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HICH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与开颅组,每组54例。观察2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对比2组患者术后3周的GC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预后分级差异。结果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时内镜组中意识清醒及轻度意识障碍患者的数量多于开颅组,重度意识障碍及深昏迷或脑死亡的患者数量少于开颅组;且术后6个月时内镜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扩大翼点入路去大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式相比,神经内镜技术提高减少了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改善了部分患者的预后,在手术治疗HICH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内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无麻醉下经引流管窦道行肾镜下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清除术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1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资料,男性5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24~80岁,平均49.3岁。17例患者均行双镜联合胰腺坏死清除术,术后在无麻醉下行经引流管窦道肾镜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分析患者手术相关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17例患者首次手术均行双镜联合胰腺坏死清除术。其中1例患者术后行1次无麻醉下肾镜清除术,10例患者行3次无麻醉下肾镜清除术,6例患者行4次无麻醉下肾镜清除术。无麻醉下肾镜清除术平均手术时间26~37 min。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当日进食。出院后随访1~40个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无麻醉下经引流管窦道肾镜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安全,无需禁食,创伤小,可反复进行,特别适合无法耐受麻醉的患者,是微创治疗SAP的一种极简术式。

  • 标签: 胰腺炎 麻醉 肾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40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术前、术后护理措施,观察并统计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发生便秘2例、下肢静脉血栓0例、肺炎0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护理满意度为95%。结论:对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护理后患者的病残率,为促进预后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 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盾构法施工应用广泛,既有桥梁桩基、废弃桩基等地下障碍物侵入盾构隧道无可避免。通过采用液压驱动全回转钻机转动钢套管,从既有桥面开始钻进,钻穿桥面板、桥墩、桥台、再钻至需拔除桩基位置。通过试验调整全回转钻机参数,包括压入力、回转速度、扭矩、贯入度参数,最终选取合适的施工参数进行拔桩。确保达到拔桩施工目的,确保施工安全、缩短工期。

  • 标签: 轨道交通 三角支架大钢模板 裂缝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导向尿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在我院收治的尿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74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37例,传统组与责任组的早期液体复苏指导原则不一致,前者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为指导,后者则以血乳酸清除率为指导,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远远高于传统组78.38%,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与传统组相比,责任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均明显较高,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尿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中以乳酸清除率为导向,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效果理想。

  • 标签: 乳酸清除率 尿脓毒症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清除暴露法对于天疱疮皮损中护理的相关临床效果。方法:将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经过随机组合后分为两组进行药物的研究,即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继续采用清除暴露法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治疗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皮肤状况、并发症出现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皮肤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 结论:清除暴露法对于天疱疮皮损的护理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

  • 标签: 清除暴露法 天疱疮皮损 护理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1至6月收治的均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的28例血栓性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包括29条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导管单纯吸栓8例。合并球囊扩张20例,均未行支架置入。术后19例出现肉眼血尿,3例牙龈出血,1例穿刺点出血,1例恶心呕吐。随访6个月无截肢、死亡等情况。说明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安全、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2017年5月~2019年2月行经皮全覆膜自膨胀食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支架微创治疗成功率84%,总治愈率92%,结果表明,经皮全覆膜自膨胀食道金属支架置入辅助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是临床上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随着油田电网的不断发展建设,线路运维的压力随之增加,在造成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跳闸的各项因素中,异物占比最高,因此,运用高科技手段清除异物,减轻人员负担、提升电网水平是新技术研究应用的大方向。当电力输电线路巡视中发现线路导线上悬挂异物,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时,作业人员在地面使用电网异物激光清除仪,通过控制云台瞄准器瞄准目标并发射激光,通过数秒的切割烧融,将非金属材料的异物从输电线路上清除脱落至地面。本文将对实际应用中表现出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讨论尚需解决完善的问题,提出改进方向。

