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本文对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在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和创新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使用到的砂轮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砂轮机的安装及技术要求、砂轮机的安全使用和安全管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对保证使用该设备的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工程训练 砂轮机 安全
  • 简介:摘 要: 我公司轮转车间有两台商务轮转印刷机 ,一台海德堡商务轮转 ,是有轴联动;一台是高斯商务轮转(以下简称 C+),是无轴联动;自 2010年以来 C+四个印刷单元有不同程度的飞版现象, 2013自己亲自参加了 C+黄版单元上下版滚筒、黑版单元下版滚筒版气囊的更换工程,此次维修解决了 C+飞版的现象。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柔性化制造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中小结构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结构件品种较多,为小批量混线生产。本文主要对这些中小结构件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的柔性高效装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数控加工工件装的不足,利用柔性化设计对这些不足进行完善,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柔性化设计的实际应用,使工件装准备所需时间有所缩短,相关设备的利用效率有所提升。

  • 标签: 工件 加工技术 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复合手术室内采用多枚动脉瘤塑形闭大脑中动脉(MCA)复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MCA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复合手术室内行单侧翼点入路开颅手术,术中采用多枚动脉瘤塑形闭动脉瘤。13例患者中,7例为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者4例,Ⅲ级者1例,Ⅳ级者2例;6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患者。13例患者共19个动脉瘤,其中5例为双侧MCA单发动脉瘤,1例为单侧双发MCA动脉瘤,其余7例患者为单发MCA动脉瘤。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即刻栓塞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标准评估临床预后。结果13例患者19个动脉瘤均成功闭,共采用动脉瘤60枚,每个动脉瘤采用1~6(3.3±1.6)枚。动脉瘤闭后,术中造影复查显示4个动脉瘤闭不全(Raymond分级Ⅱ级),2例载瘤动脉狭窄,经调整动脉瘤后,所有动脉瘤均完全不显影(Raymond分级均为Ⅰ级),载瘤动脉瘤无狭窄。仅1例患者因动脉瘤瘤壁上发出的分支闭塞,术后发生基底核区梗死,有轻偏瘫。出院时mRS 0分10例,2分2例,5分1例。13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mRS 0分10例,1分2例,4分1例。复查造影6例,动脉瘤均无复发。结论复合手术室内采用多枚动脉瘤塑形闭MCA复杂动脉瘤疗效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多瘤夹塑形 复合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伴自发性门分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行金属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的合并自发性门分流的32例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止血,组织胶中位使用量为3.8 mL。静脉曲张根除或基本消失9例,静脉曲张改善23例。术后72 h、7 d、14 d及6周均无再出血,无异位栓塞发生。结论金属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伴自发性门分流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自发性门体分流 组织胶 金属夹
  • 简介:摘要: 中国面点制作技术和中国菜肴一样,都要求色、香、味、型俱佳,中式面点的形态变化取决于采用了独特的成形技法,成形它可以决定制品形态美观,改善了面坯质地,更体现中式面点独有的特色。 关健词:独特面点技法、制法、剪制法、立塑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钨极氩弧焊是有色金属焊接中应用最广泛的焊接方法,也是焊接质量最好的焊接方法之一。钨极氩弧焊的使用在焊接过程中达80%以上。为保证钛、锆、镍基合金等特种金属构件的焊接质量,焊接过程中需使用三路氩气作为焊接和保护气体,每月氩气耗用量较大,氩气费用是生产成本的一项重要支出。现有焊接使用的焊枪及保护罩所用氩气都是通过软管与管道气连接,软管与管道气之间连接流量阀,通过流量阀控制气源的开关。实际施焊过程中如需中断焊接操作,施焊人员往往忽视关闭阀门,造成氩气流失,既增加生产成本,又易造成氩气富集而不利于员工职业健康保护。为改善现有焊接设备和气体保护装置不足,降低焊接成本,提高效率。

  • 标签: 碳钢管 氩弧焊 夹钨问题分析 工艺改进
  • 简介:摘要: 某主变大修过程中,发现主变件绝缘降低。铁芯件绝缘降低往往预示着内部(特别是底部)绝缘在恶化,特别是局部绝缘的下降还不容易发现,这将严重威胁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详细介绍从发现缺陷到解决的全部过程,为今后处理类似缺陷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 标签: 夹件 绝缘 受潮 分析 处理
  • 简介:摘要在显微外科手术中微血管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微血管的研发及相关性血管损伤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从微血管引起的相关血管损伤的角度出发,从损伤评估方法、血管特性和血管损伤关系、血管损伤后修复以及微血管研究进展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根据目前研究现状而进行展望。

  • 标签: 微血管夹 血管损伤 夹持性损伤 止血 显微外科器械
  • 简介:摘要:目前,配网不停电作业地电位剪、接火需两人配合进行作业,杆上作业耗时较长,对体力要求高。本文通过对配网不停电地电位剪、接火作业的工具、设备、作业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J型线安装工具,该J型线安装工具解决了J型线无法通过绝缘操作杆安装的难题,降低了J型线的安装要求,与其他的作业方法相比能实现单人作业,减少了人力成本,并节省1/2的作业时间,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J型线安装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氧化锌避雷器是具有良好保护性能的避雷器。利用氧化锌良好的非线性伏安特性,使在正常工作电压时流过避雷器的电流极小(微安或毫安级);当过电压作用时,电阻急剧下降,泄放过电压的能量,达到保护的效果。这种避雷器和传统的避雷器的差异没有放电间隙,利用氧化锌的非线性特性起到泄流和开断的作用。而氧化锌避雷器在使用的时候每年都需要对其进行带电检测,以便于保证氧化锌避雷器的正常使用。

