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儿童的听觉能力是在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随着儿童实际年龄和听觉经验的增长,通过康复训练而逐渐习得的。通过对儿童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听觉功能状况.从而为优化助设备、确定听觉康复起点、监控听觉康复进程、提高听觉康复质量提供保障。

  • 标签: 听觉能力 听障儿童 评估方法 听力重建 听力补偿 实际年龄
  • 简介:舞蹈欣赏教学是对中高职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情感艺术,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吸引着生,使他们能像健全学生一样接近艺术、感受艺术,从而美化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情感体验是舞蹈欣赏的核心。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评价方式三方面对舞蹈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进行阐述,以期对生的审美教育有所启示。

  • 标签: 听障生 舞蹈欣赏 情感体验
  • 简介:目的探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监控特点。方法通过对阅读材料旬内不一致与句外不一致的设计,运用错误觉察范式和眼动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探查学生的阅读监控特点,同时以健学生作为对照。结果和健两类学生在阅读理解成绩上主效应极其显著,F(1,59)=45.67,P〈0.01;两类学生在回视次数上主效应极其显著,F(1,59)=33.22,P〈0.01;两类学生和两类阅读材料在回视点个数和回视时间上存在交互作用,且在这两个指标上的趋势一致。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对于学生,无论是句内不一致还是旬外不一致,回视点个数及回视时间差异不大(P〉0.05);而健学生在回视点个数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在回视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学生阅读理解的整体能力和阅读监控能力均低于健学生。学生在阅读监控眼动指标上与健学生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听障学生 阅读监控 眼动
  • 简介:大学生创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然而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培训与教育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还没有完备的体系。为了更好地贯彻"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本文提出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搭建的功能及路径的剖析,来完善大学生的创业支持服务。

  • 标签: 听障大学生 创业 实践平台
  • 简介:以家长、小龄儿童为教学主体,亲子互动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让儿童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将儿童的语言学习生活化,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让儿童学会沟通和交流。同时,亲子互动游戏使家长成为儿童语言发展的伙伴和促进者。

  • 标签: 亲子游戏 听障儿童 康复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听力障碍的认识不断加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听力康复行业发展迅速.听力障碍患者对助听器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了解他们及其家属对听力问题和助听器的认知度和实际需求.对于提高和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采集分析了相关信息。

  • 标签: 需求调查 助听器 家属 患者 听力障碍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考察并分析学前儿童同时性加工发展水平及其特征,为学前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3~6岁儿童45人和健儿童44人,采用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院编制的五项认知能力测验系统(软件版)。对两类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进行评估,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及分项目的年龄主效应极其显著(p〈O.01),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组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及分项目呈现出相同的上升趋势,其中,健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发展速度较快,而儿童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性别主效应、年龄与性别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②各年龄组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儿童(P〈0.05);③两组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分项目均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结论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显著落后于健儿童;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采取有效的认知能力训练,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甚至接近健儿童的水平。

  • 标签: 学前听障儿童 学前健听儿童 同时性加工 PASS理论
  • 简介: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力残疾儿童137万。听力学是为人群提供服务的重要技术支持,虽然近些年听力学在我国发展很快,但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听力9币极度缺乏.

  • 标签: 听力学 听障儿童 管理 教育 美国 听力残疾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康复后儿童后续教育的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489例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情况以及语言交往状况等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康复后儿童(89.7%)接受了后续教育,儿童在接受后续教育后听觉言语能力有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增强,文化素养和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也存在入学难、学习难、就业难等实际问题。结论对康复后儿童实施后续教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后续教育有效地巩固了学前康复教育的成果。

  • 标签: 后续教育 听障儿童康复 随班就读
  • 简介:目的考察渐进式目标辨识能力训练方案对植入人工耳蜗儿童的有效性。方法运用学前儿童五项认知能力测验多媒体软件。对一名植入人工耳蜗的6岁儿童进行目标辨识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儿童的认知特点编制一套渐进式训练方案,该训练每周3次,每次1小时,系统训练3个月后再次进行测验,将前后测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训练的有效性。结果通过系统有效的训练,该儿童的目标辨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渐进式目标辨识能力训练是一种可行的训练方案,可为教师有效开展目标辨识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听障儿童 目标辨识 个案研究
  • 简介:本文从美国教育辅助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信息时代美国教育辅助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相关技术支持。同时,笔者结合我国教育辅助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适合国内发展的辅具应用策略。

