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是生长在眶周的扁平黄色,常见于中老年人上内侧。患者中半数以上存在血脂水平异常,7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患有或其他黄色是独立预测一般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手术切除、激光、电灼、化学剥脱、药物注射可用于治疗,但均存在复发。使用系统性调脂药物可使部分消退,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睑黄瘤 系统性疾病 冠心病 复发 综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治疗切除后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应用上松弛皮肤横行设计超长皮下蒂瓣旋转修复切除的创面。设计皮瓣的比率可达1:6-10。结果1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一例(单侧)术后2年复发,再次用相同的方法治愈。结论超长皮下蒂旋转皮瓣是修复手术切除后创面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创面较大时更有显著的指征。

  • 标签: 睑黄瘤 上睑 超长皮下蒂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皮内注射肝素钠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患者49例,采用皮内注射肝素钠,1周1次,连续治疗不超过10次。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8.2%,复发率1.3%,不良反应率5.3%。不良反应包括局部水肿、淤血、色素沉着等,维持时间较短,患者可以接受。结论 皮内注射肝素钠治疗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睑黄瘤 肝素钠 皮内注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O2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患者采用CO2激光治疗;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冷冻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1例患者中,一次治愈者31例,两次治愈者7例,三次治愈者1例,三次以上治愈者2例;对照组41例患者中,一次治愈者19例,两次治愈者11例,三次治愈者9例,三次以上治愈者2例,两组患者治疗次数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2激光治疗具有安全、快速的特征,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O2激光 睑黄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用眼轮匝肌推进皮瓣结合重成形术修复切除缺损的效果。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院行切除术女性患者38例,年龄40~58岁,平均53岁。依据上皮肤松弛情况设计重线,切除后,将眼轮匝肌皮瓣推进修复病变处缺损,最后行重成形术。38例患者随访1~18个月,皮瓣愈合良好,重形态自然。眼轮匝肌推进皮瓣结合重成形术治疗病变的同时兼具美容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睑黄瘤 眼轮匝肌肌皮瓣 推进皮瓣 重睑成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眼轮匝肌蒂皮瓣联合上皮肤松弛矫正术一期修复较大切除术后上前层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上较大患者14例共23只眼,年龄41~68岁,平均52岁。根据位置和上皮肤松弛情况设计2条重线,以标记拟切除组织。彻底切除,根据缺损大小,将拟切除组织设计成以上方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推进修复缺损,最后行重成形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4例23只眼皮瓣均成活,均获3~24个月随访,见皮瓣色泽、质地正常,无明显臃肿,术区切口瘢痕不明显,重形态自然,效果满意。无一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利用上松弛组织设计以上方眼轮匝肌为蒂的改良皮瓣联合上皮肤松弛矫正术进行修复,可修复上较大切除后的眼睑前层缺损,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在确切去除病灶、减少复发的同时,改善眼睛形态、避免皮瓣术后臃肿等并发症。

  • 标签: 外科皮瓣 眼睑肿瘤 上睑皮肤松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是累及眼睑的常见病,以微黄色的斑丘疹或斑块为特点,最初在内眦部,进行性发展可累及整个眼周。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真皮浅中部的巨噬细胞胞浆吞噬脂化的胆固醇。皮损明显影响

  • 标签: 睑黄瘤 激光治疗 黄瘤病 皮损 开关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眼睑临床经验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眼睑,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治疗53例,一次治疗后的治愈率为94.3%,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为5—14天,平均9天,无感染、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新生瘢痕等较严重并发症。结论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疗效确切,操作精细,层次分明,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睑黄瘤 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中使用板腺按摩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计算目标即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参与诊治的54例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依据双盲法划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干预)和实验组(27例,板腺按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合计值、BUT、LMS、FLS与对照组数据对比,指标之间显示统计学验证意义(P<0.05)。结论板腺按摩使用在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中有利于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睑板腺按摩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 护理效果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主因躯干、四肢突然起皮疹1月,于2011年2月就诊。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突然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橘黄色丘疹,以上肢伸侧、背部为重,逐渐增多,无自觉症状。患者平素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查体:

  • 标签: 黄瘤病 发疹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提肌前徙在修复重术后宽重伴上下垂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的重术后宽重伴上下垂患者,在矫正宽重手术中,解剖复位各组织结构,并应用上提肌前徙矫正宽重患者的上下垂畸形。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让医生、患者和第三方对比术前和术后6个月以上照片,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三方都满意为显著有效,两方满意为有效,一方满意为一般,都不满意为差。结果共纳入98例患者,女性95例,男性3例;年龄18~49岁,平均24.5岁。双侧宽重同时矫正68例,单侧宽重矫正30例,共行166侧上眼睑手术,其中轻度上下垂102侧,中度上下垂64侧。术后效果评价:显著有效90例,有效5例,一般3例,无效果差患者,疗效满意度为96.9%(95/98)。结论在宽重修复手术中,上提肌前徙是宽重修复中的重要步骤,可以有效矫正宽重患者的上下垂畸形。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宽重睑 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前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经下结膜入路摘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眼眶内海绵状血管患者,术前经眼CT或MRI联合眼部多普勒超声检查已经确认。位于鼻下、颞下及正下方肿瘤采用外眦角切开联合下结膜入路;对于眶内侧及鼻上方肿瘤采用外眦角切开联合下结膜入路及泪阜处结膜入路,减轻眶内压力,便于暴露肿瘤.结果20例眼眶内海绵状血管全部完整取出,无并发症出现,无瘢痕形成,眼部美观。结论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经下结膜入路摘除,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基本无瘢痕形成,美容效果好。

  • 标签: 下睑结膜入路 眼眶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背景上退缩是指上上提超过正常的覆盖角膜上缘1~2mm的位置,多见于上下垂的过度矫止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以往多采用提上肌-Muller肌延长术进行矫正,但存在难操控性及矫正不全。采用板前组织形成隔离瓣来延长提肌、矫正回缩的创新方法,矫正更加精密彻底。

  • 标签: 矫正术后 上睑退缩 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 延长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术致重过宽的修复要点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佛山市顺德贝尔美美容医院美容外科对28例女性患者(年龄27~48岁,平均35岁)不满意重术后过宽的重宽度进行测量,宽度6.5~12.0 mm,平均8.59 mm。单纯性重过宽的修复方法主要是粘连松解,降低宽度。复杂性重过宽的修复方法包块粘连松解降低宽度,同时行脂肪移植填充或眶隔脂肪转移或上提肌缩短或上提肌腱膜前徙固定术或上退缩矫正术等。结果28例重过宽修复后,重宽度明显变窄,重自然度、对称性、上凹陷、角膜暴露率明显改善。26例效果满意,1例皮肤薄、弹性差、效果欠佳;1例自觉重偏窄,要求调宽。结论明确重过宽临床特征对确定手术方案、手术项目、术前与患者沟通以及咨询有参考意义。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重睑术 重睑过宽 重睑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