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从1993年至今,我们对119例上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采用明胶海绵填塞腔的方法,其优点较多,且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119例患者中,男78例,女41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34岁。右侧慢性上颌窦炎57例,左侧慢性上颌窦炎62例。

  • 标签: 明胶海绵 手术患者 填塞 效果满意 慢性上颌窦炎 上颌窦根治术
  • 简介:摘要海绵在人体中是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结构,位于颅中窝垂体的两侧,解剖结构非常复杂。所以一直以来无论是在对其形态结构还是概念的研究一直都存在诸多争议。近年几来,随着颅底外科手术的逐渐发展成熟以及显微技术的普遍应用,人们对海绵解剖结构的研究逐渐深入。笔者在本文中综述了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的、关于海绵的相关研究,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探讨并对。笔者通过国内外文献就近十年来对海绵解剖学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探讨,为临床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 标签: 海绵窦 解剖研究 进展
  • 简介:目的研究海绵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并探讨采用扩大经蝶入路治疗侵袭海绵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在10具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手术入路,观察海绵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指导临床采用扩大经蝶手术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的垂体腺瘤103例。结果垂体侧方的海绵内侧壁薄弱,仅有一层疏松的纤维组织结构。颈内动脉是扩大经蝶入路海绵内所见的主要结构,可分为5段,有3个主要分支。颈内动脉海绵段主要的分支有脑膜垂体干、海绵下动脉和被囊动脉。向内侧走行的脑膜垂体干和被囊动脉是经蝶入路中较易损伤的血管。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62例(60.2%),次全切除38例(36.9%),大部切除3例(2.9%);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暂时性脑神经功能损伤4例,垂体功能低下3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永久性尿崩症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17例,γ刀治疗15例,药物治疗13例。随访3个月~8年,2例出现肿瘤复发而予以γ刀治疗。无再手术病例。结论扩大经蝶入路是切除侵袭海绵垂体腺瘤理想的入路;了解颈内动脉海绵段及其分支在解剖形态上的变化,对于减少术中出血,确保术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垂体肿瘤 侵袭性 扩大经蝶窦入路 海绵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型和间接型颈动脉海绵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CCF)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CCFs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法,对直接型与间接型CCFs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31例CCFs患者,29例(93.5%)伴有眼部症状,以结膜充血水肿(24例,77.4%)、眼球突出(19例,61.3%)和眼眶杂音(18例,58.1%)最多见。直接型CCFs组23例(74.2%),间接型CCFs组8例(25.8%),前者多有头颅外伤史(78.2%对12.5%;P=0.002)、流量更大(高流量CCFs:100%对37.5%;P<0.001)、更易引起眼眶杂音(69.6%对25.0%;P=0.043)。血管内栓塞治疗安全有效,EVAL胶联合弹簧圈栓塞(18例,66.7%)和单纯可脱式球囊栓塞(6例,22.2%)为常用的血管内栓塞方式。结论CCFs以眼部表现最为突出。直接型CCFs更多见,通常有头颅外伤史,临床和影像学征象更典型。介入栓塞是CCF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颈动脉海绵窦瘘 栓塞,治疗性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海绵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伽玛刀治疗的12例CHCS病人的临床资料.中心剂量为15.0-30.0Gy,平均(24.0±2.2)Gy;周边剂最为7.5-15.0Gy,平均(12.0±1.2)Gy。结果随访12例,时间6-60个月。病人的术前症状均有所改善。经MRJ检查:肿瘤缩小12例.结论伽玛刀治疗CHCS有明显疗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血管瘤 海绵状 海绵窦 伽玛刀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绵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征象。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8例海绵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7例位于右侧海绵,1例位于左侧海绵,均呈“葫芦形”生长,CT呈高密度,MRI显示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1例病例误诊为脑膜瘤,3例病灶手术切除。结论海绵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具有其特征性,但仍与鞍旁及颅底脑膜瘤、神经源性肿瘤、垂体瘤影像表现近似,需认真分析病灶,减少误诊率。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窦 CT MRI
  • 简介:摘要颈动脉海绵瘘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和体会。介入治疗是颈动脉海绵瘘的首选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颈动脉压迫实验,术后精心护理和防治并发症,为患者顺利康复提供有效的帮助。

  • 标签: 颈动脉海绵窦瘘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岩下途径栓塞海绵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区DAVF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岩下插管,以微弹簧圈、ONYX-18胶栓塞海绵和瘘口。结果15例插管成功,DAVF均达到完全致密栓塞。术后多数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术后并发颞叶梗死1例,致左侧肢体偏瘫。10例于6~24个月行DSA检查,均无复发。结论经岩下途径栓塞可作为海绵区DAVF的首选常规治疗方法。

  • 标签: 动静脉瘘 海绵窦 岩下窦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探讨伽玛刀治疗海绵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海绵海绵状血管瘤32例,其中有病理证实的12例,经MRI诊断20例。肿瘤最大直径为2.0-5.5cm。肿瘤边缘剂量为9-15Gy,平均12.4Gy。肿瘤中心剂量为18-30Gy,平均24.8Gy。随访时间12-112个月,平均52个月。结果9例基本消失,19例明显缩小,4例变化不明显,无增大病例。结论伽玛刀是治疗术后残留,中小型体积及不能耐受手术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伽玛刀 海绵窦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目的评价伽马刀对海绵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术前均经MRI确诊,术后经组织病理证实或经MRI进一步验证。伽马刀肿瘤周边照射剂量为11~16Gy,平均(14.3±1.1)Gy,45%~50%等剂量线覆盖,确保视交叉受照射剂量低于8Gy。术后第1年,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以后1次/年,患者来院进行临床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肿瘤体积的评价。结果35例患者随访12~77个月,平均(36±4)个月,全部病例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视神经损伤及新的颅神经损伤。有症状患者28例(80.0%),症状改善率为96.4%(27例),其中症状改善15例(53.6%),症状消失12例(42.9%),无变化1例(3.6%),未发生症状恶化。症状改善时间为术后2~7个月,平均(3.7±0.3)个月。影像学随访显示,35例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0.9)cm^3比(32.6±3.6)cm^3,t=8.492,P〈0.01];肿瘤体积缩小率≤25%、26%~50%、51%~75%、≥75%分别有3(8.6%)、2(5.7%)、8(22.9%)和22(62.9%)例。结论伽马刀治疗海绵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性好,疗效明确,可作为该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

