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催产素、米索前列醇、卡孕栓用于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有发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妊娠高血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三组(ABC组)A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置入直肠;B组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C组为胎儿娩出后立即将卡孕栓1枚(1mg)置入直肠,观察各组术后2h、24h出血量、产后血压及不良反应等。结果C组术后2H24H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所以在促宫缩方面,卡孕栓>米索前列醇>缩宫素,三者具有差异(P<0.05).三种药物对产后血压均有影响,缩宫素无统计学意义,米索前列醇使血压小幅下降,卡孕栓可使血压小幅上升,两种药物对产后血压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宫缩效果依次为卡孕栓>米索前列醇>缩宫素,但是卡孕栓可以使血压轻微升高,妊高征等疾病患者慎用,对其他产妇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更适合。而米索前列醇可以使血压一过性轻微下降,特别适合妊高征、高血压患者的产后出血防治。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对临床用药面产生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病例,从药物的配伍禁忌、完善配伍禁忌、不良反应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对临床药师采用药学监护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结果实施药学监护可以大幅减少不良反应、用药错误以及不合理用药用药物方面的不良事件。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实施药学监护,有效地改善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让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有所提高。

  • 标签: 药学监护 临床用药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抗感染临床用药案,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用药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总结经验。结果(1)临床医师在常规使用抗生素3天后,患者血象反而较前升高,且有低热,感染控制不佳。(2)临床药师建议治疗药物调整,医生采纳建议,调整用药后,患者病情好转。结论通过本病例,提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中,可以协助医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抗感染 临床药师参与 治疗药物调整
  • 简介:《回回药方》成书于元末明初,是包括内、外、妇、儿、骨伤和皮肤病等在内的一部中国古代的回医药学奠基之作。《回回药方》原书36卷,现仅残存4卷,是研究中国回医药学的重要文献之一。笔者以《回回药方》残卷12“众风门”篇之风湿抽筋类篇、肓膈风类篇,

  • 标签: 回回药方 风湿病 剂型 用药规律
  • 简介:德诺10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4岁的艾迪依旧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离德诺家的后院不远,有一条通往大海的小河,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花草熬成汤,说不定能治他的病。

  • 标签: 药方 生命 艾滋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经不同途径给予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AP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15例,A组采取常规治疗,B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各采取大黄浸泡液灌胃、高位保留灌肠,从治疗效果来评价大黄对AP治疗的意义。结果大黄高位保留灌肠治AP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途径给药方式。结论大黄高位保留灌肠治疗AP效果最佳。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大黄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给药方对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绞痛患者180例,治疗组90例采用阿托品与哌替啶静脉滴注,对照组90例采用阿托品与哌替啶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人疼痛明显缓解出院。2组病例均未产生毒品依赖性。两组治疗效果显效率对比P<0.05。结论阿托品与哌替啶静脉滴注治疗结石引起的肾绞痛优于肌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绞痛 阿托品 哌替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用药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对照疗效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患者352例,随机的分为阿莫西林、予埃索美拉唑及呋喃唑酮治疗组(观察组)176例和采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及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对照组)176例,在1周的疗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在4周后观察两组的Hp根除率及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在4周后,观察组共有80例,其中痊愈率为62.7%,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痊愈率为62.2%,总有效率为94.8%。但观察组中有1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对照组中与8例,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腹泻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由于症状不严重,并未进行特殊处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的患者痊愈率及根除率都较高,无明显的区别。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疗效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在长期不愈合创口的换药过程中根据表皮干细胞(ESC)及表皮生长因子的特性,有效地利用其再生修复能力以促使创口早日愈合。方法对长期不愈合创口采用合理的换药方,激发表皮生长因子活性和表皮干细胞的再生功能。在整个换药过程中,去除陈痂以促进局部创口的血液循环;无菌操作以控制感染;使用营养性药物以提高ESC及细胞因子的再生功能。特别是在创口愈合中晚期,使用黄芪类去腐生肌的中草药以促使创口的早日愈合。结果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长期不愈合创口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换药,愈合效果显著。结论根据人体表皮特有的干细胞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再生特性合理换药可以有效解决长期不愈合创口问题。

  • 标签: 表皮干细胞 生长因子 黄芪类中草药 长期不愈合创口 换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麻醉诱导时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对其诱发患者咳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20例,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ASA分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105)常规组(Ⅰ组)、预注射组(Ⅱ组)、稀释组(Ⅲ组)和后注射组(Ⅳ组)。麻醉诱导Ⅰ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芬太尼(50µg/ml)2µ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Ⅱ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芬太尼(50µg/ml)0.5µ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50µg/ml)1.5µg/kg;Ⅲ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芬太尼(20µg/ml)2µ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Ⅳ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50µg/ml)2µg/kg。注药完毕后2min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观察咳嗽、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咳嗽时、气管插管时记录HR和有创动脉压。结果与Ⅰ组比较,其余组患者咳嗽发生程度降低(p<0.05);与Ⅱ组和Ⅲ组比较,Ⅳ组患者咳嗽发生程度降低(P<0.05)。四组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稀释给药、给予预注剂量或后注射均可明显降低其诱发咳嗽的发生,其中后注射效果最佳。

  • 标签:
  • 简介:最近,关于私有化的讨论比较多,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笔者认为,对中国而言,私有化这个药方开错了。它不仅解决不了其提倡者希望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不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即结构性问题。它无法增加总需求,也不能有效刺激供给,还不利于提高经济的总体效益。

  • 标签: 私有化 药方 中国经济 结构性问题 总体效益 提倡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用药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6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行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和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埃索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均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用药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均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用药方案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足溃疡湿性疗法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阿米卡星、贝复剂、TDP烤灯治疗、无菌纱布外敷。治疗组采用含0.9%氯化钠水胶体(美加清)、封闭敷料(美皮康)覆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88%,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湿性疗法效果肯定,能加速创面愈合速度,防止细菌感染,缩短治疗时间,换药时疼痛减轻,减少换药次数。

  • 标签: 糖尿病足 湿性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的工作方法和促进医院合理措施,为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药师的工作方式和内容,为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临床药师工作方式以参与全院查房、会诊以及检查病历为主;临床药师应扎实理论基础,端正态度积极参与临床用药实践。结论床药师只有熟悉临床医师的用药习惯和用药意图,掌握药品的动态消耗规律,不断检测和总结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及所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指导临床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患病人经济负担,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 标签: 临床药学 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观察咪唑斯汀缓释片两种服药方治疗慢性荨麻疹及控制复发的效果。方法10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必要时口服咪唑斯汀,服药剂量24h不超过10mg;B组59例,连续服用咪唑斯汀,10mg/d,共观察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及停药后第3d、1周、2周对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症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总体症状控制早期B组优于A组,但随着时间推移,差距逐渐缩小,且对控制瘙痒症状差异不显著。在控制复发方面,1周后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慢性荨麻疹以控制瘙瘁为主,必要时采取口服咪唑斯汀可减少用药次数、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荨麻疹 慢性 咪唑斯汀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