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整体护理对血液疾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血液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医院感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肠道、泌尿道、肛周等部位进行感染。结论对血液疾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在临床全面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血液疾病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感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测定219例各种感染疾病患者血清中的PCT水平。结果以血清PCT>0.1ng/ml为阳性标准,讨论PCT与感染疾病的关联性。结论PCT用于感染疾病的辅助诊断,特异性较高,还可较好地区分全身性感染、局部感染,细菌与非细菌性感染

  • 标签: 降钙素原 感染性疾病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9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180例具有神经内科病症患者临床医学资料,同时对其出现院内感染临床特点加以分析。结果治疗与住院阶段,180例病人中20例出现感染,当中上呼吸道感染2例、手术切口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8例、胃肠道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其它部位感染1例。结论出现感染几率同病人年龄、侵入操作与住院时间等呈正比,而且类型中以呼吸道部位感染居多,这需要引起相关医务人员加大重视程度。

  • 标签: 神经内科疾病 院内感染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发生院内感染的呼吸科疾病患者124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护理不当以及损伤性操作等。结论将高危人群作为护理的重点,规范应用抗生素,注意病患环境采取合理隔离措施等可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院内感染 呼吸科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简要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3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作力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枓和冶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并且找出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患者中,涉及呼吸道(64.5%)、消化道(16.1%)、泌尿系统(9.7%)、血液系统(6.5%)等多个部位,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兰阳性菌(41.9%)、革兰阴性菌(58.1%)力主?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有合并症、住院时间长、买施侵入性冶疗、未使用叔生素等,不同组别感染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且危险因素较多?只有依据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风湿免疫疾病 感染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间,在我院选择40例细菌感染疾病(细菌感染组)和40例非细菌感染疾病(非细菌感染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人员均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检测,统计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及阳性状况。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阳性率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及阳性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疾病中运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降钙素原在 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传染性疾病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传染性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传染性疾病的医院感染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根据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造成传染性疾病的医院感染的常见因素主要包括无菌操作观念淡薄、空气消毒不合格以及业务水平等方面。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8.33%,显著优于对照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6.78±1.9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87.44±2.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组织领导和知识培训、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提高业务水平等措施能够明显控制医院感染,在传染性疾病的医院感染控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院感染 常见诱发因素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外科感染疾病的特点和抗菌药物治疗的方法和原则。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住院感染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儿的疾病种类、致病菌、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在此期间,我院新生儿患者中共有200例感染疾病,共有46例耐药菌感染患儿,耐药菌感染率为23%。最多的几种耐药菌感染疾病为肛周脓肿、脐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皮下坏疽。耐药性浅表性感染患儿病例中,有3例使用了非限制级抗生素,38例使用了限制级抗生素,3例使用了特殊级抗生素。未出现死亡病例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影响抗生素使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多发性感染因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肝肾功能异常、使用抗生素发热超过3天、败血症、消化道穿孔。结论新生儿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感染疾病,敏感菌为主要的病原体,抗生素在使用时根据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和疾病的主要特点,选择抗生素的类型。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性疾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是分析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感染疾病是医学领域的常见疾病,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在治疗时需要选择不同的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因此,感染的早期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非常重要。降钙素原的检测可以早期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预警全身严重感染,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以及疾病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降钙素原 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疾病进行治疗实验,研究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抽取90例患有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疾病的患者,让这些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对比术前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控制情况,记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有效治疗为100%,其中78人痊愈,12人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术后走访中发现仅有3人发生复发的情况。结论对90例患者的实验表明,已确诊的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疾病患者经过手术和相应抗生素等药物的治疗,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 标签: 糖尿病 肛肠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菌感染疾病当中应用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将我院43例细菌感染患者、43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以及同期入院体检的43例健康者作为A组、B组和C组,对所有入选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血液白细胞计数(WBC)做出检测,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A组、B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患者的CRP差别不大(P>0.05),但相比较非细菌感染的B组,A组的WBC较高(P<0.05)且PCT显著增高(P<0.01);43例细菌感染疾病患者的诊断中,PCT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均显著高于CRP、WBC(P<0.05)。结论相比较WBC和CRP,PCT对细菌感染患者的特异性及敏感度较高,在全身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细菌感染疾病 降钙素原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围生高危因素。方法对2013年1~12月在昆明同仁医院出生的所有患新生儿疾病的患儿共37例和1178例非感染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检验。结果增加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因素为胎龄体重低、分娩方式、产前母亲发热或感染、窒息程度、胎膜早破。结论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感染 围生期 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诊断哮喘、过敏性紫癜、荨麻疹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取2ml外周静脉血,经离心后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HP抗体,阳性即判定为HP感染,从未治疗者视为现症感染。结果本次研究的患儿HP感染率21.87%,其中过敏性紫癜的HP感染率为25%,荨麻疹的HP感染率为20%,哮喘样本量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加重或诱发此类疾病发生。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HP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