  • 标签: 输电线路 异物 智能 除异物装置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患者中的毒素清除情况进行调查 ,明确尿毒症患者治疗中血液透析的重要性。 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某医院所收治的 100 名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然后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试 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化的临床治疗,针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液透, 然后 对患者的血液毒素情况进行 对比。 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液中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磷等毒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结论: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患者的毒素清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毒素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3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电磁导航实时引导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22例(导航组),采用单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21例(非导航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脑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残余量及血肿清除率。术后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2组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健侧、患侧锥体束纤维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计算相对FA(rFA)值(患侧FA值/健侧FA值)。术后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基础日常活动能力。结果导航组和非导航组患者的术前出血量、术后血肿残余量、血肿清除率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导航组患者患侧上、下肢的FMA评分,患侧FA值、rFA值均明显高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导航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的基础上,电磁导航技术可引导神经内镜有效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以及术中通过对锥体束纤维的有效保护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电磁导航 神经内镜 锥体束纤维
  • 简介:摘要比较单纯血管翳清除术与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在治疗主动脉机械瓣血管翳形成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差异。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共26例患者(女性18例)因主动脉机械瓣置换术后血管翳形成导致瓣膜失功,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血管翳清除组(接受单纯血管翳清除术)与瓣膜置换组(接受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本研究着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其进行随访,以评估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人工瓣膜血管翳上的疗效差异。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接受择期手术治疗,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手术8例,三尖瓣修补术15例(置换3例,成形12例),主动脉根部手术2例,术后无早期不良事件发生。血管翳清除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28.7 min对179.7 min,P<0.05)及升主动脉断时间(74.2 min对132.7 min,P<0.05)均显著少于瓣膜置换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更低,两组患者在其他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相比,单纯血管翳清除术式能够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大幅降低转机过程带来的全身炎症反应、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短期内无明显不良影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创新型手术方式,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调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重点内容,分泌物清除效果直接影响患者治疗的预后。本文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评估、仪器辅助排痰方法、气道内负压吸引及气囊上分泌物清除等重点环节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分析气道分泌物清除的方法和应用效果,旨在为人工气道分泌物清除的护理实践及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综述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气道分泌物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已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病毒清除时间延迟相关因素。方法以武汉协和医院2020年1—3月228例经核酸确诊的COVID-19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毒清除时间21 d为界,分为延迟清除组(136例)和对照组(9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发病至入院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应用Logistic分析与COVID-19患者病毒清除时间延长风险相关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不同IL-6水平、不同入院时间的病毒核酸阳性比例,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延迟清除组和对照组病毒清除速度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总体病毒清除时间为23.00(18.00,30.25)d,两组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和咳嗽。病毒清除时间延迟的危险因素有发病至入院时间>10 d(aOR=6.581, 95%CI:3.505~12.354)和IL-6浓度>17.49 pg/mL(aOR=2.766, 95%CI:1.282~5.964)。Kaplan-Meier曲线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10 d以及病程中IL-6浓度>17.49 pg/mL的患者病毒清除速度更慢(log-rank P<0.05或0.01)。结论IL-6浓度和发病至入院时间长短与COVID-19患者的病毒清除时间是否延长相关,因此在症状出现后尽早入院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毒清除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清除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 本研究以一定浓度的乙醇为溶剂,对陕产黄精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影响黄精总黄酮提取率的四个因素顺序为:固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获得的最佳的提取条件为:采用60%的乙醇,当固液比为1:15(g: mL),在80℃的条件下回流提取2h,该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978%。通过对黄精总黄酮提取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 标签: 黄精 总黄酮 清清除自由基
  • 简介:摘要万古霉素在血液透析人群中使用频繁,但透析模式下的给药指南仍不完善。随着万古霉素谷浓度的提高和血药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的推广,万古霉素谷浓度与其肾毒性、预后的关系仍然在不断地验证中,血液透析患者的给药方案也面临着新的变化。本文将基于万古霉素在血液透析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对不同透析模式中万古霉素清除规律的研究进行阐述,对现有的透析给药方案进行归纳,为进一步制定与新的谷浓度范围相适应的给药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万古霉素 肾透析 药代动力学 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