  • 标签: 听障教育 辅助技术
  • 简介:目的探索用于鼻腔共鸣功能客观评估的频域维度声学参数。方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比较健儿童韵母/a/及其相关鼻韵母的鼻部第一共振峰(NF1);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比较健儿童和儿童韵母/a/及其相关鼻韵母的鼻部第一共振峰。结果①韵母/a/和其相关鼻韵母的NF1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鉴别韵母/a/中是否含有鼻音的参数;②健儿童和存在鼻音功能亢进的儿童韵母/a/的NF1存在显著差异,且前者的参数值远大于后者;③健儿童和存在鼻音功能低下儿童的相关鼻韵母的NF1存在显著差异,且前者的参数值远小于后者。结论对儿童进行鼻腔共鸣功能评估与训练时,可以将韵母/a/及其相关鼻韵母作为材料,采用其鼻部第一共振峰作为评估和监控的参数。

  • 标签: 健听儿童 听障儿童 鼻部第一共振峰 鼻腔共鸣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区角活动对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30名4~5岁儿童(教改班和非教改班各15名),在教改班开展4个月的区角活动,非教改班不开展区角活动。区角活动前后,对所有儿童进行希一内学习能力评估中的摆方木、折纸和看图联想3项测试。随机选取15名4~5岁健儿童,同样进行上述3项测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通过访谈法对被试的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参与区角活动的儿童在摆方木、折纸和看图联想3个方面与未参与区角活动的儿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未参与区角活动的儿童与健儿童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开展区角活动对提升儿童的学习能力有明显作用,有助于逐渐缩小儿童与健儿童的差距。

  • 标签: 听障儿童 区角活动 学习能力
  • 简介:根据WHO最新统计资料推测,中国约有1.5亿力障碍者,听力障碍正在成为影响公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不但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及经济意义,对儿童的个人发展也有深远影响。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听力语言残疾对患者的各种消极影响,使他们重返有声世界,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本文就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效果的评价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听力语言康复 听障儿童 影响因素 康复效果 听力障碍者 听力语言残疾
  • 简介:【摘要】个别化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允许学生按他自己的速度前进的一种教学形式。总的精神是主张课程、学科和教材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按不同的速度,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即每个人根据自己特殊的需要、志向和才能安排学习。这些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具有鲜明的综合性与灵活性,它们使用在什么教学环节上,其关键在于是否体现了教学的全面性。【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某种预定效果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是个别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作用在于:根据个别化教学的需要,制定出向聋儿提供教学内容以及引导其活动的方式、方法与步骤的策略。我校自2005年引入个别化教育理论并实施个别化教育模式已有六年了,六年来,老师们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现就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一、主题教学与课程整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目前我校的个别化课堂教学基本采用“主题教学与课程整合相结合”的个别化教育模式。主题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利用一个策划完善的主体,通过不同的活动,联系不同的学科教学,形成的一个整合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和锻炼聋儿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完全脱离了传统的分科教学的模式,采用综合的、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主题的教学,使聋儿尽可能多地掌握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趣味性和互动性很强,能受到特殊的教学效果。

  • 标签: 个别化课堂教学 儿童学前教育 听障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北京市儿童学习能力的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市120名儿童(其中听儿童和健儿童各60名)进行希-内学习能力测验,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①儿童与健儿童的智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从3岁到7岁,儿童与健儿童的学习能力发展趋势基本一致,都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趋势;同时,儿童学习能力各维度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升。结论①北京市儿童与健儿童学习能力相当;②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因此,重视听儿童的认知与语言能力发展关键期,实施早期干预十分必要。

  • 标签: 听障儿童 学习能力 希-内学习能力测验
  • 简介:目的探讨传导方案促进低龄婴幼儿听觉发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3名中重度以上听力损失的儿童助听后以传导方案的模式进行听觉能力康复。根据年龄划分为两组:7个月-1岁5个月5人;1岁6个月-3岁8人,两组教学侧重点不相同。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3、6、12个月对所有儿童进行评估。结果13例儿童中12例经传导方案干预,总体听觉能力随时间的延续呈曲线上升(92.3%),各分项听觉能力均呈上升趋势。1岁6个月以下儿童的声音察知能力发展较快,发声情况及理解能力到6个月时才出现明显变化;1岁6个月以上儿童的声音察知能力及发声变化较快,而理解能力相对发展较慢。结论针对低龄儿童康复的传导方案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有利于他们的听觉发育及全面发展,但后续跟踪应进一步完善。

  • 标签: 传导方案 低龄听障儿童 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 听觉
  • 简介:运用实验对比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济南市儿童持续接受半年以上舞蹈教学训练前后进行比较研究。选取济南市特殊教育中心三年级学生,共27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1人,平均年龄8.5岁。受试者每周进行4次专门的舞蹈教学训练,共训练6个月,在训练前后各进行一次实验指标测试,测试指标主要有仰卧起坐、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前庭功能稳定性等指标。结果显示:舞蹈教学训练可以使儿童改善体形、提高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

  • 标签: 舞蹈教学 听障儿童 身体素质 柔韧性 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