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3例甲状腺转移性透明性肾细胞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3例甲状腺转移性透明性肾细胞大体表现为灰白-灰褐色,质地硬。镜下观察见3例肿瘤细胞均呈圆形,胞质清晰,呈腺泡状或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肿瘤细胞均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AE1/AE3)、PAX8、PAX2、CD10、碳酸酐酶9(CA9)、肾细胞标志物(RCC)和波形蛋白。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3例均有VHL基因缺失和染色体3p缺失。3例随访1~3年,均未见复发,例1、2因脑血管疾病死亡,例3患者仍健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膀胱透明是下尿路上皮的一种特殊变异类型。本文报道1例女性膀胱透明患者,因肉眼血尿入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透明。首次TURBT后4个月,盆腔CT检查示肿瘤复发,再次行TURBT,第2次手术后行吉西他滨灌注化疗。第2次手术后5个月复查,肿瘤再次复发,行TURBT。第3次手术后随访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膀胱肿瘤 透明细胞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透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肾透明癌病例平扫及动态增强CT扫描的影像资料。结果动态增强扫描大部分肾透明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点。结论肾透明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的特殊强化方式可以和其他类型肾癌及其他肾肿瘤相鉴别。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增强扫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透明乳头状肾细胞形态特征的透明性肾细胞(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like clear cell renal carcinoma,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3例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随访患者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肿块最大径9 cm。镜下观察3例病例均包含透明乳头状肾细胞样(CCPRCC-like)及透明性肾细胞样(CCRCC-like)两种区域,前者在整个瘤体所占比例为20%~90%。CCPRCC-like区域含有囊、乳头、腺管状结构。细胞核远离基底膜,细胞核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1级。在CCPRCC-like区域,细胞角蛋白(CK)7表达范围10%~80%,中等及以上强度表达。CD10表达均为100%,主要为顶端胞膜表达。在CCRCC-like区域,1例CK7阴性,其余2例为60%和5%,均呈中等强度表达。CD10表达范围均为100%,有顶端胞膜、核旁高尔基及完整胞膜3种表达方式。碳酸酐酶Ⅸ在两种区域中均为胞膜表达,范围均为100%。所有病例均显示存在染色体3p缺失。结论CCPRCC-like CCRCC在形态上与透明乳头状肾细胞存在相似性,但存在染色体3p缺失,其本质是透明性肾细胞,诊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43岁,汉族,已婚。因发现右肾混合性占位2天入院。患者于2012年11月右枕后部头皮下可触及一大小约1.5cm肿物,行头皮肿物完整切除术,术后病检回报转移性透明结节,术后完善B超提示右肾混合性肿物,大小约5.5*4.9cm,后行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检回报右肾下级透明,病情稳定后给予分子靶向药物辅助治疗。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均正常,B超、CT提示右肾混合性肿物,考虑肾癌。小结在转移性肾癌患者中,体能状态良好,低危险因素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术后辅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被认为较好治疗手段之一。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头皮转移 分子靶向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卵巢透明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位置、大小、边缘、囊实性、囊性部分CT值、实性部分CT值、强化程度、腹腔积液、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0例为单侧发生,1例双侧。9例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2例为实性型肿块。最长径10.5~22.5cm,平均16.1cm。囊实混合型肿块囊性部分CT值11~55HU,中位值18HU。肿块内均可见不规则乳头状结节或团块样实性成分;实性部分CT值34~49HU;增强各期中动脉期CT值46~57HU,静脉期CT值56~66HU。2例实性型肿块CT值分别为39、46HU。5例伴有腹腔积液,3例腹膜不规则絮状或结节状增厚,未见淋巴结肿大。结论:卵巢透明的CT表现为巨大囊实混合型或实性型肿块,多为单发。肿块内含有较高密度液性成分、乳头状突起和实性结构,轻中度强化。

