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PDCA循环提高老年患者标本留取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4月-2016年7月,共入选研究对象138例,将4、5月份纳入研究的76例作为对照组,将6、7月份纳入研究的62例作为试验组,两组均进行标本留取,对照组总结标本留取失败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结合改善措施应用PDCA循环,对比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114例留取失败的原因包括患者少或不易咳出(45.0%),护士未告知患者留的意义及方法(30.0%)、患者转科或出院(19.0%)、患者拒绝留(4.0%)、患者经常外出无法留取(2.0%)。对照组医护人员掌握情况、患者及照护者掌握情况与试验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标本留取成功64.49%与实验组留取成功82.1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可提高老年患者标本留取,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 老年患者 痰标本留取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标本未能在三天内及时留取,2小时内及时送检的原因,利用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者标本留取的及时。方法2016年3月—5月315例患者408例标本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8月283例患者372例标本作为实验组,运用PDCA循环,评价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以后,提高了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标本留取的及时,从之前的57.5%上升至81.2%,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PDCA循环有利于提高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标本留取的及时

  • 标签: PDCA循环 呼吸内科 痰标本 及时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病房通过品管圈工具的应用,制订出与正确留取标本最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标准化流程,并组织实施,最终使留取标本的正确明显提高。方法2015年1月份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将2015年1月12日—2月8日留取标本的正确设为品管圈改善前期;将2015年3月26日—5月31日留取标本的正确设为品管圈改善后的改善期和维持期。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留取标本的正确率由改善前期的0.5%提高至改善后的51.1%;在改善后维持期,提高至52.5.%,目标达标93.3%,进步104%。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呼吸科留取标本的正确,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重新制订科室标本留取相关培训流程,提升了护理内涵;同时,培养了科室护理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增加了呼吸科团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 标签: 品管圈 呼吸科 痰标本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紧随其后的科技与医疗水平更是突飞猛进的在前进。通过大量的事实可以得知,在医疗方面,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是无法取代的,而临床检验工作的发展不仅在其准确性,还在精密度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上得到了稳步的进步。正是因为临床检验工作的发展,致使临床检验标本留取在整个临床工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 标签: 临床检验标本 留取 注意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结核科住院患者标本留取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我科130例结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品管圈活动对其再次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查、查失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查及查失败组间数据差异较大,且提高了患者对查工作的满意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改善结核科住院患者标本留取情况,提高标本质量和满意度,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结核科 住院患者 痰标本留取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合格,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对比我科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前后3月的尿蛋白标本留取合格,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医疗费用。结果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后尿蛋白标本留取合格率由76.7%提高至97.1%,平均住院日下降6小时,平均住院费用下降93元/人。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的合格,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

  • 标签: 肾病内科护理品管圈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标本留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呼吸内科病区标本送检阳性的作用,为以后病区标本的采集流程方法进行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品管圈十大步骤运用于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的本科室的标本采集中,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科室标本送检阳性从73﹪提高到95﹪,同时无形成果圈愉悦感和和谐程度明显升高。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开展针对标本的采集,送检,结果回馈流程进一步优化,明显减少标本的不合格返回,从而提高了标本送检阳性

  • 标签: 品管圈 痰标本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标本送检。方法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开展以“提高呼吸内科标本送检”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手法和品管工具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标本送检低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呼吸内科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标本送检率由实施之前的70.37%提高到了83.3%,目标达成119.05%,进步28.74%。结论采用品管圈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标本的送检,进而提升送检合格,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痰标本 送检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感染科标本送检未合格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降低标本送检未合格”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感染科标本送检未合格率由改善前的27.27%降低至改善后的8.74%,。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感染科标本送检未合格效果显著。

  • 标签: 品管圈 痰标本 送检 未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降低住院患儿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质圈小组,通过QCC活动方法,针对儿科住院患儿标本采集合格低的现象,进行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制定目标、寻找原因、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住院患儿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由37.5%下降至1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患儿标本采集的不合格效果显著。

  • 标签: 品管圈 痰标本采集 痰标本采集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C小组活动在提高标本采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建立QC活动小组,分析影响标本采集合格的因素,制订可行性对策并实施,解决住院患者标本采集送检、合格低的问题。结果QC小组活动后标本送检为90.2%,合格为82.7%,患者满意度为95.9%,较活动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QC小组的活动形式能明显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是采集标本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QC小组 痰标本 采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住院患者粪便化验留取的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确定提高住院患者粪便化验留取作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住院患者粪便化验留取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讨论出改善措施。结果住院患者粪便化验留取从77.5%提高到91.9%,对策措施有效。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粪便化验留取有效。

  • 标签: 品管圈 粪便化验 留取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分析不同时间采集并培养的检验结果,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确诊的460例肺炎患者,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对标本进行采集并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经过不同时机的液采集后,经检验,晨起空腹采集液的试验组阳性准确(217/230,94.3%)显著高于无固定时间采集液的对照组(179/230,77.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正确的时间采集患者的标本并予以培养有助于检验准确的提升,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应广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及支气管分泌物标本的采集及检验方法。方法对100例液及支气管分泌物标本及检验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标本中,涂片合格标本83例(83%),不合格标本17例(17%)。在涂片合格的标本中,63例检出75株细菌,细菌检出为75.9%。在17例涂片不合格的标本中,5例标本检出7株细菌,细菌检出为29.4%。结论液及支气管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作为诊治呼吸道感染的初步依据,为临床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诊疗信息,不断提高医疗诊断水平。

  • 标签: 痰液 支气管分泌物标本 细菌学检验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 阳性。方法:将我院 2015 年 1 月~ 2016 年 12 月期间接受微生物检验 的 4337 份 临床标本选为观察对象 ,依照时间顺序 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n= 2484 , 2015 年 1 ~ 12 月)、试验组(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重点环节干预对提高临床护士标本采集认知水平和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6月—8月不合格标本采集情况,同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500名临床护士,应用自行设计的标本采集认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依据干预前收集的资料分析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从标本采集前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存储及送检三方面进行重点环节干预。干预后收集2016年9月—12月不合格标本采集情况,同时应用相同的问卷对干预后的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干预前后临床护士的标本采集认知水平及标本采集不合格情况。[结果]干预后护士对标本采集的认知评分(18.60分±1.36分)高于干预前(12.25分±3.32分),不合格标本(0.18%)低于干预前(0.61%),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加强重点环节干预,可提高临床护士标本采集认知水平,有效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目的。

  • 标签: 标本采集 重点环节 不合格标本 认知 干预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活动提升肺结核患者涂片标本采集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并对提升肺结核患者涂片标本质量的活动主题进行确认,分析统计活动前后肺结核患者涂片标本采集质量和影响因素,最终对相应整改措施进行制定和落实。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涂片标本送检合格为81.9%,显著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群活动能够促进肺结核患者涂片标本采集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痰涂片标本 采集质量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测的标本1990份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阳性的检验情况。结果经统计分析,在微生物检验的非呼吸道、呼吸道标本的阳性对比方面,相比于2016年,显然2017年的阳性减低(P<0.05)。此外,血培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明显升高(P<0.05),而大便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则没有变化。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有效分析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的作用重大,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疾病的有效依据,参考价值极大,利于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应推广运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 阳性率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