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根尖倒充材料对牙根的影响。方法:观察样本为开展显微根尖手术的54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均在2020年1月-2021年7月的时间纳入,通过1:1比例分成27例/组的甲组、乙组,根管填充材料各为MTA(三氧化矿物凝聚体)、银汞合金,对比临床疗效上的不同。结果:甲组明显要高于乙组的手术成功率,并且组间得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根尖周炎应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过程中不同根管填充材料,治疗效果各有不同,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 标签: 牙根尖区成骨 根尖填充材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人根尖孔未形成牙尖周病变经一次性手术切除病灶,倒充后的疗效。方法局麻下行根尖周病灶并根尖切除术,倒充,并严密缝合手术,观察2—3年疗效。结果89例,102颗患牙,成功97颗牙,失败5颗牙,成功率95.09%。结论一次性病灶切除,倒充治疗成人根尖孔未形成牙尖周病变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 标签: 成人根尖孔未形成牙 根尖周围组织病变 切除病灶 倒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酸钙人工诱导年轻恒牙牙根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10岁前牙外伤患者,牙髓坏死致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前牙75颗。去牙髓后用磷酸钙人工进行根尖诱导。定期复查,X线牙片观察根尖发育及根尖闭合情况。结果75例中,73例成功牙根闭合,2例有明显好转。结论磷酸钙人工诱导年轻恒牙牙根发育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年轻恒牙 根尖诱导 磷酸钙人工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尖保留与截除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牙根周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抽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治的78例牙根周病患者,随机将7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根尖保留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根尖截除治疗方案,术后6个月的对两组牙齿松动、瘘管,牙槽骨密度及新生高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牙齿松动发生率5.13%、瘘管发生率2.56%;对照组术牙齿松动发生率7.69%、瘘管发生率5.13%,两组差异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牙槽骨密度和新生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牙根周病施行根尖保留术,是治疗牙根周病最佳有效方法治疗疗效优于根尖截除,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牙根尖周病 根尖 保留 截除
  • 简介:目的评价牙根截除与保留两种不同的根尖手术方法治疗牙根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上、下前牙根周病患者30例(38颗患牙),随机分为根尖截除组与根尖保留组,每组15例。根尖截除组行根尖手术并截除牙根2—3mm,根尖保留组行根尖手术但保留牙根。术后3、6个月跟踪随访,通过检查牙松动度、瘘管出现以及测量牙槽骨密度和新生高度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代表复发指标的牙松动度和瘘管出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代表指标的牙槽骨密度和新生高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者若能彻底去净病变组织,保留牙根根尖外科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牙根尖周病 根尖手术 根尖截除 根尖保留
  • 简介:目的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根根管横截面的形态。方法选择15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牙11个,双根牙4个),利用Isomet低速金刚砂切片机,在距解剖根尖1、2、3、4、5、6mm处垂直牙体长轴切割。然后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利用PhotoshopCS8.0软件测量各截面根管的颊舌径和近远中径,按标准记录根管横截面的形态。结果共获得切片111个,根管共138个,其中长椭圆形根管发生率为42.0%。单根管牙的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以长椭圆形根管形态为主,其发生率向根尖降低;双根牙的颊根管颊舌径大多小于近远中径,但腭根管颊舌径均大于近远中径,长椭圆形根管发生情况更复杂。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根根管横截面形态复杂,可能影响根管治疗的质量。

  • 标签: 上颌第一前磨牙 根尖 根管 长椭圆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感染型年轻恒牙根闭合开展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对病症控制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源:2021年1月-2021年12月,以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感染型年轻恒牙根闭合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纳入研究患者共46例,均符合研究要求,对患者开展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咬合力相比治疗后统计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患者牙齿功能(健康、感受、咀嚼、美观)与治疗后相比差值明显(P<0.05)。4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45例患者愈合,根尖发育完成,根尖闭合,其中1例患者出现牙根未发育完成,形成根管内不规则钙化桥。结论:感染型年轻恒牙根闭合开展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牙齿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感染型 年轻恒牙 根尖闭合 根尖诱导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牙与前磨牙根尖囊肿摘除后行引导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形成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根尖保留与截除治疗牙根周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相关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根周病患者86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根尖保留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根尖截除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牙槽骨密度达到22.69±3.75mg/cm,新生高度达1.91±0.17mm;治疗半年后,牙槽骨密度达33.21±4.12mg/cm,新生高度达4.41±0.43mm。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根周病采用根尖保留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根尖周病 根尖 保留 截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乳牙根周病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利用家长带病儿就诊的机会,向病儿及家长宣传根尖周炎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目的,提高病儿及家长对乳牙根周病的预防意识。

