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预留岩坎挡水作为一种较为可靠的导流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进/出水口的施工导流。在大深度水库中,预留岩坎拆除具有拆除方量大、库水位变幅大、施工工期紧张、施工强度大、拆除环境复杂等特点,本文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进/出水口预留岩坎为例,进行拆除方案研究,为类似工程预留岩坎拆除提供借鉴。

  • 标签: 预留岩坎 消落深度 拆除方案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带的概念,分类以及功能。随着水库的建设,水库带的生态环境收到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总结了国内外对消带的研究现状。同时叙述了带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带是各种病源的滋生地,破坏了水质土质,同时也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 标签: 消落带 分类 功能 生态环境
  • 简介:摘要:带是指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季节性涨落使水陆衔接地带的土地被周期性地淹没和出露而形成的干湿交替地带。如我国的三峡库区带。近年来,各沿江城市对于带的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日趋重视,本论文总结了在带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有效的管控。

  • 标签: 消落带施工,工程治理,临江作业,安全管理
  • 简介:根据三峡库区带的水土流失程度及库区水位变化规律,将145~152m、152~170m、170~177m的带分别划为带下端、带中端与带上端,并以三峡库区185m观景平台的上游带生态治理试点为例,采取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通过选取植被覆盖率、物种种类、物种多样性、植物生长基质流失量4类指标,对试验区的生态修复效果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植被覆盖率沿带梯度方向从上至下在观测期内逐年降低;物种种类因受库水长时间的淹没有所减少,均匀性随高程的不同也呈现较大差异,α多样性指数在监测期内随时间的增长逐年降低;库岸受库水的长期浸泡以及浪涌的高频繁冲刷是带植物生长基质流失的关键因素,造成带上下两端植物生长基质流失比中端严重的主要原因为行船所产生的涌浪,且其随时间的增长日趋严重。

  • 标签: 消落带 植物治理 三峡库区
  • 简介:摘要:区土地的管理是整个库区土地管理中及其重要的一环。区的土地不仅要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又要兼顾生态环境等有效综合利用。本文以红山水库为实例,就红山水库区的土地的现状及其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促进红山水库区土地健康有序的管理,为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 标签: 消落区 土地管理
  • 简介:带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对了解带的内部结构、功能变化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反映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为框架,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统计监测数据,筛选出19项代表性指标,构建官厅水库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兼顾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突变性和模糊性等特征,结合模糊数学理论与突变理论的方法,提出一种定性与定量相兼顾的多层突变模糊评判方法。评价结果显示,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对应的突变级数依次为0.964、0.961和0.974。2005年和2010年官厅水库带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一般",综合健康指数依次为3.110和2.969;2015年其健康等级为"良",综合健康指数最高,为3.520;3个时期中,2010年官厅水库带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相对最差,压力主要来自"自然因素"与"人类生存"指标的突变,表现为水位降低、水面面积持续减少,同时水污染、人口密度增大等人为问题较为突出。总体上,官厅水库带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向趋好发展。

  • 标签: 官厅水库消落带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突变理论 模糊隶属度
  • 简介:为“采取工程性治理和生物性治理相结合的措施,依法加强三峡水库区生态环境安全保护与建设”。市政府最近制定实施了《三峡水库区管理暂行办法》。

  • 标签: 三峡水库 消落区 管理 重庆 安全保护 生态环境
  • 简介:2003年6月至8月,三峡工程相继蓄水、发电、通航,标志着高峡平湖构想梦初圆,三峡水库、淹没区、区等概念已从理论研讨、技术论证、决策分析走进现实生活,摆在世人面前,备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库区人民的普遍关注。水库区是三峡库区一笔巨大潜在的有形财富,是不可多得的稀有经济资源,更是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

