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环状混合脱出的手术方案与效果。方法以198例病患为对象,随机抽取99例为(吻合器治疗)PHH组,另99例为外剥内扎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结果从手术、恢复、住院所用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PHH组各项用时均明显地比外剥内扎组少,P<0.05,从术后的疼痛指数及肛门狭窄、便中带血、尿潴留等症状进行组间比较,PHH组患者发作各类症状的比例明显低于外剥内扎组,P<0.05,而且,PHH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外剥内扎组,P<0.05。结论临床医师以手术法为环状混合脱出症状患者治疗时,PHH术式具有更多的优势,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环状混合痔脱出 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吻合器环切术(PPH)手术治疗环状混合脱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50例经临床确诊的环状混合脱出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将患者分为两组,25例治疗组患者接受PPH手术治疗,其余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外剥内扎术治疗,分别对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共1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全部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共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28%,治疗组共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1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环状混合脱出患者行吻合器环切术手术治疗治疗效果理想。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手术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环状的更好方法。方法分析3例环状先硬化后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术中平均出血3mL,术后平均住院3d,无大出血、感染、肛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传统术式,先硬化后手术治疗环状是一种出血少恢复快的更好更安全的方法

  • 标签: 环状痔 先硬化后手术 外括约肌部分离段术 出血少 恢复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电凝配合中药灌肠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环状混合134例,其中治疗组68例,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对齿状线以下部分行单纯切除,其余内痔部分行针刺电凝治疗,术后配合中药汤剂灌肠。对照组应用传统术式外剥内扎治疗。结果治疗组68例治愈63例,占92.65%;显效5例,占7.35%。全部有效,疗程12d~20d,平均16d。术后半年随访,有随访结果64例,无复发及后遗症。对照组66例治愈57例,占86.36%,显效9例,占13.64%,全部有效,疗程22-28天,平均25天。术后半年随访,有随访结果62例,无复发及后遗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电凝配合中药灌肠混合治愈率高,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对身体损害小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小切口 针刺电凝 中药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PPH术配合炎痛宁痔疮栓治疗环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PPH术配合炎痛宁痔疮栓治疗环状39例,观察其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短期失禁、术后疼痛、出血情况、住院天数等。结果改良PPH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常规PPH组,击发吻合器后吻合口出血需缝合止血、术后肛门短期失禁、术后疼痛的概率改良PPH组低于常规组,两组术后均无肛门狭窄。直肠阴道瘘、吻合口感染,随访3个月,无复发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改良PPH术配合炎痛宁痔疮栓治疗环状具有操作简单易学、节约、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环状的理想方法。

  • 标签: PPH 炎痛宁痔疮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PPH+部分外痔切除和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9例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PPH+部分外痔切除和单纯外剥内扎术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手术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等进行比较观察,发现PPH+部分部分外痔切除治疗环状混合优势明显。结论PPH+部分外痔切除是治疗环状混合的主要治疗方案。

  • 标签: PPH术 PPH+部分外痔切除 单纯外剥内扎术 环状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保护肛垫悬吊缝合手术对治疗环状混合的疗效。方法对在我院采用保护肛垫悬吊缝合术治疗的128例环状混合患者和行传统的分段齿形结扎切除手术的130例同类患者进行手术用时、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手术时间上要长于对照组(P<0.05),但在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指标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远期疗效比较上,2种术式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但对照组术后不适感存续时间要长于实验组(P<0.05)。结论采用保护肛垫悬吊缝合手术能有效保护肛垫,对治疗环状混合疗效彻底,减少术后并发症,可作为临床值得推广一种治疗环状混合方法。

  • 标签: 肛垫 悬吊缝合 环状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PH结合肛门整复术治疗环状混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PPH结合肛门整复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术后各并发症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H结合肛门整复术治疗环状混合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PH 肛门整复术 环状混合痔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状嵌顿急性期采用肛肠科综合治疗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73例均在急性期采用肛肠科综合治疗仪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15例采用复位及局部熏洗方法治疗,其中的13例3个月后仍需择期手术。结论环状嵌顿急性期积极的手术治疗是可行的,采用肛肠科综合治疗仪治疗急性环状嵌顿具有疗效确切、创口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急性期 环状混合痔 环状嵌顿痔 肛肠科综合治疗仪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环状混合的手术疗效,缩短疗程,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远期疗效,对237例环状混合患者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直肠黏膜注射术治疗。结果显示237例患者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临床效果可靠、安全易行,远期效果满意。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肛垫 直肠黏膜注射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老年人Ⅰ、Ⅱ期内痔出血及Ⅲ期出血脱出的可行性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老年人Ⅰ、Ⅱ期内痔出血及Ⅲ期内痔出血脱出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经随访3-24个月,痔疮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一例出现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及核突出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自动套扎术治疗Ⅰ、Ⅱ期内痔出血及Ⅲ期出血脱出并发症少,不需麻醉住院,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恢复快,痛苦少,是目前非手术治疗疗效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自动套扎术 老年人 内痔出血 痔出血脱出
  • 简介:摘要本文着重对20例腰腿痛患者进行常规腰椎平片摄影检查,主要对正位、侧位及前屈后伸功能位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腰椎椎间隙前窄后宽、磨角征等征象是诊断椎间盘脱出的主要x线表现。经相应CT扫描检查,两者对照,X线平片诊断符合率达91.2%。认为该检查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且简单易行、经济、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间盘 磨角征 神经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双J管后脱出原因的分析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留置双J管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发现置管后双J管脱出的原因主要是置管不到位,女性尿道短,拔出尿管不当,腹压增高,活动过度。结论通过健康教育,给予护理干预,采取相应措施,可杜绝双J管脱出,使病人安全度过置管期,身心愉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双J管脱出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重度切闭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00例采用吻合器切闭术治疗重度的资料,通过加强术前心理辅导,积极肠道准备,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处理和远期并发症的防治。结果加强重度切闭术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地提高疗效,减轻痛苦,有效地防治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 标签: 痔切闭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胃管脱出的相关因素,以减少胃管脱出的发生。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1~12月脑卒中者,需要鼻饲治疗,分析胃管脱出的原因。结果行留置胃管360例,36例胃管中途脱出,9例昏迷,27例吞咽困难。约束方法不当导致胃管脱出的18例,管路固定不当脱出的7例,翻身更换床单脱出的2例,自行拔出的4例,剧烈呕吐导致脱出的5例。结论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病情观察,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改进胃管固定方法,提供有效的保护性约束,从而减少胃管脱出的发生。

  • 标签: 脑卒中 胃管脱出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PPH)配合动脉结扎术在重度环形混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2例重度环形混合患者行吻合器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配合动脉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治愈20例(占91.0%),好转2例(占9.0%),总有效率达100%。结论吻合器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和动脉结扎术在重度环形混合的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并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的优点。

  • 标签: 重度环形混合痔 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 痔动脉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治疗的方法,将病患按照11的人数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患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病患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期结束后,比较两者的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为12.67±1.54天,持续用药时间为15.48±2.42天,对照组病患的症状控制时间为16.47±2.03天,持续用药时间为20.61±3.15天。结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 腰椎间盘脱出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