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1992年5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为庆祝建校40周年,举办了法人犯罪理论研讨会。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公安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以及司法实际部门的40多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与会者正式提交了五篇论文,其基本观点摘要如下:何秉松(法大教授)在《人格化社会系统责任论》一文中提出:法人犯罪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法人刑事责任在我国刑法上的确立和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刑事责任理论,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任务。从

  • 标签: 法人犯罪 理论研讨 法人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主体 我国刑法
  • 简介: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犯罪特别是网络犯罪发展尤为迅速。传统刑法理论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由此产生的巨大反差与冲突.亟须我们从理论上进行反思和立法上加以回应,以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计算机犯罪立法体系,从而完善计算机犯罪的控制机制。

  • 标签: 计算机犯罪 回应 立法体系 刑法理论 网络犯罪 完善
  • 简介:倘若否定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这里某甲的行为属片面共犯,片面共犯人认识到自己是与他人协同(确切地说大多数情况下是片面共犯人配合他人)实施犯罪

  • 标签:
  • 简介:犯罪理论的研究目前非常活跃,但是犯罪理论研究是社会科学中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寻找发现研究犯罪规律是犯罪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对此犯罪研究要防止过度的娱乐化、简单化、片面化,唯此才能揭示犯罪规律,建立犯罪理论体系,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为社会治安的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

  • 标签: 犯罪理论 犯罪研究 理性思考
  • 简介:<正>几年前,法学界对于法人犯罪的讨论,那种繁荣的景象随着我国立法对法人犯罪的确认,使这场讨论告一段落。尽管如此,"两派"在理论上分庭抗礼的局面,并没有因为立法对法人犯罪的确认而打破。从1987年《海关法》对法人犯罪的确认到现在,已有两年多的历史,而在人们对"官倒"(请允许在此借用官倒一词)的一片声讨之中,竟无一起对法人犯罪施以刑罚的司法实践,这就使得本来就存有危机的法

  • 标签: 法人犯罪 否定论 理论与实践 法人制度 犯罪主体 肯定论
  • 简介:2005年11月19日至21日,第二届刑法犯罪理论体系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隆重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我国(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5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新时代与犯罪理论体系的重构”以及各国目前的犯罪理论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展开了为期三天的研讨。

  • 标签: 犯罪理论 国际研讨会 第二届 新时代 研讨会综述 刑法
  • 简介:加罗法洛在《犯罪学》一书中首次提出自然犯罪。自然犯罪是独立于法律之外的犯罪概念,以对基本道德情感的侵害为实质,无道德异常便无自然犯罪。透过自然犯罪的界定评判应罚事实与真正罪犯,既深刻又片面。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现代犯罪与刑罚的社会需要,因此对自然犯罪理论在当下的承接与差别作出反思,进而正确理解和适用自然犯罪

  • 标签: 自然犯罪 道德异常 应罚事实 真正罪犯
  • 简介:法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一直是法学界议论的热点问题,英美法系国家的刑法在追究法人犯罪刑事责任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远远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法人刑事责任理论比较分析,着重对“替代责任”理论以及“法人代表的另一个我”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大陆法系国家近几十年来对法人刑事责任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梳理了我国刑法学界对法人刑事责任理论研究的主要代表性观点。

  • 标签: 法人 刑事责任 比较
  • 简介:摘要共同犯罪仅指共同故意犯罪。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共犯理论的主流观点也认为共同犯罪仅指共同故意犯罪。然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大量共同过失行为侵犯法益的情形,由于立法的空白和理论界的争议,导致法院对具体案件所作出的判决更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根据我国最新主流刑法理论结果无价值论的观点,肯定违法层面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坚持行为共同说的立场,肯定共同过失行为构成犯罪属于共同犯罪的情形之一,进而对共同过失行为侵犯法益构成共同犯罪的界定条件、处罚原则、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以及我国刑事立法应当如何完善进行了论证探讨。

