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戊基黄原酸钠的急性毒性效应进行评价,旨在为异戊基黄原酸钠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鱼类毒性试验等方法对异戊基黄原酸钠的鱼类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在96h试验周期内,溶媒对照组和1.8mg/L受试样品组均未出现实验鱼异常和死亡,2.7mg/L、4.0mg/L、6.0mg/L和9.0mg/L浓度组分别有1尾、4尾、6尾和10尾实验鱼死亡,96hLC50值为4.72mg/L(95%置信区间为3.89mg/L~5.72mg/L)。结论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异戊基黄原酸钠具有一定的鱼类急性毒性,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环境安全保障。

  • 标签: 异戊基黄原酸钠 稀有鮈鲫 毒性效应
  • 简介:对酶法制备的汉麻籽多肽粉进行急性毒性研究,以期为汉麻籽多肽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经口急性毒性试验》(GB15193.3—2014),采用限量法对每只小鼠按20mL/kg·bw体积于12h内经口灌胃2次上述汉麻籽多肽粉的混悬液,2次总剂量达20000mg/kg·bw。对受试小鼠进行连续14d观察,期间未见任何中毒症状和表现,亦无死亡发生;对小鼠进行大体病理学观察,未见脏器异常改变。结果表明,汉麻籽多肽粉对小鼠经口LD50均大于20000mg/kg·bw,属实际无毒物质。

  • 标签: 汉麻籽多肽粉 小鼠 经口急性毒性
  • 简介:桦褐孔菌水提物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作用,采用霍恩氏法,记录小鼠死亡情况,并分析体重变化、脏器比重、谷丙转氨酶活性(ALT)、谷草转氨酶活性(AST)、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进而对桦褐孔菌水提物的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水提物对小鼠的经口毒性LD_(50)>10.00g/kg·BW,存活小鼠活动正常,体重、脏器比、ALT、AST、BUN、CRE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桦褐孔菌水提物属实际无毒级物质,且具有一定食用安全性。

  • 标签: 桦褐孔菌 霍恩氏法 急性毒性 LD50
  • 简介:在水温12℃、溶氧8.00mg·L-1、pH7的静水条件下,研究不同剂量的高锰酸钾、聚维酮碘、食盐及甲醛对平均体质量(10.0±0.2)g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高锰酸钾、聚维酮碘、食盐及甲醛对细鳞鲑幼鱼的24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42mg·L-1、3.84mg·L-1、11070.00mg·L-1和26.25mg·L-1,48h半致死浓度为5.47mg·L-1、3.27mg·L-1、9900.00mg·L-1和18.26mg·L-1,72h半致死浓度为4.50mg·L-1、3.17mg·L-1、8630.00mg·L-1和14.93mg·L-1,96h半致死浓度为4.12mg·L-1、2.97mg·L-1、7950.00mg·L-1和13.23mg·L-1,安全浓度为1.19mg·L-1、0.71mg·L-1、2376.00mg·L-1和2.61mg·L-1。这4种消毒剂对细鳞鲑幼鱼的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聚维酮碘>高锰酸钾>甲醛>食盐,其中甲醛和食盐是防治细鳞鲑幼鱼疾病较好的药物。

  • 标签: 细鳞鲑 急性毒性 安全浓度 半致死浓度
  • 简介:目的探究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急性毒性及两者(1∶1)混合使用后的相互作用。方法补骨脂素(1125、843、633、475mg/kg)、异补骨脂素(475、404、343、292mg/kg)以及两者1∶1的混合物(633、538、457、389、330mg/kg)1次性ig给予小鼠,连续观察并记录14d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用SPSS计算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以及两者混合使用后的半数致死量(LD50),用等效线图解法判断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给药组小鼠均出现僵直、腹部贴地、活动力减弱,甚至抽搐、口眼周有分泌物,心率减慢直至死亡的现象,与助溶剂组比较,体质量呈降低趋势;补骨脂素LD50为638.69mg/kg,95%可信限为526.91-785.78mg/kg;异补骨脂素LD50为351.72mg/kg,95%可信限为248.17-394.57mg/kg;两者1∶1混合给药的LD50为454.66mg/kg,95%可信限为422.58-489.59;两者合用的LD50在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相加等效线上。结论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大剂量给予小鼠时,引起药物急性毒性反应,1∶1混合给药具有相加作用。

  • 标签: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急性毒性 相加作用
  • 简介:以卤虫无节幼体(36h)和成虫(16d)为例,在温度为15±3℃、盐度为30的条件下,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Cu2+、Mn2+和Zn2+对卤虫的无节幼体和成虫的单一毒性效应;在此基础上,以卤虫卤虫无节幼体(36h)为例,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通过等毒性溶液法,研究了Cu2+、Mn2+和Zn2+对卤虫的联合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对三种金属离子的耐受能力均高于成虫,Cu2+﹑Mn2+和Zn2+的48hLC50分别是4.0、27.19和115.95mg/L,而成虫Cu2+﹑Mn2+和Zn2+的48hLC50仅为1.31、6.86和34.23mg/L;且对两个时期的卤虫,三种金属离子毒性由强至弱均为Cu2+>Mn2+>Zn2+;三种重金属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成虫的安全浓度(SC)分别是0.4、2.72、11.6、0.13、0.69和3.42mg/L。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Mn、Cu-Zn和Mn-Zn均对卤虫无节幼体表现为拮抗作用。

