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叙事学理论开始进入电影研究的领域,之后更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电影叙事随之成为了叙事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对于国内学界而言,这一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则稍显滞后。因而对当下国内电影叙事研究现状的梳理、分析和解读,寻找构架线索,探究发展方向,就显得更为迫切。

  • 标签: 电影叙事学 研究现状 研究方向 现状述评
  • 简介:本文从叙事的角度,运用了托多罗夫的叙事范例、普洛普的叙事单元与功能序列以及格雷马斯意义矩形的理论范式对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天下无贼》的电影文本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冯小刚的电影文本进行了深度解读,以期窥得冯小刚之所以能游弋于商业和艺术之间的根源之所在。

  • 标签: 冯小刚 《天下无贼》 叙事学
  • 简介:摘要:本文从电影叙事角度出发,解读根据文德琳·范·德拉安南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怦然心动》中文本的叙事方法和技巧。本文将从《怦然心动》复杂的叙事结构、多元的叙事视角以及隐喻的叙事意象几个方面进行剖析,进而实现对电影文本的深层解读,发掘整部电影在叙述过程中体现出的与众不同的叙事现代性与创新性。

  • 标签: 《怦然心动》 电影叙事学 回环式套层结构 多元视角 隐喻意象
  • 简介:程耳导演新作《罗曼蒂克消亡史》立足于外来侵略与人心动荡所造成的时代变迁,刻画了一幅爱恨交织的芸芸众生图,展现了作者导演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对新时代电影市场的一次强有力发问。

  • 标签: 电影叙事 商业化 作者导演
  • 简介:小成本电影《心迷宫》讲述了一具尸体引发村庄连环效应的故事。该片以其独特的结构主义叙事方式,从201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脱颖而出,以略显粗糙的影像,向观众用心讲述了一个充满黑色气息和荒诞色彩的似是而非的故事。故事中隐藏的现实隐喻和精神黑洞让人深思。

  • 标签: 《心迷宫》 结构主义 叙事
  • 简介:好莱坞古典影片以及连带的古典叙事的主导地位,是一个历史事实,但电影史却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情况下,也有可供选择的叙事模式,其要点正是我在这一章中将要论及的。也许最好的办法是以实例的解释作为开头。《蚀》、《绿室》、《罗科和他的兄弟们》、《厌恶》、《婚姻场景》、《横祸》、《定理》、《我在莫德家的一夜》、《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爱情与混乱》;

  • 标签: 艺术电影 主导地位 历史事实 叙事模式 好莱坞 电影史
  • 简介:自从世界第一部电影产生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中国电影的诞生也只晚十来年。可是,关于电影艺术研究的系统的全面的理论著作并不多,而关于电影艺术的某些专门的理论问题的研究越发少见。这固然与电影产生的时间较晚有关,但不可忽视的是研究电影艺术与研究其他艺术毕竟有很大的不同。电影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仅仅依靠传统的阅读与笔录往往不能完全济事。在研究电影艺术中要获得研究资料必须依

  • 标签: 电影 叙事理论 李显杰 《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 电影学 中国
  • 简介: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各种艺术元素如舞蹈、音乐、绘画、建筑、泥偶、皮影等融入了电影,使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和主题表达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从舞蹈电影这个亚类型的实践入手,分析舞蹈电影类型中舞蹈元素的功能以及对电影叙事的作用,从而厘清舞蹈电影的类型特征,探讨舞蹈元素在电影创作中的具体应用,继而推动舞蹈电影类型的发展。

  • 标签: 舞蹈电影 歌舞片 叙亨结构 《歌舞青春》 《黑天鹅》
  • 简介:如果我们将截止1930年底的中国影片划人中国早期电影的范围,根据《中国影片大典:故事片·戏曲片(1905—1930)》影片目录加以计算,到1930年底,国产影片的数量已达590部。它们绝大部分今天已经不能看到。目前比较容易看到的是出版了光盘的六部影片:《劳工之爱情》(1922)、《一串珍珠》(1925)、《西厢记》(1927)、《情海重吻》(1928)、《雪中孤雏》(1929)和《儿子英雄》(1929)。这六部影片并非中国早期电影的代表作,通过它们考察中国早期电影叙事形态,其结论只能是初步的。

  • 标签: 中国早期电影 叙事形态 《劳工之爱情》 国产影片 《西厢记》 故事片
  • 简介:经典好莱坞是指美国在1927年到1963年期间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本文就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系统进行简单分析。

