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艺术人类把从实践出发作为学科的学术价值取向,既承续了其母体学科文化人类的学术传统,又确定了与文艺、美学、艺术等以艺术和审美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相区别的学科边界,从而开启出生活世界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新视域。本文立足于艺术人类,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探讨有关鄂伦春族族源,主要有“室韦说”、“肃慎说”、“通古斯说”和“综合说”等。通过本文的研究展示了当前对这一研究的进展状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 标签: 艺术人类学 鄂化春族 起源
  • 简介:摘要:丽江纳西民居是汉、藏、白交融的艺术,门装饰作为民居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体现了它的独特的艺术价值。本文从纳西民居的门装饰原始艺术出发,通过新旧门艺术之间的比较,挖掘其强大的生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 标签: 门 装饰艺术 丽江民居
  • 简介:摘要:民族志的科学范式是由马林诺夫斯基出版于1922年的民族志代表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所奠定的, 它体现了功能主义人类/科学人类对田野作业、理论或主题、民族志三要素的结合。马林诺夫斯基指出民族志方法三条具体的原则,格尔茨提出的深描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解释文化的方法。文化的解释关注点不在“理论”或是“本质”上,而是在如何使“深描”成为可能,对文化现象进行意义的探究。对民族志方法的梳理能推动如何在中国语境下开展学科及跨学科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反思的讨论。

  • 标签: 民族志 马林诺夫斯基 深描 文化
  • 简介:摘要: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高校民族音乐课程的开设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组织、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音乐人类自出现以为探索音乐奥妙提供了途径保障,同时也为提升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效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本文从音乐人类视野下论证分析了鄂伦春族音乐文化研究的内容与意义,旨在抛砖引玉,引起业界对于鄂伦春族音乐文化的更多关注,并希望在现今多元文化发展的态势之下,就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研究我国少数民族韵文化这一课题引发更多地思索。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高校 民族音乐 教学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文化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进而涌现出了一股文化研究的狂潮。在外来文化的不断侵蚀下,本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至于很多国民开始变得崇洋媚外,对本国文化有些不屑一顾,觉得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为了尽快地改变这种局面,增强国民对我国文化的认知,提升其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大肆地提倡和弘扬,这不仅是增强国民素质,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有过辉煌,也曾走向没落。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不同时期都为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及人民精神上的富足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今时代,饮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深受大众的喜爱和推崇。接下来,本文将从文化人类的角度出发,针对壮族五色糯米饭展开分析和探究,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借鉴。

  • 标签: 文化人类学 壮族 五色糯米饭
  • 简介:摘要:“语言”不仅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延续至今的重要文明形式,同时也是人们沟通、交流、展现自我及传播文化思想的重要媒介。服装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的表达,设计师将古今中外的素材转化为语言符号,同时也传播着时尚文化,语言表达不得当则会引发文化交流时的“误读”。基于此,本文针对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文化人类学 服装设计 语言
  • 简介:摘要:湘西苗歌的传承已经不能再顺其自然式的发展下去了,它需要政策的扶持和自身的坚持两方面共同努力的前提下,它的艺术生命才能延续下去。动态传承是湘西苗歌传承的最佳方式,是更加切合实际、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传承方式;它能最大程度保持湘西苗歌艺术的原汁原味,并迸发出更动人的艺术火花。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湘西苗歌 演唱风格 传承 文化
  • 简介:摘要:傩舞为中国古代傩文化在现今乡民社会中保存和演绎的重要载体,亦是整个酉水流域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乡民社会信仰生活的重要表现,也是该流域现实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依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如何应对现代文化坚守传统文化,如何发展傩舞有着特殊性和研究意义。

  • 标签: 文化人类学 傩舞 认同 变迁
  • 简介:摘要:影视作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带给人们文化的力量与震撼。随着国内影视业的迅猛发展,在少数民族新生代当中也出现一批优秀的导演与影视作品。顾桃导演的《犴达罕》就是其中之一,以独特的镜头叙事方式展现了鄂温克族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现状,深刻挖掘了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与焦虑。

  • 标签: 犴达罕 鄂温克 民族志电影
  • 简介:摘要:站在学生“”的层面,基于文体、基于文本特点来考虑、组织写人类文章的问题导策略,还给学生的权力、时间、乐趣,让学生在主动、自主、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终极目标。

  • 标签: 写人类文章 问题导学 人物形象 情节 表达
  • 简介:摘要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是一类中等大小、有包膜的DNA病毒,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已发现的超过100种的疱疹病毒中,仅有8种能够感染人类,被称为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 virus,HHV)。HHV呈全球性分布,在一生中约90%的人会被感染,导致皮肤、黏膜以及神经组织受到轻重不一的影响。现就8种HHV的分子流行病特点及分布做简要综述。

  • 标签: 人类疱疹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自然风水鼻祖金土皓(原名宋泓锡)博士首创的自然风水是古代风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人类历史上的一门新兴学术体系与学科门类,它是造福人类的中华“绝学”,更是中国智慧与科学精神的结晶。自然风水是研究人和自然运行规律与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风水人类生产生活实现天地人合一的大道之学。自然风水的崇高使命是共育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100多字的《自然风水》始于梦想、源于自然、基于经典、合于天地、忠于真理、敢于创新、兴于华夏、利于人类。自然风水继承了中国风水尤其是杨公风水的精华,把中国风水的研究与运用推向了科学境界与哲学高度,实现了中国风水的“标准化、精准化、简约化、大众化、科学化、哲学化”。

  • 标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然风水学 地球生命共同体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随着HIV感染者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后生存期的延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HAND)的发生率随之升高,这与中枢神经系统内持续的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所以对于HAND的治疗不能仅依赖于ART,还可从其免疫激活相关的机制出发,使用控制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的药物来辅助ART,以提高HIV感染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将介绍HAND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其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HIV感染 认知障碍 免疫学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特别是理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然而,中国的经济学家并不满足于经济的繁荣。有人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独立学术价值和制度的系统经济”。也有人认为,在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各种困难面前,理论经济“似乎仍然薄弱”,这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许多成功的经济学家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取得巨大的进步,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小康生活做出贡献,为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多年来,经济界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各种反思、回顾和比较,提出了许多意见。不同的人对这些意见有不同的看法。所有这些观点都能给人以启迪。现在作者在自身的视野范围内筛选和列出材料,以便于思考和讨论。

  • 标签: 法律经济学 经济发展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类细小病毒B19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类细小病毒B19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