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眩惑”是王国维立于中式语境下对叔本华“媚美”的阐释,它实际上是对于美感的界定,因而“眩惑”具有美学意味,是美学范畴。此外,王国维关于“眩惑”的论述,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标榜着他崇尚典雅,推崇中庸,反对宣泄性情的诗学理念。

  • 标签: 眩惑 媚美 美感 快感
  • 简介:一百年前,中国就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伟矣哉,铁血主义之能左右世界也!"(见《东方杂志社说》——《东方杂志》1905年第九期),这是一个中国人为祝贺发生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俄国的文章的开首语。文章描述了黄种人战胜白种

  • 标签: 石钟山 家族小说 文学作品 人物性格 暴力 想像
  • 简介:<正>眩惑是王国维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但不是他的首创.先秦时代的秦穆公就曾说过:“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若视听不和,而有震眩,则味入不精,不精则气佚,气佚则不和.于是乎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有转易之名,有过慝之度.其意是说声色如果过分刺激人的生理感官,就要破坏“和”,即美的境界,引起人的不适,造成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混乱,也就是眩惑.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有两次提到过眩惑一词,都是做为审美的超利害性的对立物而提出的.认为眩惑不能引导人们的精神走向自由、高尚的美的境界,反而会把人类从美的境界中引向利害观念的计较和情欲、

  • 标签: 审美效应 小说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 精神走向 美学概念
  • 简介:在“五四”这一社会转型期,“立人”是摆在作家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作家们从理想人性、理想人格的角度探索人的新质,以对环境的否定和个性的声张表现人的抗争。并另辟蹊径,从改造国民性的角度,否定民族的旧我,呼唤新人的诞生。“五四”播下了发育不全的、伤痕累累的新的胚胎。尽管发育不全,毕竟是生命的种子。他凝聚着思想的力量,传承着真正的人的基因,他裂变着、扩展着,在成长的过程中终于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

  • 标签: “五四” 新文学 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