  • 标签: 乳牙根尖周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Vitapex糊剂、碘仿氧化锌糊剂以及自制抗生素糊剂治疗乳牙根周病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急、慢性根尖周病患儿300例(300颗患牙),并将这300例随机分为A组(碘仿氧化锌糊剂组)、B组(自制抗生素糊剂组)、C组(Vitapex糊剂组)各100例,分别进行根管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90天,A组治疗有效率为89.92%,B组为91.94%,C组为91.84%,3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A组治疗有效率为78.58%,B组为90.73%,C组为91.68%,A组分别与B组、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itapex糊剂以及自制抗生素糊剂对乳牙根周病均有显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 标签: 乳牙根尖周病 充填药物 Vitapex 糊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含琥乙红霉素的根管糊剂做根管治疗乳牙根周病的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急、慢性根尖周病、牙髓病例58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岁,男30例,女28例。患牙80颗,前牙45颗,磨牙35颗,做完善的根管治疗。结果经过两年的临床观察,疗效稳定,使用方便,配方易于掌握,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结论含琥乙红霉素的根管糊剂可应用于儿童急、慢性根尖周病及牙髓病。

  • 标签: 乳牙根尖周病 牙髓病 根管治疗 含琥乙红霉素根管糊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根尖保留与截除治疗牙根周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牙根周病患者中选取7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根尖保留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根尖截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牙槽骨密度和新生高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牙槽骨密度为(22.78±3.85)mg/cm,新生高度为(1.90±0.16)mm;6个月后牙槽骨密度为(33.17±4.02)mg/cm,新生高度为(4.36±0.43)mm,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尖保留在牙根周病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根尖 保留 截除 牙根尖周病
  • 简介:目的研究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对诱导年轻恒牙患牙根发育的作用。方法用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1999—2004年沈阳市口腔医院儿科就诊的256例患者的300颗年轻恒牙患牙,其中前牙40颗,双尖牙220颗,磨牙40颗。牙髓坏死原因分别为外伤29颗、龋病51颗、畸形尖折断220颗。结果290颗牙治疗成功,10颗失败,成功率96.6%。40颗前牙中治疗成功38颗(95.0%),220颗双尖牙中治疗成功216颗(98.2%),40颗磨牙中治疗成功36颗(90.0%)。外伤29颗中治疗成功27颗(93.1%),龋病51颗中治疗成功48颗(94.1%),畸形尖折断220颗中治疗成功215颗(97.7%)。根尖发育完成所需时间为6~24个月。结论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在诱导年轻恒牙患牙根发育治疗中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根尖诱导成形术 年轻恒牙
  • 简介:哈尔滨极地馆饲养一头南美海狮,名叫皮特,雄性,体重197kg,年龄12岁,于2007年5月7日首次发生牙根周炎,经过对病情仔细判断和对各方面综合因素考虑,采取了保守治疗方法,经过4年多的时间对此病的治疗与观察,总结了一些实际的治疗经验,

  • 标签: 保守治疗 根尖 海狮 综合因素 哈尔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恒牙根诱导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年轻恒牙根周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根尖诱导成形剂应用观察组使用抗生素糊剂,对照组使用氢氧化钙糊剂,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pex根充糊剂对年轻恒牙根诱导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根尖诱导成形术 氢氧化钆糊剂 抗生素糊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牙根周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共对220例乳牙根周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根管治疗,观察组则是使用Vitapex糊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接近,对照组为90.91%,观察组则是92.73%。结论乳牙根周病的治疗采取Vitapex糊剂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而根管治疗术的效果也差不多,因此临床中都可以采用。

  • 标签: 乳牙根尖周病 碘仿氧化锌糊剂 Vitapex糊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硝唑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牙根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牙根周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根管填充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甲硝唑糊剂根管填充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3%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硝唑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于牙根周病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药源充足,价格低廉,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甲硝唑 地塞米松 联合 牙根尖周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性Ⅰ、Ⅱ类不同垂直向个体下颌前牙皮质厚度和下切牙牙根位置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共收集324例个体,其中男性141例,女性183例。测量个体下颌前牙皮质厚度和下切牙牙根位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型个体下颌前牙皮质厚度与下切牙牙根位置,使用线性相关分析研究性Ⅱ类患者随着下颌平面角增加皮质厚度变化趋势。结果高角患者下颌前牙皮质较均角和低角患者更薄,男、女性Ⅰ类高角根中唇舌侧厚度分别为0.50 mm、1.27 mm和0.35 mm、1.16 mm,低角为0.58 mm、1.82 mm和0.62 mm、1.77 mm(P<0.05,P<0.01),Ⅱ类高角根中唇舌侧厚度分别为0.38 mm、1.14 mm和0.51 mm、1.35 mm,低角为0.83 mm、2.28 mm和0.97 mm、1.93 mm(P<0.001)。且高角患者牙根距离唇舌侧皮质距离更近(P<0.05,P<0.01,P<0.001)。在性Ⅱ类患者中,随着下颌平面角增加,皮质厚度变薄(P<0.001)。结论高角患者下颌前牙皮质较薄,性Ⅱ类患者尤其明显,因此临床上应防止开裂和开窗的发生。

  • 标签: 骨型 下颌前牙 皮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