  • 标签: 卵巢 肿瘤 透明细胞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透明性肾细胞(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是一种由胞质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转移部位多见于骨、肺等,但转移至鼻腔比较罕见,鼻腔转移者临床症状多为肿瘤压迫症状,如鼻塞、鼻出血、视力受损,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也无特异性,确诊只能依靠病理诊断。该类疾病临床特点不明显,所以临床医师在遇到类似患者时,要警惕该类疾病,最好取活检做病理诊断,尽可能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透明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9例腹壁透明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腹壁透明患者年龄31~56岁,平均年龄46岁。5例患者腹壁包块位于剖宫产术后手术瘢痕处,无特殊病史;4例患者有透明癌病史。所有患者均行腹壁包块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由胞质透明细胞组成,呈囊管状、乳头状及实性生长方式,可见鞋钉样细胞。无透明癌病史的病例合并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HNF1β、Napsin A、细胞角蛋白7及PAX8,无透明癌病史的病例肿瘤间质CD10阳性。7例患者随访时间3~48个月。无透明癌病史的3例,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有透明癌病史的4例,2例患者术后复发,1例患者出现了网膜转移。结论腹壁透明罕见。腹壁透明可来源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性转化,也可来源于盆腔器官透明的腹壁转移。需积极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止其发生恶性转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膀胱原发性透明罕见,是泌尿外科的诊疗难题,目前大部分为个案或少量病例报道。膀胱原发性透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来源于米勒管上皮恶变。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治疗主要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大部分病例预后不佳。

  • 标签: 膀胱 原发性透明细胞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胰腺鳞状细胞少见,其中透明亚型尤为罕见,容易误诊为其他肿瘤。我们报道1例胰腺原发性透明鳞状细胞,镜下以透明形态为主。该病例侵袭性强,诊断时淋巴结已转移,术后20余天发现肝、骨多发转移灶。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透明胆囊转移临床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左肾透明根治术后2年发现胆囊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该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肾透明胆囊转移。术后予舒尼替尼靶向治疗,随访5个月,未见其他部位转移。

  • 标签: 癌,肾细胞 胆囊 肿瘤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尿道透明(CC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即墨医院收治的1例尿道CCA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为36岁女性,因间歇性肉眼血尿1个月就诊,术前经综合检查诊断为尿道,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输尿管皮肤造口+全尿道切除+阴道前壁切除及阴道重建术+盆腔淋巴结、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为CCA。术后未行其他治疗,定期随访1年,病情稳定,生命质量尚可。结论尿道CCA由于侵袭性高,且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时大多为T3期以上,多数伴有淋巴转移甚至骨转移,预后较差,手术治疗是首选。辅助放疗或化疗尚未证实可改善生存率。

  • 标签: 尿道肿瘤 透明细胞癌 病理学 影像学
  • 简介:摘要同一患者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肿瘤很常见,但一个肿瘤转移到另一个肿瘤中,即肿瘤间转移(tumor-to-tumor metastasis,TTM)却非常罕见。肺癌向肾癌转移是最常见的肿瘤间转移。我们报道了1例46岁男性,因右侧肾脏肿物行右肾根治术。肿物为肾透明,其内可见多灶游离的微乳头状结构。随后患者行左下叶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肺腺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支持肾透明内的微乳头状结构来源于肺腺癌转移。肿瘤间转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晰。明确诊断对于临床及病理均是一项挑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右胸壁肿块、咳嗽5个月于2010年12月23日入我院。曾有咯血,痰量少,无发热、胸痛、胸闷。在当地医院按"支气管炎"治疗,无效。入院前2天行胸部CT平扫:见右侧下胸壁肋骨骨质破坏,并见一大小约5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尚清,右下肺背段见一不规则高密度影,大小约3.7cm×2.8cm,有分叶及毛刺;两肺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小结节高密度影;提示肺占位、胸壁占位。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胸壁转移 误诊
  • 简介:摘要转移性精囊临床少见,肾透明转移至精囊腺的病例在临床中更加罕见,在临床工作中难以与膀胱、前列腺和直肠肿瘤相鉴别。2017年1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1例肾透明转移至左侧精囊腺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切除精囊转移肿瘤。术后规律行膀胱灌注及口服舒尼替尼治疗,随访19个月,精囊及周围组织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癌,肾细胞 精囊癌 透明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