  • 标签: 卤虫 重金属离子 单一和联合毒性 急性毒性
  • 简介:依照水生生物毒性方法,在溶解氧5.0~6.0mg/L、水温27.0—28.0℃、pH8.0~8.2条件下,用分析纯NH4Cl和NaNI2配制成总氨氮(tP离子氨)浓度为0(对照组)、37(2.26)mg/L、42(2.56)mg/L、49(2.99)mg/L、56(3.42)mg/L、65(3.96)mg/L、75(4.57)mg/L、87(5.31)mg/L和100(6.10)mg/L,亚硝酸盐浓度为0mg/L(对照组)、0.49mg/L、0.65mg/L、0.75mg/L、0.87mg/L、1.15mg/L、1.55mg/L和2.10mg/L,研究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对平均体质量(1.39±0.60)g的大刺鳅Mastacembeluearmatu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大刺鳅幼鱼总氨氮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8.35mg/L、77.15mg/L和76.05mg/L,非离子氨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78mg/L、4.71mg/L和4.64mg/L,亚硝酸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77mg/L、0.921mg/L和0.798mg/L,总氨氮、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的安全浓度分别为7.61mg/L、0.46mg/L和0.0798mg/L。亚硝酸盐对大刺鳅幼鱼的急性毒性强于氨氮,对亚硝酸盐的毒性也比其他鱼类更敏感,在生产中应特别注意监控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

  • 标签: 大刺鳅 幼鱼 氨氮 非离子氨 亚硝酸盐 半致死浓度
  • 简介: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草甘膦作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农药除草剂,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从水生/两栖动物、土壤生物、哺乳动物以及人群等4个方面对除草剂草甘膦对非靶标生物毒性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分析与展望,以期为草甘膦的生态安全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数据资料,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草甘膦 生物毒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经有效治疗后,65例治愈,占83.3%,13例患者症状已明显改善,占16.7%,而其中有部分患者受到劳累时会出现间断性的室性期前收缩,4例伴随短阵室速,2例出现遗留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情况。结论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依据临床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存状态。

  • 标签: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电抗无创心排量监测(non-invasivecardiacoutputmeasurement,NICOM)在儿童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NICOM技术无创监测28例脓毒性休克儿童和28例PICU内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患儿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总外周阻力(TPR),并监测休克患儿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的心输出量等指标变化。结果脓毒性休克患儿CO及SV与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均<0.05),脓毒性休克患儿经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3~6小时后,CO及SV较液体复苏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运用NICOM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心排血量变化,可早期发现血流动力学异常,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生物电抗 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 简介:生物光谱技术能够有效反映生物、组织以及细胞等样本中生物化学的综合信息,能够精确检测和评价生物分子成分或构象的微观变化,具有快速、客观、无损、重现性好等优点。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光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常用的2种技术是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单一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纳米材料等)以及复合污染对细胞、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质、DNA/RNA、多糖以及碳水化合物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之中;拉曼光谱技术包括常规拉曼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二者均可以用于污染物的毒性效应研究之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具有信噪比高、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等特点,并提供丰富的细胞生物化学指纹图谱信息。数据处理是生物光谱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光谱数据分析大致分为光谱数据预处理、提取光谱信息特征、以及信息分类和光谱特征峰解析3个部分。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系统地开展生物光谱技术在污染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生物光谱学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毒性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时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1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5.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临床症状较为复杂,给予综合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28例基本治愈,治愈率为82.4%,3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3例患者死亡,分别死于重症心肌炎导致的全身性的器官衰竭、急性肺水肿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毒性腹泻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毒性腹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与蒙脱石散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时间和病程均较对照组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急性毒性腹泻患儿采用利巴韦林与蒙脱石散联合用药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显著,缩短病程和用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 利巴韦林 蒙脱石散 药物治疗 联合
  • 简介:纳米银(AgNPs)因其优越的抗菌、导电、催化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成为当前产量和用量最高的纳米材料之一。但纳米银产品在生产、运输、洗涤、侵蚀、废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在复杂环境因素影响下,纳米银本身的赋存状态发生转化,并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究纳米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纳米银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综述了天然有机质、pH值、溶解氧、离子强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纳米银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其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纳米银的毒理机制,旨在为纳米银的环境行为特征研究以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纳米银 微生物 毒理机制 环境因素 迁移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急性毒性腹泻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毒性腹泻患儿80例,将80例患儿作为急性腹泻组,同时选取5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对急性腹泻组患者进行血清采样,并针对样本进行PCT(降钙素原)、超敏CRP、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急性腹泻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血清炎症指标对比,急性腹泻组PCT、超敏CRP、WBC三组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通过对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检测,患有急性毒性腹泻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且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持续升高,证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有效评估患者急性毒性腹泻病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儿童 病毒性腹泻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必净与醋酸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中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中毒性休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醋酸奥曲肽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必净与醋酸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休克纠正时间、血淀粉酶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必净与醋酸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中毒性休克治疗效果明显,可縮短病程,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氨酰谷氨酰胺 血必净 醋酸奥曲肽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毒性休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急性毒性肾功衰竭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急性毒性肾功衰竭患者1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各9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急性毒性肾功衰竭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注 急性中毒性肾功衰竭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