  • 标签: 共同犯罪 共同过失犯罪 共同注意义务
  • 简介:在我国刑法理论和刑法立法中,始终否定法人犯罪,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法人犯罪的现象不断发生,并且出现日益增多的趋势,引起法学界以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笔者就我国法人犯罪理论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谈点浅见。

  • 标签: 法人 犯罪 对策 研究
  • 简介:随着西方犯罪理论的引进和我国本土犯罪理论的衍生,我国犯罪理论呈现出争奇斗妍、互相争鸣的局面。如何保证犯罪学遵循科学发展观指明的道路健康发展,对刑事司法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犯罪理论进行验证和整合。通过对理论整合的三种观点进行讨论,我们认为对犯罪理论既不能不整合,也不能整合过度。结合犯罪学界四种整合模型,我们提出了多层面整合模型,并论证了整合的四个原则:整合的底限是要保证理论的科学性;整合的目的是要能解释尽可能多的犯罪现象;整合的方法是多层面、有限制;整合之后的新理论仍然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 标签: 犯罪学 理论 实证 整合
  • 简介:伴随着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社会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行业存在的风险也与日俱增,一旦出现责任事故,其社会危害非常严重。以往的过失理论在重大责任事故中一般只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地位较高者的刑事责任往往得不到追究,更不利于防范危害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基于此,日本刑法学界以"森永奶粉砒霜中毒案"为契机提出监督过失犯罪理论,后来德国的刑法学者深化了监督过失犯罪理论。监督过失犯罪属于司法实践中多发型犯罪,目前该理论已为中外司法实践部门所认可并运用于具体案件,彰显了刑法的正义性。运用监督过失犯罪理论追究地位较高、远离事故现场监督者的刑事责任,有利于减少危害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惩治与预防过失犯罪、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监督过失犯罪 食品监管渎职 公共安全 注意规定
  • 简介:中途之家是社区矫正模式之一,作为一种更为人道、文明的刑罚执行方式,在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创设了大陆首家中途之家。它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在预防服刑人员重新犯罪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途之家的工作方案与刑法中个别预防理论,行为人中心主义、刑罚社会化学说以及刑罚人道观念中的预防犯罪思想和观点相契合,它们是中途之家创建的重要理论依据。

  • 标签: 中途之家 社区矫正 预防犯罪
  • 简介:在经济学中,成本指的是投资者为得到一定的利益所要付出的代价,包括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生产成本是指投资者购买和使用生产要素所要付出的代价,如购买原材料、燃料等所付费用,支付的租金、保险费,使用自有资本的折旧费等等。机会成本指投资者如果将一种生产要素用于某一特定用途,便要放弃该要素在其它替代用途上可能获取的收益,如

  • 标签: 犯罪成本理论 机会成本 犯罪经济学 预防犯罪 犯罪人 犯罪行为
  • 简介:本文考察、分析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轨迹及现状,提出了重构犯罪构成理论及重构这一理论的价值取向问题.作者认为:犯罪构成是指通过对符合刑罚规范设定的典型事实相对应行为的违法判断,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全部依据,它包括典型事实、违法判断、归责理由等三个方面的条件.

  • 标签: 中国 刑法 理论研究 犯罪构成 发展轨迹 价值取向
  • 简介:建国60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到展开本土性研究形成通说,再到目前的“百家争鸣”,我国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研究逐步深入。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构成要件地位、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等问题,争论还颇为激烈。当然,在诸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分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功能等问题上,理论界也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 标签: 犯罪客体 法益 犯罪对象 行为对象
  • 简介:<正>“标定理论”(labelingtheory)又被称为标签理论或贴标签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初期形成的一种解释犯罪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与一般的犯罪原因理论不同,标定理论是一种关于在初次违法犯罪之后,为什么还会继续违法犯罪理论,它把论述的重点放在继发性的违法犯罪行为上,而不太注意违法犯罪的初始原因。标定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继续发生

  • 标签: 违法犯罪行为 犯罪原因 心理学理论 标签理论 基本观点 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