关,提示从生殖乳杆菌菌群丰度改善角度出发,是寻求改善不孕结局,进而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的新治疗策略。

  • 标签: 生殖道微生物组 不孕症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瘢痕子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疾病治疗中应用病原微生检测与药敏检测产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病历系统中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符合分析条件的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患者79例,本次参与调研所有患者均需接受病原微生检测与药敏试验,对最终产生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结果分析方面,79例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患者中,解脲支原体感染最高共计68例、其次是混合型支原体感染患者共计8例、最后是人型支原体感染共计3例。药敏测试结果分析方面,对于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患者而言,对交沙霉素、米诺环素以及强力霉素敏感性相对更高,耐药性偏低。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是泌尿生殖感染患者中极为常见的支原体感染类型,在临床治疗中,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使用米诺环素、交沙霉素或者强力霉素进行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且此类药物耐药性相对较低。

  • 标签: 药敏测试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病原微生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女性泌尿生殖瘘疗效的措施。方法对58例膀胱阴道尿道瘘患者,经膀胱镜检查和亚甲蓝试验等确诊。除2例留置导尿管后瘘口自行闭合、3例肿瘤复发未行手术外,53例于膀胱阴道尿道瘘发生后3~8个月行手术修补。其中18例取经阴道手术径路,35例经腹和膀胱手术径路。结果53例手术均成功,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瘘孔的性质及术者经验,选择手术时间和手术径路,可提高女性泌尿生殖瘘的修复效果.

  • 标签: 肝硬化恶变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生殖微生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例胎膜早破孕妇和199例正常非胎膜早破孕妇生殖微生进行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一般细菌培养,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组中解脲支原体感染82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人型支原体感染25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沙眼支原体感染18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其他细菌感染共30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孕妇生殖微生感染与胎膜早破关系密切,特别是混合感染者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升高。

  • 标签: 生殖道微生物 胎膜早破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孕妇生殖感染病原微生状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妊娠晚期生殖感染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妊娠晚期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生殖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殖分泌物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8.00%)、表皮葡萄球菌(18.00%)、白色假丝酵母菌(16.00%)、金黄色葡萄球菌(12.00%)、链球菌属(12.00%)、非白色假丝酵母菌(8.00%)、粪肠球菌(6.00%)。结论引起孕妇妊娠晚期生殖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及粪肠球菌,妊娠晚期孕妇生殖感染影响孕妇分娩结局。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病原微生物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殖微生菌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抽取郑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有生殖感染症状的患者126例,按照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分为A组52例(高危型HPV感染阳性)与B组74例(高危型HPV感染阴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殖微生菌群,对高危型HP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高危型HPV感染者52例中最多的为HPV16亚型30例(57.69%),其次为HPV18亚型9例(17.31%)。A组乳酸杆菌、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脲原体阳性率均高于B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解脲脲原体、衣原体为高危型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生殖微生菌群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其中解脲脲原体、衣原体为高危型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生殖道 菌群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女性生殖病原微生感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检查的116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在子宫颈口进行样本采集,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导流杂交技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RNA(SAT-RNA)方法进行病原微生感染检测,对比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金标准)。结果:参考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发生病原微生感染82例,未发生病原微生感染34例),对比PCR结合导流杂交技术的检测结果(阳性81例,阴性35例)、SAT-RNA的检测结果(阳性79例,阴性37例),PCR结合导流杂交技术的特异度(97.06%)、灵敏度(97.56%)、准确度(97.41%)比SAT-RNA方法更高(特异度76.47%,灵敏度86.59%,准确度83.62%)。结论:在女性生殖病原微生感染的临床检测中,可以选择PCR结合导流杂交技术或SAT-RNA方法。相比之下,PCR结合导流杂交技术的应用效果,能够为女性生殖病原微生感染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女性 生殖道 病原微生物感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生殖感染情况,并进行药敏分析,得出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01 月至 2020 年 01 月就诊的泌尿生殖感染患者 146 例,对患者尿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做体外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类型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46 例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205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占比 68.78% ( 141/205 ),革兰阳性菌株占比 23.41% ( 48/205 );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达 56.59% ( 116/205 ),表皮葡萄球菌次之,达 10.73 ( 22/205 ),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三,达 8.78% ( 18/205 )。以主要病原菌作药敏试验,其中,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耐药率皆超过 40% 。结果:泌尿生殖感染病原菌类型多样,临床用药需进行病原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抗生素,提高临床预后。

  • 标签: 泌尿生殖道 感染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卵管性不孕症孕妇女生殖微生群落分布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0,1年内收治的167例不孕症女性患者,根据输卵管性不孕症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86例,男方因素不育患者,除外女方因素其他不孕症)和观察组(81例,输卵管性不孕症,除外男方因素)。观察两组患者生殖微生群落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解脲支原体阳性率、沙眼衣原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卵管性不孕症孕妇女生殖微生群落中,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是与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症有密切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5年5649例疑似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泌尿生殖支原体检出率为47.27%,Uu、Mh、Uu+Mh检出率分别为11.61%、23.66%、36.19%。女性支原体检出率(52.63%)高于男性(3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五年支原体感染类型均以Uu感染为主,近年来Uu与Mh混合感染比例有所上升,构成比由13.15%上升到20.16%。Uu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螺旋霉素耐药率较高;Mh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Uu与Mh混合感染对罗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以Uu感染为主,Uu与Mh混合感染耐药率高于单纯Uu及Mh感染。临床根据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监测结果合理用药,对获得最佳疗效并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至关重要。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 感染 耐药
  • 简介:摘要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生殖支原体感染可引起男性尿道炎,女性宫颈炎、盆腔炎、不孕、异位妊娠、早产等疾病,其主要通过与感染者黏膜直接接触传播,诊断方法主要是PCR。支原体耐药形势严峻,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是目前主要治疗用药。本文对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感染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作一简述。

  • 标签: 支原体属 非淋菌性尿道炎 宫颈炎 不孕不育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期本县泌尿生殖支原体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试剂盒说明检测并观察结果,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分别培养24h和48h观察结果,若培养瓶由橙黄色变为红色且清晰透亮则为阳性;若培养瓶仍为橙黄色则为阴性结果。结果2795例支原体培养标本中,阳性率54.9%(1534/2795),男性标本阳性率24.8%(81/326),女性标本阳性率58.8%(1453/2469)。其中单纯Uu感染占74.1%(1137/1534),Mh感染占6.6%(101/1534),Uu和Mh混合感染占19.3%(305/1534)。支原体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最为敏感;其次是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结论泌尿生殖感染以解脲支原体感染为主,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建议NGU支原体感染者在无条件做药敏试验时,可选用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4种药物治疗。并非所有生殖支原体阳性者都要治疗,对于支原体阳性妇女,治疗时应慎重进行,不要过于积极。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 感染 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