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民事诉讼法大修虽然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但将主体资格仅限于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而并没有向其他诉讼主体,如个人和其他组织开放。国家不应对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制过多,而应允许为维护社会公益的个人和其他组织成为适合的公益诉讼主体。

  • 标签: 民事公益诉讼 主体资格 资格放开
  • 简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本质上是一种为无主公益而特别设定的担当人诉讼。只有在实体法上无主的公益,法律才可在诉讼中赋予特定机关和有关组织以单纯的程序当事人地位,而那些具有明确主体的公益,不属于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调整范围。作为一种与普通诉讼相异的特殊程序形态,民事公益诉讼需要与之相适的规则。才能发挥作用。

  • 标签: 民事公益诉讼 无主公益 担当人
  • 简介:公益诉讼制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失灵"和能力不足,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是通过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直接出场,促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之间理性及良性互动。公益诉讼的启动权应当属于权利,而不是权力或义务。民事公益诉权不能单纯授予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公民是启动公益诉讼的始源"动力";公民或社会组织发动公益诉讼,应当建立诉前通知国家行政机关或肇事源;公民或社会组织与国家机关都有权申请加入对方已经提起的公益诉讼

  • 标签: 公益诉讼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理性互动 原告资格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如环境污染、侵害消费者权益、侵犯受教育权等问题层出不穷,法学界对公益诉讼的立法呼声不断高涨,司法实务界对公益诉讼也进行了各种试点,最终被纳入《民事诉讼法》,但关于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过于概括,不具有可操作性。笔者希望以已有的民事公益诉讼实践为基础,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公益诉讼相关配套制度构建提出自己的见解。

  • 标签: 公益诉讼 消费者 权益
  • 简介:摘要确立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因其多义而得以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艺术性地宽松解释,从而拓展我国公益保障的空间。宽松解释该条以扩展受案的范围和适格原告的范围,以有效地保障公共利益,这在当前的我国可欲且应当。在剖析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践后,认为后《民事诉讼法》时代的司法者在该领域似乎反倒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自我设限,失去了前《民事诉讼法》时代勇于探索的激情。因此,建议对该条进行宽松解释,实现立法和司法的巧妙配合,以求“如法所能”。

  • 标签:
  • 简介:在我国目前环境污染损害公共利益日益突出的今天,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最为有效的诉讼救济手段在我国还未完全建立。2012年民诉法增加公益诉讼制度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上升到了新的起点,然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原告资格和范围以及举证责任等方面还存在障碍亟需排除。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举证责任
  • 简介:<正>民事诉讼,就诉讼标的之意涵应如何理解,于学说上产生甚大之争论。尤其在民事实体法上发生请求权竞合或形成权发生竞合之情形,于诉讼法其诉讼标的为何,究构成几个诉讼标的,存在甚多不同之理解。台湾地区实务上目前在通常诉讼程序仍采用旧诉讼标的理论之立场,学说上则有主张采用旧诉讼标的理论或诉讼标的相对论之见解,亦有主张采用新诉讼标的理论两个构成要素或一个构成要素理论之见解。值得留意者,于德国之长期立法上、学说上与实务上乃

  • 标签: 诉讼标的 民事实体法 诉讼程序 既判力 形成权 发展方向
  • 简介:2014年3月15日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赋予消费者组织公益诉讼的新职能。目前我国学界对于消费者组织能否履行好提起公益诉讼的职能仍存在较大争议,争议主要表现为:消费者组织主动发起公益诉讼还是由消费者提出申请后再进人公益诉讼的启动程序;诉讼过程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 标签: 公益诉讼权 消费者组织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举证责任分配 启动程序 主要表现
  • 简介: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创制和实践推行,将深刻影响民事司法的整体格局,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该程序回应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大众化的期待,在减轻当事人讼累、提高诉讼效率、科学配置司法资源、实现案件分流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小额诉讼程序的实施将导致基层法院及其人民法庭面临申请再审案件增加的局面,当事人因权利保障不足和救济渠道不畅,也可能产生对法院的抵触情绪。这种状况意味着基层法院面临的压力在短期内将有所增加。为此,基层法院和上级法院特别是高级法院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应对的工作。

