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代生态危机使人类的生存陷入了困境之中,这一困境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人没有摆正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没有处理好和自然的辩证关系。中西方生态伦理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待自然的态度都有论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文本试图对中西生态伦理进行简明梳理、整理,为解决现代化相关问题与构建当代新型生态伦理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生态伦理 中西方 比较研究
  • 简介: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社会问题愈演愈烈,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且最棘手的问题,触动着人类敏感的神经.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可以为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启示.荀子作为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在孔孟等儒家学者思想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生态伦理.

  • 标签: 荀子 生态伦理思想 天人观
  • 简介:在张载理学思想中,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包括“太和”之道、“天人合一”、“乾父坤母”、“民胞物与”等著名命题。张载的生态伦理与社会伦理观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乃至一致性,而这二者又都是以张载的天道论或宇宙论哲学为基础的。以天道论或宇宙论哲学为基础的张载生态伦理,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太和”之道、“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原理;其二,“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源和准则。张载人与自然和谐对于今天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标签: 张载 生态伦理观天道论天人合一 乾父坤母 民胞物与
  • 简介:生态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现代生态伦理的构建需要从传统生态伦理中汲取营养。古代生态伦理问题与现代生态伦理问题的提出是否基于同一原因,这是当今研究生态伦理需要探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古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较小,因此生态伦理问题还不足以影响古代社会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他们涉及的生态的言论多不是从生态关怀的角度提出。当今生态伦理的构建,是否要照搬古人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传统生态伦理向当今生态伦理转化时必须思考的。

  • 标签: 生态伦理 理论体系 传统生态观
  • 简介: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但目前全球生态问题仍存在很大隐患,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子的生态伦理智慧为解决现实生态困境提供了理论指导。因此,探讨老子的生态伦理能对人类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与借鉴价值。

  • 标签: 生态伦理生态问题当代价值
  • 简介:人对物究竟应给予物什么样的道德关爱?这是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儒学具有普爱意识,自先贤孟子提出"仁民而爱物"的主张以来,物一直是道德关爱的对象,但同时在"爱有差等"观念的支配下,对物的爱又不同于人,其间显现出普爱与差爱的矛盾冲突。朱熹在本体论上以"生生之仁"确立了人、物的平等意识。而在现实生活世界里,万物所自有的客观等级秩序以及人所面临的不同道德情景,人又会以"差等之爱"的情感方式表现出来。朱熹用"理一分殊"来化解"普爱"与"差爱"的冲突,以"推己于物"和"用之有时,取之有节"的方式展现人对万物的仁爱之情。

  • 标签: 朱熹
  • 简介:生态伦理学为理论基础,从鲁枢元教授关于生态批评的自然、社会及精神生态三大方面对劳伦斯的作品《虹》进行解读,诠释劳伦斯作品中超前的生态意识,探讨生态危机背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及其思想文化根源,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虹》 劳伦斯 生态伦理
  • 简介:作为彻底的自然主义者,斯宾诺莎在批判基督教传统与笛卡尔实体论的前提下,确立了上帝、实体与自然的"三位一体"自然,建构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组成的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斯宾诺莎的自然是广延与思想的统一,这表明自然界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无论有着什么样的质的差异,都存在于统一的自然界中。在伦理学探究中,从上帝、实体与自然"三位一体"自然基础出发,为了使人心臻于完善,必须充分了解自然,走出人心对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等外在善的追求,仅在正当、合理的限度内才是获得幸福的手段,而不是幸福本身。只有"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才能获得最高的幸福。对斯宾诺莎自然伦理探析,不只是还原理论本身及其阐释,更是为了促进当代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目前生态伦理探究处于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对立的"两难选择"胶着状态,使自身理论的整体性无法显现。如何从"两难选择"的僵持状态走向生态伦理的整合,是自然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要求。斯宾诺莎的自然实体论及其幸福伦理探讨从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状态走向统一的和谐思想,启发人们重新发现并尊重自然的生态价值,限定人的知性的能力范围,唤醒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规范生态道德行为,因而对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伦理研究乃至生态文明建设有某种思想启示。

  • 标签: 斯宾诺莎 自然观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19
  • 简介:(《老子》23章)  道法自然,(《老子》51章)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所主张的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