  • 标签: 避雷器 带电检测 试验线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吲哚菁绿(ICG)荧光造影辅助下多瘤组合闭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8例MCA M1段分叉处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和动脉瘤的解剖部位分为经典分叉型、M1主干分叉型、M2主干分叉型、M1并单侧M2主干分叉型和多干分叉型,在荧光造影辅助下采用多瘤组合闭技术,对各型患者接受显微手术治疗后的疗效进行GOS评分和对比分析,患者的GOS评分为术后6个月经门诊或电话随访确定。采用χ2检验以确定动脉瘤各分型的临床预后及其与不同闭方法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8例MCA M1段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术后6个月GOS评分为4~5分62例,2~3分14例,死亡2例,良好率为79.5%。其中20例经典分叉型中预后良好占90.0%(18/20);23例M1主干分叉型中,死亡1例,预后良好占82.6%(19/23);18例M2主干分叉型中,预后良好占83.3%(15/18);10例M1并单侧M2主干分叉型中,预后良好占60.0%(6/10);7例多干分叉型中,死亡1例,预后良好占57.1%(4/7)。随访发现脑积水2例,肌力≤3级的偏瘫5例,语言障碍2例,认知障碍1例。此外,不同的动脉瘤分型对应的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动脉瘤指向,了解MCA的解剖,在荧光造影辅助下准确评估动脉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应用多瘤组合闭技术治疗MCA M1段分叉处动脉瘤可防止瘤颈残余并避免损伤分支血管,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荧光造影 分叉部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 蒸汽套管伴热,内管介质为工艺物料,外管介质为蒸汽,在两管之间的空隙中通过蒸汽介质,加热内管,传热量大,不仅可以起保温作用,还可以使管内保持一定温度或提高到一定温度。此 技术 套管形式为内管焊缝隐蔽型,内外管都焊接在法兰上,施工复杂,不论直管段上还是三通、弯头处,都要预留 1 ~ 2处两半壳位置,以便于内管试压后,再焊接外管预留处的两半壳管。

  • 标签: 化工装置 工艺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吻合(over-the-scope clip,OTSC)技术在胃瘘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1月在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使用OTSC治疗的12例胃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瘘口充分控制后实施治疗。结果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52.5±13.9)岁,共实施15次OTSC治疗,均操作成功。5例患者1周后复查造影,瘘口完全愈合;5例患者1周后造影局部少许渗漏,给予纤维蛋白胶封堵后取得瘘口自愈;2例袖状胃切除术后患者未能取得成功,后又分别行1次及2次OTSC闭,仍未获得胃瘘治愈,最终行手术治愈。结论OTSC是治疗胃瘘的一种有效手段,充分控制瘘口周围的感染后早期使用可提高OTSC成功率,局部瘢痕化、黏膜外翻则会影响OTSC治疗效果。

  • 标签: 胃瘘 腹腔感染 内镜吻合夹
  • 作者: 周典 李晓柠 潘仑 武浩然 钟红 杨智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00;湖南爱尔眼视光研究所,长沙 410000,湖南爱尔眼视光研究所,长沙 410000;湖北科技学院爱尔眼视光学院,咸宁 437000,湖南爱尔眼视光研究所,长沙 410000,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00;湖南爱尔眼视光研究所,长沙 410000;湖北科技学院爱尔眼视光学院,咸宁 437000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云"(杭州镜之镜公司)对不同年龄层、不同屈光状态患者进行习惯阅读距离测定。基于习惯阅读距离计算近附加值(ADD),与传统法ADD进行比较,评价"云"辅助老视验配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以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名义向社会招募的28~60岁矫正视力正常的受检者181例。受检者经框架眼镜矫正后,通过传统方法测试ADD,并利用"云"客观监测习惯阅读距离,进一步计算"云"法ADD。以年龄40岁为界,将受试者分为老视前组(<40岁)和老视组(≥40岁);以等效球镜-0.50 D为界,将受试者分为近视组(屈光度<-0.50 D)和正视组(屈光度为-0.50~+0.50 D),采用析因设计分析年龄及屈光度对习惯阅读距离的影响,应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评价传统法ADD与"云"法ADD的一致性。结果:在所有受检者中,老视组习惯阅读距离大于老视前组[(0.37±0.06)m vs. (0.38±0.06)m,F=5.51,P=0.02],习惯阅读距离不受屈光状态影响(F=1.48,P=0.23);"云"法ADD与传统法A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15),且呈现高度相关性(r=0.74,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方法的平均偏差仅为-0.08 D。结论:习惯阅读距离受老视状态影响,"云"法ADD与传统法ADD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云"辅助老视验配是一种客观、准确的个性化老视验配方法。

  • 标签: 老视 近附加 "云夹"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