  • 标签: 新民事诉讼法 小额诉讼程序 诉讼效率 一审终审 指导性意见
  • 简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当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时,如何更好的维护人民的利益,怎样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我国环境法虽然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与完善,但整体而言仍然滞后。因此,有必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弥补传统诉讼的不足,更好的保障公众权利。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和作用,在分析了我国国内环境公益诉讼现状及立法存在缺失的基础上,从原告资格、举证责任、诉讼费用三方面对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几点设想。

  • 标签: 原告资格 举证责任 诉讼费用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环境侵权行为,它侵犯的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合法利益,更重要的是侵犯了社会公众利益。虽然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已进入实践阶段,但真正通过司法诉讼渠道解决环境纠纷的数量还是很少。故此,为了充分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应尽快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标签: 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 制度 研究
  • 简介:有关行政公益诉讼的研究在我国已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对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的研究则稍显薄弱,常常以附带品的形式呈现,缺乏充分的论证。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应以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为基础,明确行政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对原告资格作出适当修正,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对典型的侵犯公益的行政行为进行分析,确定当前应纳入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的案件类型。

  • 标签: 行政公益诉讼 受案范围 公共利益 案件类型
  • 简介:随着当今时代的高速发展,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也伴随着社会中诚信的缺失,恶意民事诉讼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已经不在少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的存在不仅侵害了受害人的正当权利,还影响了司法的权威;我国虽然在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加强了对于恶意诉讼的规制,但并不能够与实际的司法实践相适应,因此应当完善我国恶意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制体系,以遏制恶意诉讼的泛滥,维护正常的司法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 标签: 恶意诉讼 法律规制 完善
  • 简介:民事诉讼担保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民事诉讼的安全推进,但是诉讼担保的相关研究一直比较薄弱,特别是长期没有理清诉讼担保与民事担保的关系,诉讼担保与民事担保并无本质差别,我国应明确诉讼担保的性质及据此明确相关操作细则,扩大诉讼担保的适用范围,增设担保物的调换程序、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 标签: 诉讼担保 性质 登记 担保物调换
  • 简介: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在立法层面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其中包含的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诸多配套性的程序规则和单行立法均有待完善。推行诉前鉴定机制,对于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这又需要以诉前鉴定程序的完善和规范为前提。因此,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明确诉前鉴定程序启动的决定主体;规范诉前鉴定意见之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判断程序;明确诉前鉴定费用的负担规则。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环境公益诉讼 诉前鉴定
  • 简介: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依附体,但是如今由于广泛关注经济的进步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日益恶化,由此开始了维护环境利益的漫漫之路。在法律层面上对环境的保护,无外乎环境公益诉讼。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的55条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更可靠的法律依据,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开启了新的篇章。但是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的审视,法律并没有很详细的描述,需要我们对它进行些许的思考与探索。

  • 标签: 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 简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是指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就特定的民事案件提交法院审理的一种制度。本文主要论述了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理论基础以及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案件范围。

  • 标签: 民事诉讼 理论基础 案件范围
  • 简介:<正>转型中国,法治未立,面临着道德危机,公益受损严重。当今中国的社会公共利益的侵犯是触目惊心的:在北京,空气已经污染到不适合人类生存,许多城市面临着水污染,上海甚至发生地下水海水倒灌,此外还有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损害着社会公众利益。近年来发生大量的环境污染案件,如美国康菲公司溢油事故;昆明、成都环保事故,引起昆明大规模游行活动;成都彭州、昆明均将建石化项目,影响严重。民众从身边的权利开始维护。在这些环境案件中,法院

  • 标签: 海水倒灌 道德危机 溢油事故 石化项目 检察机关 代表人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