  • 标签: 不足生态 余而补 损余而
  • 简介:在玛丽·雪莱的成名作《弗兰肯斯坦》中,作者通过讲述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在狂热的求知欲的驱使下,盲目进行科学研究,最终却被自己所造怪人毁灭的故事,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科学技术在违反自然规律后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恐怖场面。本文运用生态伦理的观点探讨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成因,从而揭示出作者对人类求知欲无限膨胀的批判态度以及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设想。

  • 标签: 《弗兰肯斯坦》 生态伦理 求知欲
  • 简介:科学发展生态伦理思想认为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影响着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生态伦理就是对这一现实问题的道德审视和伦理追问。文章认为,科学发展生态伦理思想包括对自然规律的敬畏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代内与代际公正的人本视角等丰富的内涵。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生态伦理思想 自然规律 和谐发展
  • 简介:科学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与传统发展相比,科学发展是一种新型的综合发展。它既是发展,也是一种生态伦理,“以人为本”蕴涵了生态伦理的人本精神,“协调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有着趋同性。科学发展中折射出的生态伦理精神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人与自然 生态伦理
  • 简介: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并渗透到人们的宗教信仰、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价值,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内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发展。由于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对其进行现代转换以便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上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 标签: 传统风俗 生态伦理 环境保护 和谐
  • 简介:当今世界,呼唤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时代提出了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伦理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在认真研究和深入挖掘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关的观念及其特点,明确地提出伦理道德不仅包括人际伦理道德,而且也包括生态伦理道德。把生态平衡作为伦理范畴加以强调,予以阐明,不仅使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而且在保护生态方面开拓了新的可行性途径

  • 标签: 蒙古族 传统文化 生态系统 生态伦理观
  • 简介:摘要 生态伦理是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与生态环境共处时所明确的基本态度,包括人对生态环境的大致了解、对自然运作的把握以及对待自然的立场。在生态伦理中,广大农民群众的表现则更加具体,这是一种敬畏自然、爱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观念。

  • 标签: 生态伦理 农民 农业 意义
  • 简介:从哈代作品的生态思想出发,基于生态批评的理论为基础,由经济体制变化导致的生态危机下人际关系的变化上进行分析。通过对托马斯·哈代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的男主角心中爱的序位分析,解读了哈代对工业文明入侵下的伦理错位的忧虑。工业文明的入侵使已经不堪一击的农村宗法制最终走向瓦解。

  • 标签: 亨察德 生态伦理 序位
  • 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其代表作《沙乡年鉴》中,第一次提出土地伦理思想,他的土地伦理思想主张人和自然不可分离,人与自然是一种平等关系。人是土地共同体的一员,即他所说的土地共同体的概念。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就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相比之下,我国藏族作家阿来的作品《蘑菇圈》也具体而生动地叙述了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因为现代化建设被破坏从而呼唤人们要具有生态意识、要爱护自然。《沙乡年鉴》和《蘑菇圈》尽管体裁不同,但在表达和传递生态伦理方面异曲同工。

  • 标签: 自然 蘑菇圈 沙乡 生态伦理
  • 简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发的生态伦理,采用了人本学主体辩证法和社会伦理价值批判的双重思维向度和理论语境。马克思这一生态伦理的生成与其对于劳动和人的本质的界定相关。马克思生态伦理的价值始点与他揭示人与动物和自然关系上的异同密切相关。马克思生态伦理又与他关于共产主义探索具有内在联系,在他看来,共产主义不仅能改变原来在私有财产条件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能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他还从现实物质生产(实践和工业)出发,阐释了生态伦理的现实运作。

  • 标签: 青年马克思 生态伦理观 思维向度
  • 简介:从纳西族民间文化的和生态伦理的内涵入手,围绕纳西族民间文化中生态伦理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核心关系,提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文化的建设,要从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传承尊重自然、勇于承担和“方便生活”审美和谐的精神.

  • 标签: 文化 生态伦理观 民间 自由 普世价值
  • 简介:所谓生态伦理,是指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新伦理,其基本要点是,人类只是整个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是地球生命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它和其它物种其它生命没有本质的区别,彼此之间应该平等相处。由此出发,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对其它物种的摧残使用,就没有了伦理上的正当性,或

  • 标签: 伦理之我见 生态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