  • 标签: 三峡水库 消落区 经济效益 管理机制
  • 简介:为揭示三峡水库带不同自然环境因素对泥沙沉积过程的影响及判别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采用原位观测方法,对三峡水库干流带的泥沙沉积量及其潜在影响因素(带微地形、河流水文泥沙条件、带土壤侵蚀、带植被状况和人类活动)展开调查、分析和量化测算,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泥沙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库尾江津—涪陵河段以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剧烈,自然环境因素与泥沙沉积量均无显著关系。2)库中涪陵—奉节河段以带地形特征中的坡度和高程影响较为明显,二者与泥沙沉积量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508和-0.714;坡度越小,泥沙沉积越多;高程越低,带被含沙水流淹没的时间越长,泥沙沉积量也越多。3)库首奉节-秭归段则以坡度的影响为主,其与泥沙沉积量的相关程度为-0.517,坡度越小,泥沙沉积越多,不同高程间的泥沙沉积量并无太大差异。研究说明,三峡水库干流带泥沙沉积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带坡度、高程、河流水沙条件和人类活动4种,植被盖度对消带泥沙沉积过程没有影响,4种因素的影响范围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 标签: 沉积泥沙 影响因素 消落带 微地形 河流水沙条件 土壤侵蚀
  • 简介:阐述了长江三峡水库区概况及其保护利用的意义和目的,分析了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峡水库区保护利用的相应对策:尽快编制区保护利用规划,有序开展保护利用工作;尽快建立完善区保护利用法规,依法开展其工作;及时研究区保护利用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及重大问题,进行理论突破、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尽快开展区保护利用的科研工作,寻求科技支撑,提高其保护利用效益。

  • 标签: 水利 长江三峡消落区 保护利用
  • 简介:摘要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引起的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岸线安全稳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实施区岸线环境综合整治早已成为业内共识并将陆续进入项目实施阶段。通过对库区沿线部分拟建、在建及已建区岸线整治项目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了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区岸线整治的原则与思路,以期为三峡水库区岸线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消落区 岸线整治 三峡后续规划 项目生命周期 三峡水库
  • 简介:摘要:河道带是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段,是一类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在人工调控下,水库的水位涨落速度、幅度和频率与天然河道明显不同,增加了带的不稳定性。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对库区带的影响逐渐加大。因此,合理选择河道带植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污染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河道消落带 植物选用 生态学原理
  • 简介:三峡工程修建所引起的库区水位涨幅度和节律的改变,导致了带植物和土壤种子库的退化,恢复带植物和土壤种子库成为带生态保护的关键问题。通过样方调查和种子库萌发实验,研究了三峡库区香溪河人工和自然植物恢复模式下带土壤种子库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物相似性以及它们对库区反季节水位涨节律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恢复模式对消带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植物人工恢复采样地,土壤种子库含有44种物种的种子,以带上部的物种最丰富;在植物自然恢复采样地,土壤种子库含有50种物种的种子,以带中部的物种最丰富。在水位涨的影响下,带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都趋于简单,物种生活型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植物恢复模式和水位涨还引起带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空间分布格局、种子库与地上植物相似性的变化。水位涨增加了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物的相似性,并使得两种植物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种子库的最高种子密度都出现在带中部(海拔165m处),但是人工恢复区土壤种子库的平均种子密度显著低于自然恢复区,其土壤种子库植物种子与地上植物的相似指数略高于自然恢复区。目前三峡库区所采用的带植物人工恢复技术在土壤种子库的恢复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应在物种的配置上作进一步的改进。

  • 标签: 消落带 土壤种子库 地上植物 水位消涨 三峡库区
  • 简介:<正>放学的时候经过蔷薇花坛时,无意中瞥见,蔷薇花——了。其实也是时候了,春已去,也是该谢了的时候了,只不过,也许花落了,明年还会再开的,可是,我始终觉得那已经不一样了。无论是赏花的人,还是花自己,今年的花是今年的花,明年的花是明年的花,今年的开了就是开了,今年的了就是了。了之后,再开出来的花,也不是今年的了。总之,那已经不同。

  • 标签: 蔷薇花 因为我爱 芳华 调零 叶如 思亲
  • 简介:国良活到四十一岁的当口死掉了。死因是支气管癌。他的妻子,百合,哭哭啼啼地亲手将他的尸体推进了火化炉。她看着丈夫化成了一只只灰色的蝴蝶。她难以抑制自己悲伤的情绪,直到她走出殡仪馆后的一个星期,她的食欲才慢慢恢复过来。她的母亲不断地给她打电话,安慰她说,为那样一个男人伤心,不值得。

  • 标签: 殡仪馆 打电话 死因 尸体
  • 简介:远如炽火,近却斑驳,飘若蝶舞,漫婆娑。秋瑟心焚,残阳来照。

  • 标签: 落枫
  • 简介:  行知梦见爹对他说,他不想呆在书架上.要回到土里去.  爹的瘦骨嶙峋的手似乎从那里伸了出来,快抓到了他脸上.他一惊.……

  • 标签: 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