  • 标签: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海绵窦 伽马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海绵海绵状血管瘤的长期疗效。 方法:选择 201 7 年 7 月到 2019 年 9 月在 本院 治疗的 94 例海绵海绵状血管瘤 患者 。 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观察组 患者 47 例运用伽玛刀治疗,对照组 患者 47 例运用 显微手术治疗 ,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 结果:两组治疗 1 年 进行随访 后,观察组 出血事件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 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对海绵海绵状血管瘤 患者 运用伽玛刀治疗, 有助于改善长期治疗效果,降低出血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患者生命安全得以保障。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瘘(TCCF)合并海绵假性动脉瘤临床上相对少见,由于其易并发致死性鼻衄或重症脑血管病,病情凶险,应及时诊治。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TCCF 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入路可选经动脉与经静脉两种。血管内治疗入路应首选患侧颈内动脉通路,由于瘘口部位的复杂性,部分患者微导丝未能从颈内动脉入路通过瘘口,故只能选择静脉入路。静脉入路的路径较长而迂曲,且可能需要多通道,对技术要求较高。笔者报告1例TCCF合并海绵假性动脉瘤患者,探讨经颈内静脉、面静脉、眼静脉联合入路行颈内动脉海绵瘘闭合及假性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疗效。

  • 标签: 颈动脉损伤 动脉瘤,假性 颈动脉海绵窦瘘
  • 简介:摘要海绵区结构复杂,诸多神经及重要血管穿行其中,累及此处的肿瘤治疗方式包括硬膜内入路、硬膜外入路和内镜经鼻入路。本综述围绕内镜经鼻入路,就海绵区肿瘤的种类、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等进行介绍。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颈内动脉解剖的分布特点进行观察和测量分析,为海绵瘘显微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用12例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尸头标本在显微镜下(共24侧)观察,红色乳胶灌注的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尸头标本,对海绵段分支与及其相邻近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及和测量.收集50例海绵瘘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并介入拴塞治疗.结果海绵段在水平面上可观察到呈S形向前和向后形弯曲,脑膜垂体干、海绵下动脉及McConnell背囊动脉是海面段主要的3个分支.最常见的2个分支是脑膜垂体干和海绵下动脉.50例颈内海绵瘘患者均为外伤后,经介入栓塞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结论颈内动脉解剖复杂,颈内海绵瘘多见于外伤.经颈内动脉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及海绵瘘,是近年来一种比较热门,发展较快,疗效较好的显微尖端技术.它和常规手术相比明显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效果明显,疗效可靠,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介入治疗 解剖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海绵瘘(CC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具有完整临床数据的颈动脉海绵瘘患者的DSA特征。结果DSA表现为造影剂自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分支溢人海绵海绵及眼静脉等早期显影,并且可清楚的观察到瘘口位置、大小、静脉引流及侧支代偿情况。结论脑血管造影是颈动脉海绵瘘诊断的金标准,并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海绵窦 动静脉瘘 脑血管造影
  • 简介:海绵状血管畸形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显著特征的病变,尽管其与海绵血管瘤在组织学方面的特征相似,但是表现各异(表1)。由于两种病变的自然病程和治疗手段不同,所以命名应该适当规范。本文对以往文献进行简要回顾。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畸形 血管瘤 海绵窦 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 自然病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海绵病变的CT、MR表现,分析其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7例海绵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CT及MR机对其海绵及侵犯海绵肿瘤部位进行扫描、诊断。结果57例患者均表现为海绵不同程度增大,外缘膨隆改变等特征表现,侵犯海绵肿瘤自身也会出现一些特征表现。结论CT与MRI检查,可为海绵肿瘤病变定性诊断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海绵窦病变 CT MR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绵区肿瘤显微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87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海绵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海绵区常见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随访方式包括门诊及电话随访,随访结果以KP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肿瘤切除率:57例(65.5%)全切除,14例(16.1%)次全切除,16例(18.4%)大部分切除;住院时间14~98 d,平均29 d;并发症:脑神经受损30例,脑干受损2例,术后出血4例,脑脊液漏5例,感染4例,垂体受损1例,死亡1例;预后及随访:术后1个月KPS评分超过60分68例,超过80分66例。术后3个月KPS评分超过70分74例,超过80分72例。术后12个月KPS评分超过80分78例。随访6~120个月期间死亡3例;6例未全切除脑膜瘤术后1~6年复发,4例未全切除神经鞘瘤术后1~8年复发,2例垂体瘤腺瘤术后13个月及16个月复发,均再次手术治疗后随访无复发。2例软骨肉瘤、3例脊索瘤、3例生殖细胞瘤术后予以放射治疗,随访期间病灶未进展。其余病例随访期间肿瘤无进展或复发。结论海绵区肿瘤手术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合理的术前规划和手术入路,以及具备精准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海绵窦区肿瘤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技巧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