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黏液血便3月余于2005年17月19日入院。以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未及肿块,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及肛门镜检:直肠下段前壁距肛门5cm处见一1.5cm×3.0cm广基带蒂腺瘤,绒毛状、质软、易出血,指套有少量黏液血。病理检查:直肠绒毛状腺瘤伴轻中度异型增生。术前纤维肠镜诊断:直肠下段绒毛状腺瘤常。

  • 标签: 直肠类癌 直肠腺瘤 直肠绒毛状腺瘤 黏液血便 直肠下段 肛门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1月~2015年1月经结肠镜检查或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直肠30例,分析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结果30例中有5例行内镜下肿物切除术,10例行经肛门非内镜下直肠切除术,5例行经肛门直肠局灶扩大切除术,10例因肿瘤较大或应患者及其家属要求行经腹直肠切除或经腹会阴联合直肠根治术。5年生存率85.7%。结论直肠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完全切除可获良好长期生存率。

  • 标签: 直肠 类癌 手术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直肠的诊断和治疗术式选择.方法:对我院自1992年-2001年间收治的42例直肠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42例患者术前均进行直肠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良性直肠癌33例,占78.6%,恶性9例,占21.4%.30例做了经肛门局部切除或骶尾部切口局部扩大切除术,12例施行Dixon手术,术后随访5例死亡。结论:对可疑病例进行直肠镜检查和活检是发现直肠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的范围是发现直肠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方式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受累及肝转移等情况。肿瘤大小常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 标签: 直肠类癌 诊断 手术治疗 术式选择
  • 简介:摘要探讨我科近13年来诊治的5例直肠患者,讨论分析直肠的临床表现、诊断良恶性区别,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

  • 标签: 直肠类癌
  • 简介:目的分析直肠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5例直肠患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生物学特性。结果本组直肠患者:直肠指检+肠镜+活检正确诊断率可达97.8%。45例患者中42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3.3%,5年生存率93.8%。治疗:肠镜电烧1例,肛门局部切除17例,肛局部扩大切除4例,腹肠壁楔形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术22例。结论直肠癌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率低,易误诊;消化内镜为诊断直肠首选方法,结合肛诊可以提高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的首选方法

  • 标签: 直肠肿瘤 类癌瘤 诊断 外科手术 肿瘤辅助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直肠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6.5岁;临床表现以排便习惯的改变及便血为主,常伴有腹痛、腹胀;临床上〈1cm的直肠常见,应根据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直肠的术后复发率低。结论直肠具有潜在恶性,外科医生在治疗直肠时要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严格检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 标签: 直肠类癌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直肠的长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间采用内镜治疗的91例直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病理结果均为典型,均未突破黏膜下层,均未侵及周围淋巴结及血管。有80例(87.9%)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96(32.5±24.1)个月。肿瘤直径小于1.0cm的65例患者,术后无1例复发;1.0-2.0cm的25例患者,术后有3例(12%)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3个月、2年和6个月,其中1例再行Dixon术后3个月又出现肝脏转移(4%):肿瘤直径大于2.0cm的1例患者术后未见复发。本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98.0%和91.4%。结论肿瘤直径小于1cm、未侵犯肌层的直肠患者内镜下治疗长期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内镜切除 直肠类癌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ultrasonography,TRUS)对直肠的诊断及辅助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endoscopicmicrosurgery,TEM)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该院诊治并获得明确病理结果的直肠隆起性病变患者6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结肠镜、TRUS和小探头超声内镜(miniprobesonography,MPS)检查。总结直肠的经直肠超声影像学特征,并比较结肠镜、TRUS、MPS对直肠的诊断准确率。应用TRUS对上述患者行TEM术前定位、术后并发症筛查和随访。结果:直肠的TRUS影像学特征表现为黏膜下层的圆形、低回声、富血供结节,边清,内部回声均匀;TRUS对直肠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96.9%),与MPS(9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结肠镜(81.5%)(P〈0.05)。TRUS对直肠TEM的术前定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现和随访有重要应用价值。结论:TRUS对直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媲美MPS,可作为辅助TEM手术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经直肠超声 小探头超声内镜 直肠类癌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直肠癌病例的诊治分析,探索较为合适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1例局部切除后行补充手术的直肠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中位随访64个月(1~352月)。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直径与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的直径与有无肌层浸润相关(P〈0.001),肿瘤直径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肿瘤直径≤1cm时,发生肌层浸润的机率为3.6%,淋巴结转移的机率为5.4%;肿瘤直径〉2cm时,发生肌层浸润的机率为75%,淋巴结转移的机率为50%。结论对于局部切除后的直肠,如存在肌层浸润、直径大于2cm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建议应行补充根治术;如仅为局部残留,则行补充局部切除术。

  • 标签: 直肠肿瘤 类癌瘤 局部切除 补充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直肠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治疗体会。结果8例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0%。手术时间13~45min,平均手术时间(21.34±5.71)min;1例患者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停止出血;1例患者出现术后迟发性穿孔,经保守治疗后康复。1例患者剥离程度较深,达到肌层,术后出现发热,无颈部、会阴部气肿、腹肌紧张、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积液等症状,经治疗后好转,术后复查时,盆腔、腹部等均未出现肿瘤转移。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直肠的临床疗效较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直肠类癌 疗效
  • 简介:背景:直肠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目前对直径1~2cm的直肠的治疗方式尚存在争议。目的:检测Ki-67在直肠中的表达水平,探讨直肠内镜切除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确诊为直肠,肿瘤直径<1.5cm、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患者83例,分析其病例资料,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表达。结果:术前内镜超声检查显示83例患者肿瘤均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固有肌层浸润或转移,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无一例患者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肿瘤组织Ki-67均呈低表达(0.84%±0.67%),肿瘤直径<1.0cm与1.0~1.5cm组间性别、年龄、肿瘤部位、Ki-6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Ki-67指数均值0.84%为临界值分组,两组间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直径<1.5cm的直肠Ki-67均呈低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增殖不活跃。对于直径<1.5cm、无固有肌层浸润或转移、Ki-67低表达的直肠,内镜局部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直肠类癌 免疫组织化学 KI-67抗原 内镜切除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是一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60%发生在消化道,直肠发病率约占消化道20%~55%,占总发病率10%~17%[1-3]。直肠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4]。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的检出率有所提高[5],尤其是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内镜技术的兴起,直肠的内镜下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我们通过对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内镜诊断并经ESD治疗的患者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内镜联合ESD治疗在直肠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1病例报告男性,56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伴间歇性黑便5mo就诊。查体:贫血貌,腹平软,中上腹轻度压痛,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余未见明显阳性体症。胃镜检查提示胃窦小弯侧见一隆起灶,可见也个小溃疡。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于胃窦小弯侧可见一圆形充盈缺损,约5.0cm×3.5cm大小,黏膜较稀疏,拟诊胃癌收治,行胃大部切除。病理巨检:胃大部切除标本,

  • 标签: 胃类癌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