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自控镇痛(PCA)的应用和护理效果.方法:对280例行TURP术后采用PCA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镇痛效果良好,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缩短.结论:TURP术后使用PCA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

  • 标签: 自控镇痛泵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一般仅通过单根硬膜外导管给药。鉴于某些手术范围很广,或需在两个不同部位施术,笔者采用双管硬膜外麻醉,术后经双管施行硬膜外自控镇痛(twin-pipePCEA,t-PCEA),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术后 手术范围 硬膜外导管 镇痛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疼痛控制包括评估、教育、干预和再评估。新的疼痛控制策略:患者自控镇痛PCA(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已越来越多地用来控制疼痛。PEA是用程序化的注射,通过静脉内或皮下注射阿片类药物来达到患者自我控制疼痛的目的。它已成功地从疼痛调查研究工具的角色转变为广泛应用临床的一项镇痛技术。主要用于术后疼痛治疗,有时也用于分娩、烧伤、急性疼痛及癌症末期病人的疼痛治疗。

  • 标签: 自控镇痛 疼痛控制 护理对策 疼痛评估 沟通能力
  • 简介:目的:评估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的麻醉及镇痛效果.方法:对120例足月分娩要求镇痛的孕妇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并取未实施任何镇痛方法的普通孕妇为对照.结果: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效果满意,对产程无影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并不提高剖宫产率,而且副反应轻.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术适合分娩镇痛的需要,效果可靠,但必需严格控制麻醉平面及麻醉药物的时效量,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适时进行产科处理,从而降低器械分娩率.

  • 标签: 硬膜外自控镇痛 无痛分娩 麻醉 麻醉药物 副反应
  • 简介: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关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subcutaneousanalgesia,PCSA)的报道尚较少。我科在近年将PCSA用于术后镇痛,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皮下自控镇痛 PCSA 病人自控镇痛 PCA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 简介:近年来,在如何缓解病人术后疼痛,提高其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将微输注与硬膜外导管或静脉通道相连,使药液按设定的速度输入的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技术与传统的肌肉注射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且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的优点,从而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但随着此项技术的广泛应用,陆续有不少文献报道此法有不足之处,且许多因素影响其镇痛效果。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对应用PCA的1200例患者术后情况作一分析。

  • 标签: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护理体会 病人自控镇痛法 镇痛效果 硬膜外导管 术后疼痛
  • 简介: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它往往同时伴有严重的心理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恐惧,甚至影响患者的正常术后康复,增加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传统的肌注阿片类药物镇痛法虽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术后疼痛,但仍存在镇痛不够、不及时、不随意的欠缺.我院于2000年4月,将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术(PCIA)应用于术后镇痛,它克服了传统镇痛方法的缺点,效果理想.

  • 标签: 手术室 PCIA 自控镇痛术 术后疼痛 患者 并发症
  • 简介:施行术后切口镇痛,传统上采取肌肉注射止痛药法,效果往往不够确切;因顾虑病人出现镇痛药过量或成瘾,以致约有70%的病人因用药量偏小而存在不同程度的镇痛不全。胸腔术后切口疼痛刺激,可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和病理生理反应,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呼吸浅速和自主咯痰能力降低,容易促成

  • 标签: 胸腔手术 硬膜外腔镇痛 镇痛效果 自控镇痛 PCEA 不良反应
  • 简介:病人自控镇痛术(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是一种新开展的技术,使用的是一次性输注,分为静脉镇痛(PCI—A)和硬膜外镇痛(PCEA)。该是由微量流量控制管控制药液流速,达到按需止痛,且有自控加药功能,即病人可根据疼痛情况自主加药。由于该操作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等优点,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临床术后病人的镇痛。我院自2001年开始使用,PCEA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病人对此不满意。因此,对此类病人应加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止痛,从而提高病人镇痛的满意率。

  • 标签: 硬膜外镇痛泵 护理措施 病人自控镇痛术 术后病人 静脉镇痛泵 流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自控式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20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应用瑞芬太尼自控式静脉用药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产程中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疼痛情况、术中出血量、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和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第一产程、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自控式静脉麻醉分娩镇痛效果明显。

  • 标签: 瑞芬太尼 自控式镇痛 镇痛分娩
  • 简介:PCA作为一种新技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提高了手术后镇痛效果,改善了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不仅使患者以免受术后剧烈切口疼痛的折磨,还可明显降低术后病人的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术后的康复。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术后 自控镇痛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n=30)局麻药为0.1%罗哌卡因内含芬太尼1.0μg·ml^-1;布吡卡因组(B,n=30)局麻药为0.1%布吡卡因内含芬太尼1.0μg·ml^-1。均在宫口开大至3~4cm时,取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3~4cm。两组给予初始剂量10ml(混和液)后,记录麻醉阻滞最高平面,再连接自控微量镇痛(PCA)以5ml·h^-1的速度从硬膜外导管输入硬膜外腔。当病人感觉疼痛时.以0.5ml·min^-1的速度自控追加5ml。助产士观察分娩进展并记录产妇按压次数、用药总量、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s评分。产妇用VAS法自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并发症。结果:麻醉阻滞最高平面,中位数相似(P〉0.05)产妇按压次数两组无差别(P〉0.05).用药总量R组46.3±11.34ml,8组54.1±16.64ml.两组相比差异显著(0.01〈P〈0.05)助产士评估镇痛效果中,R组达到镇痛评分Ⅰ级占96.67%.B组占80.0%(P〈0.05)。产妇自身评估中,R组镇痛效果达到Ⅰ级占93.33%.B组占73.33%(P〈0.05)。运动神经阻滞中,R组O级(无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者)占80%,B组占50%(P〈0.01)。新生儿Apgar’s评分R组达10分者占96.6%8组占83.3%(P〈0.05)。结论:0.1%罗哌卡因复合微量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可行走分娩的镇痛效果优于布吡卡因,且镇痛效果确切,药物用量小.产妇舒适.可下床行走,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是自然分娩较好的镇痛方法。

  • 标签: 罗哌卡因 芬太尼 自控镇痛 分娩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自控镇痛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PCIA组用药方案为吗啡(1mg/ml)+氟哌利多(0.1mg/ml),背景量0.3ml/h,单次量1ml,锁定时间5min。PCEA组用药方案为吗啡(0.1mg/ml)+布比卡因(0.125%),背景量.1ml/h,单次量4ml,锁定时间20min。记录麻醉前(T1)、麻醉高峰期(T2)、高峰期后30min(T3)及高峰期后60min(T4)各时点病人血流动力学SBP、DBP、HR变化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SBP、DBP、HR在T2、T3、T4各时点与麻醉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镇痛,PCEA优于PCIA。

  • 标签: 乳腺肿瘤 镇痛 病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