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牙齿楔状缺损进行分析。方法临床观察。结果缺损多数位于龈上或龈缘,多伴龈缘退缩,常与邻近数牙同时发生,左右同名牙对称发生。多见于双尖牙,不见于乳牙,与牙周组织病同时发生的机会较多。结论楔状缺损的形成与唾液腺的解剖位置和唾液的性质、成份有密切关系。大部分患者因没有良好的刷牙习惯,或使用低质量较硬的牙刷,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时机械磨损,是造成楔状缺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分析 WSD 牙齿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牙齿缺损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内容涉及牙齿缺损修复技术的发展、阐述现代修复技术的特点和进展、材料性能的限制、解决挑战的策略和方法和,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牙齿缺损 修复技术 发展 挑战。
  • 简介:牙齿是口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的咀嚼器官,也是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口,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和辅助发音,并对保持面部的正常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牙齿缺损 危害 健康 咀嚼器官 消化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牙齿保存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从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份门诊治疗的36例牙体缺损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拔出组和保存组两组,每组各18例。结果:观察组牙齿保存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齿保存比拔除的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牙体缺损 保存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牙槽骨缺损修复后不同时机进行牙齿移动的时机。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完成。选择40只大白兔,建立一侧下颌牙槽骨缺损模型,植入骨粉,置Bio-Gide膜,另一侧正常拔牙对照。分别于术后1周和1、2、3个月牵引两侧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加力1个月后,取实验侧和对照侧下颌骨组织块,电子游标卡尺测量下颌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之间的距离;组织块制作石蜡切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选取第二磨牙牙根根中1/3处牙周膜,每个部位随机选择3个视野计数破骨细胞数目总和。1周组、1个月组、2个月组、3个月组的实验侧与对照侧的下颌第二磨牙移动距离、同一时间点压力区的破骨细胞数均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1周组、1个月组实验侧下颌第二磨牙移动距离小于对照侧,压力区破骨细胞少于对照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个月组、3个月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牙槽骨缺损修复2个月后适合进行正畸牙移动。

  • 标签: 牙槽骨缺损 修复 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排龈线在牙齿楔状缺损充填修复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前来从我院就诊的楔状缺损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0颗患牙。A组患者使用00号排龈线、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B组患者使用传统方法同一种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观察其疗效。结果A组患者全部120颗患牙中,成功充填的牙数为116颗,有效率为96.7%。B组全部120例患牙中,成功治愈的牙数为98颗,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使用排龈线对牙齿楔状缺损进行充填,结果有了明显好转,值得推广。

  • 标签: 排龈线 楔状缺损 充填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齿楔状缺损3种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缺损程度相近的患者66例,共计患牙150颗,随机分为三组各22例各50例患牙。分别采用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及玻璃离子和复合树指的联合修复,随访6个月~2年,观察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玻璃离子组有3例充填物磨损,2例脱落;复合树脂组有6例脱落,4例发生牙髓病;联合修复组脱落2例,无1例牙髓病变。结论玻璃离子和复合树指的联合修复是修复楔状缺损的较好方法,其疗效优于玻璃离子及复合树脂的充填。

  • 标签: 楔状缺损 玻璃离子 复合树脂 联合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离子水门汀联合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楔状缺损患牙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常规充填雕刻成形,然后行光固化复合树脂永久修复。对照组分别用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随访一年后比较3组修复楔状缺损治愈率。结果两种材料联合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治愈率98.61%,对照组的治愈率77.85%和77.46%;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种材料联合修复牙齿楔状缺损技术是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牙齿楔状缺损 治疗 修复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玻璃纤维桩在严重缺损牙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68例患牙98颗,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使用玻璃纤维桩治疗)34例病患52颗患牙和对照组(使用金属桩治疗)34例病患46颗患牙,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2%,患牙治疗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6%,患牙治疗总有效率为7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严重缺损牙齿的修复治疗中使用玻璃纤维桩进行修复的效果比使用金属桩修复的效果显著,后遗症低,并发症少,玻璃纤维桩不容易脱落而且修复体不容易使牙龈变色,具有很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玻璃纤维桩牙齿修复严重牙缺损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型猪牙齿在牙槽骨缺损修复区的移动情况。方法:选用6只实验用小型猪(8-10个月龄),在一侧前磨牙近中造成直径为15mm,高为10mm圆柱状的骨缺损区。获取小型猪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并诱导为成骨样细胞。将小型猪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复合体(60%羟基磷灰石+40%磷酸三钙)复合后,种植到骨缺损区。另一侧作为对照侧。术后14W用60g力牵引双侧第一前磨牙近中移动。于12W后测量双侧前磨牙的移动距离。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6只小型猪两侧第一前磨牙近中移动平均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细胞支架构建方式,可修复小型猪的上颌骨缺损,修复后不会对牙齿移动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牙移动 小型猪 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牙列缺损治疗中口腔正畸疗法的作用。方法:牙列缺损患者取样79例,平衡序贯法分组,于2018年05月至2021年07月分别接受修复治疗(n=38,常规组)和口腔正畸治疗(n=41,研究组),比较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牙齿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牙周袋深度(2.20±0.56)mm,牙菌斑指数(0.56±0.18),比常规组低,牙齿固定功能(7.42±1.69)分,咀嚼功能(8.90±1.63)分,语言功能(9.20±0.75)分,比常规组(5.94±1.55)、(7.27±1.68)、(8.09±0.94)分高,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可显著降低牙列缺损患者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改善患者牙齿功能,具有确切疗效,值得应用。

  • 标签: 牙齿功能 疗效分析 牙列缺损治疗
  • 简介:<正>每颗牙均可分为三部分,露出于口腔内的叫牙冠,嵌于牙槽内的叫牙根,介于两者之间狭细的部分叫牙颈。在牙冠的表层有一层光亮坚硬的釉质,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牙内部的空腔叫牙腔或髓腔,牙的神经、血管通过牙根尖孔和牙根管至牙腔,与结缔组织共同组成牙髓,牙髓发炎时常引起剧烈疼痛。

  • 标签: 牙腔 牙根尖孔 牙颈 药都 鼠洞
  • 简介:我的牙齿开始变得松动。先是下牙床的牙.我用舌头逗弄它.能听见它与其他坚固的牙齿磕碰发出的响声。有一天,它终于掉了。我好奇地把牙齿捧在手心里端详.它就像被我摔碎在地上的白色陶瓷杯中最小的那一块。我从没有如此近距离地看过自己身体里的一块骨头。我知道.牙齿是骨头的一种。可是我的骨头一点也不可爱。

  • 标签: 牙齿 骨头 近距离
  • 简介:我去买个西瓜。赵末说。赵末从沙发上站起身时,电视里正在播本地的天气雨报:今天夜里到明天,晴间多云,风力二级,最高气温39度,最低气温30度。女播音员穿着西服,好像她并没有生活在夏天里似的。赵末说,这狗日的天,真是不想让人活了!然后,他就出了门。赵末走出门时,感觉有一股热浪前赴后涌地向他撞来。他差点被热浪撞了个趔趄。这时,他听见了一声低吟,声音干涩嘶哑而又充满恐惧。仿佛是一片焦黄的树叶被捏碎在掌心的那种声音。

  • 标签: 达梅 天气异常 就这样 水井巷 狗日 问过
  • 简介:牙齿对于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伙伴.它们如同一台食物筛选加工器,每日三餐都会把硬的或大的食物磨得细小供人品尝.人们有了它们的帮助,便可吸收食物的营养,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品尝到了人间美味.

  • 标签: 牙齿 食物 营养 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