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湟源排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韵浩荡,光彩夺目。起源于清代中期,发展于民国,改革于新中国,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湟源扼“唐蕃古道”之险塞,居“丝绸南路”之要冲,是汉、藏、蒙古、回等各民族聚居的地方,自古以来为中原入藏的门户,素有“海藏咽喉”之称,清代民族贸易繁荣昌盛,又有“茶马互市”“环海商都”“小北京”美称,蜚声中外。

  • 标签: 史话 “茶马互市” 清代中期 唐蕃古道 民族贸易 新中国
  • 简介:本文选取湟源台573型地震仪在1990—1991年间记录的49个共和地震和记录到PN震相的25个地震资料,通过计算,得到共和——湟源之间直达波的平均传播速度为;V(pg)=6.76km/s、V(sg)=3.84km/s,湟源地区的地壳厚度为61km。

  • 标签: 近震波速 地壳厚度
  • 简介:近年来,湟源县依靠丹噶尔古城、北极山、宗家沟、日月山等得天独厚的游览景区优势、特别的地理位置和悠长的历史渊源,以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名县"为目的,依照"提品质、促营销、聚人气、见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湟源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加强了对旅游品牌的推介宣传活动,使文化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完善。本文依据调研情况,就当前湟源县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思路进行阐述。

  • 标签: 湟源县 旅游产业 发展思考
  • 简介:采用新旧震级标度,利用中国地震台网2015年至2017年的观测资料,选取湟源地震台测定的国内5.0级和国外6.0级以上且震中距小于100°的161个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利用JOPENS-6.0和J0PENS-5.2地震分析软件测定新震级标度下短周期体波震级mbn、宽频带体波震级mB(BB)、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与旧震级标度下短周期体波震级、宽频带体波震级、仿真763面波震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mbn与mb基本一致;mB(BB)与mB基本一致;MS(BB)比MS7系统偏高0.2个震级单位。

  • 标签: 震级标度 震级 体波震级 面波震级
  • 简介:茶马互市是中原与地处湟水上游湟源边口贸易的重要形式。少数民族常年牧居高原,又食肉乳,故茶叶是消食解疾的唯一饮料和良药,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 标签: 茶马互市 历史文化 少数民族 中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根据湟源地震台单台记录到的小震活动情况,进行了周频、月频的系统分析,发现小震活动周、月频次低值异常与周围300km范围内的5.0级以上中强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认为湟源台能以小震活动情况灵敏的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地震窗;并对该窗应震效能作出了评价,认为可以用于地震预报工作.

  • 标签: 小震活动 地震窗 效能评价
  • 简介:选取湟源地震台模拟水氡2014~2016年的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降雨后氡值出现的短期低值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对氡值与降雨量、取水口流量、取样水温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湟源地震台水氡观测值受降雨影响较大。

  • 标签: 水氡观测 降雨 湟源地震台
  • 简介:文化是一种符号,印证着历史的痕迹。没有文化,历史上不会有永存的事物。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标志,地域文化是民族之根,一个地域有文化做支撑,才会有灿烂辉煌的遗存和美丽神奇的传说,全省独一,全国无二。让我引领,

  • 标签: 历史文化 传说 遗存 和亲 公主 唐代
  • 简介:文章结合湟源县实际,从五个方面对该县畜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湟源县 畜牧业
  • 简介:针对湟源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本台仪器所处环境,受干扰情况,运用连续小波变换、二进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多分辨分析、Symlets分解与重构算法等方法,对湟源地震台钻孔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数据变化、突跳和地震同震效应从原数据中突显出来,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突显出有用的信息,更好地为地震预报服务.

  • 标签: 钻孔应变 小波分析 滤波技术
  • 简介:为了切实加强青海省湟源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建设,促进奶牛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近日。湟源县畜牧兽医站举办基层农技推广补贴项目奶牛产业养殖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县的50余名科技示范户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紧紧围绕我县奶牛产业发展实际和奶牛产业科技示范户的生产需求,重点突出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治、奶牛微量元素缺乏病的防治两项奶牛产业主推技术。湟源县畜牧兽医站高级兽医师傅民善结合湟源县奶牛隐形乳房炎和奶牛微量元素缺乏病的发病情况,

  • 标签: 技术培训班 奶牛养殖 农技推广 湟源县 青海省 奶牛隐性乳房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加大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力度,1999年朱榕基总理提出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这项措施不仅有利于缓解国家粮食库存压力,减轻财政负担,而且能够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收入,对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退耕还林 生态环境建设 黄河中上游 改善生态环境 农村剩余劳动力 工程
  • 简介:2003年4月4日,财政厅张光荣厅长、彭玉林副厅长和厅帮扶工作组有关同志到厅联点扶贫点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克素尔、兔尔干、乙细三村进行调研,通过实地察看温棚蔬菜种植、舍饲养畜,走访村民并座谈,详细了解了克素尔等三村在西繁东育、牛羊贩运、温棚建设、劳务输出和各村在脱贫致富中存在的困难及主要问题。

  • 标签: 湟源县 青海省财政厅 农村扶贫工作 农民负担 农村经济 财政干部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了湟源地区1961~2013年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①湟源地区降水的月际和季节变化明显。8月达全年最大值,1月降水减少至全年最少。从变差系数来看,降水多的月份(4~10月)变化稳定,而降水少的月份(11~3月)波动较大。从季节变化来看,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15.9mm,春季占全年降水的18.8%,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8.6%,占全年降水的21.7%,冬季占全年降水比例不到1.0%。②对年降水而言,20世纪80年代降水明显偏多,21世纪00年代较多,60和90年代偏少,70年代明显偏少。③湟源地区年、汛期、春、夏和秋季降水量均有较明显阶段变化趋势,但均未发生突变。冬季降水量从1961开始波动上升,突变发生在1974年,1990年后降水的增加趋势显著。④通过R/S分析表明,年、夏和秋季降水量的H值均小于0.5,汛期、春和冬季降水量的H值均大于0.5,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即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变化存在着持续性,未来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增加趋势仍将持续,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具有反持续性,即未来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转为减小趋势,但趋势不明显。

  • 标签: 降水 变化特征 趋势分析 湟源
  • 简介:丹噶尔是今青海省湟源县,清乾隆九年设立主薄道光九年升为丹噶尔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丹噶尔厅为湟源县。“丹噶尔”一词源于清政府将当地黄教寺院“东科尔”谐音而来,此后东科尔指的是当地的东科寺,丹噶尔成为该地区的名称。历史上的区域范围“东至镇海堡圈门(今东峡乡山城)西宁县界三十五里,西至巴燕托亥庄(今巴燕乡巴燕村)青海界二十五里,东南至曲卜炭沟西宁县界二十五里,西南至塔儿湾青海省界二十五里,西北至下胡丹度青海界二十里,东北至西纳川、拉沙尔、喇课营汛西宁县三十里∽’清嘉庆、道光时期是青藏地区的民族贸易中心之一,该地是内地通向西藏、新疆的门户,是当时茶马互市及民族贸易的重要市场。随着外商进入丹噶尔从事羊毛贸易,基督教也随之进入此地。基督教在丹噶尔地区的传播是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教的尝试。

  • 标签: 丹噶尔 青海省 基督教 传播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西方传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