  • 标签: 经典好莱坞 叙事系统
  • 简介:摘要:灾难意识是从古至今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意识,纵观世界电影史,灾难片在类型电影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本文梳理了自中国灾难片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按照国产灾难片的叙事主题对其进行分类,对国产灾难片的叙事主题及创作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此外,从传统文化与美学角度出发,对比了中外文化观念,探究了中外灾难片叙事特点的不同及中国传统观念对中国灾难片叙事模式的潜在影响。

  • 标签: 灾难电影 叙事模式 类型片
  • 简介:一句话概说叙事(narratology)也称叙述,①是受结构主义影响而产生的研究叙事的理论,已走过将近40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经典"与"后经典"两个不同派别.经典叙事旨在建构叙事语法或诗学,对叙事作品之构成成分、结构关系和运作规律等展开科学研究,并探讨在同一结构框架内作品之间在结构上的不同.后经典叙事将注意力转向了结构特征与读者阐释相互作用的规律,转向了对具体叙事作品之意义的探讨,注重跨学科研究,关注作者、文本、读者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交互作用.

  • 标签: 叙事学 结构主义 形式主义 叙事结构 小说 历史主义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电影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徐克的《蜀山传》、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张艺谋的《英雄》等融合数字化特效技术制作的影片,显示了中国电影导演力争在电影技术和视觉效果上跟进国际电影创作潮流的趋势,也初步展示了奇观电影在视觉效果上的神奇魅力。

  • 标签: 中国电影市场 叙事模式 传统 《少林足球》 视觉效果 技术制作
  • 简介:《美国往事》是一部关于友谊和爱情的黑帮电影,但它与那些一味暴露黑帮的内幕、内容凶残、场面血腥的黑帮电影相比较,又有巨大的不同。我们会觉得它是一部激情浓郁、诗意盎然的抒情电影。本文主要从它的叙事结构来分析该影片的成功和独特之处。

  • 标签: 美国往事 叙事 转场 视听语言
  • 简介:李安是国际影坛上著名的华人导演,其影片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也深受观众喜爱。他成功地运用了高超娴熟的电影叙事策略:如紧凑简洁的故事结构、含蓄客观的叙事手法,丰富饱满的诗意内涵,完成了一个好的作家导演对人物深度和故事进度的把握。

  • 标签: 李安 叙事
  • 简介:主流商业电影包括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和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两种类型。在走向市场的路上,它们作为商业片自觉实践着一套符合市场趣味的叙事法则,而作为主流商业片又将主流意识形态诉求内化于叙事中。在这双重法则指引下,主流商业电影一方面逐渐赢得了市场,另一方面却容易简单关闭影像故事丰富多元的戏剧性层次,可能余味无穷或引起反思的结尾也经常被简单化,而非关故事的娱乐性则由此衍生。

  • 标签: 主流商业电影 戏剧性 娱乐性
  • 简介:007系列电影因为程式化叙事而屡遭批评界的抨击,但观众依然乐于为围绕着007这一单一主角的电影走入影院,令该系列经久不衰。可以说,不了解007系列电影,就无法把握西方电影的文化思维和艺术精髓,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经久不衰背后完美的商业运作方式,而叙事模式,正是连接这二者的关键点。文章从身体叙事——"文明—野蛮"模式,英雄主义叙事——"遇敌—战胜"模式,性别叙事——"美女—英雄"模式三方面,分析007系列电影叙事模式。

  • 标签: 007 好莱坞电影 叙事
  • 简介: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女性主义理论、文本分析等方法,对世纪之交中国电影的女性叙事进行分析,认为叙事就是讲故事;女性叙事就是围绕女性展开的叙事。因此,电影人通过不同的女性叙事,表达了他们对不同性别的文化观念的思考,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

  • 标签: 中国新电影 女性 女性叙事
  • 简介:摘要电影是一门叙事艺术,在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下,其叙事结构都有着一定相似性,对于电影碎片化拼贴的叙事方式,其是一种比较经典的叙事体系,是创作者将设计好的故事分割成若干个许多小的片段,展现或者是隐藏在电影作品的不同部分中。这样的叙事方式在国内外电影中都比较常见。下文就结合几部比较典型的电影,对电影的碎片化拼贴叙事进行分析。

  • 标签: 电影 碎片化 拼贴叙事
  • 简介:余华长篇小说《活着》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张艺谋导演的《活着》由这部小说改编拍摄而成。从叙事的故事情节、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活着》小说与电影两种叙事形态迥然不同的艺术魅力。

  • 标签: 《活着》 叙事理论 叙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