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娩会对产妇产生严重的疼痛,许多产妇希望在分娩过程中进行疼痛管理,但分娩镇痛有其医学适应证。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产妇的要求是一个充分的医疗指征,以减轻分娩期间的疼痛。硬膜外镇痛越来越多被用于分娩中的疼痛缓解。母乳喂养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母乳喂养对婴儿在短期和长期内的益处现在已得到充分证实。尽管目前分娩时已广泛使用硬膜外镇痛,但产科和麻醉提供者尚未就分娩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达成共识。本文旨在阐述分娩时镇痛与母乳喂养的关系。

  • 标签: 硬膜外镇痛 母乳喂养 分娩阵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通过硬膜外针直接注射与硬膜外导管注射局部麻醉药两种方式对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9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80例健康待产妇,年龄(27.1±3.0)岁,年龄范围为20~32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针组和硬膜外导管组,每组40例。通过硬膜外针与硬膜外导管分别对两组产妇进行分娩镇痛,记录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及对产妇与胎儿的影响。结果硬膜外针组最终有36例产妇纳入研究,硬膜外导管组最终有35例产妇纳入研究。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针组疼痛缓解时间[(9.27±5.40)min]与感觉达到平面T10的时间[(7.35±4.76)min]均快于硬膜外导管组[(12.12±4.12)min、(11.00±3.3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与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针麻醉镇痛效果和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均优于导管麻醉,且不影响分娩镇痛质量,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膜外针 硬膜外导管 镇痛起效时间 麻醉
  • 简介:摘要:临床常见癫痫,属于慢性病,患者具备多种多样临床表现,病情较为复杂,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若未能及时控制患者病情,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当前由于人们缺乏癫痫疾病正确认知,患者不能获得及时有效治疗,导致难治性癫痫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增加了疾病防治难度。因此,应积极运用中药穴位敷治疗癫痫的方法,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中药穴位 贴敷 治疗癫痫
  • 简介: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译暖脐膏穴位敷对减轻产后宫缩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的产妇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40例在顺产后3小时或剖宫产后3小时给予穴位敷译暖脐膏治疗,对照组40例按照常规处理,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宫缩疼痛的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后宫缩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译暖脐膏穴位敷能减轻产后宫缩痛,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减轻产后焦虑,同时对肠胃蠕动功能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提早恢复饮食,促进优质蛋白的吸收,增加母乳喂养率,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康复中常规药物联合译暖脐膏穴位敷治疗对患者健康恢复的作用,分析对患者康复起到的作用以及减少人工流产术所致的阴道流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辅助恢复,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联合译暖脐膏穴位敷治疗,探讨其在人工流产术后康复的作用以及减少人工流产术所致的阴道流血的效果。结果:常规药物联合译暖脐膏穴位敷治疗可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出血、疼痛等症状的发生。结论:常规药物联合译暖脐膏穴位敷治疗较单纯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佳,有利于行人工流产的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而与临床关系最密切,人们所熟知的血型是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 标签: 熊猫血 特点 坏处
  • 作者: 贺纯静 蒋宗滨 段自坤 杨立强 林学武 宁杰 维拉 李仁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贵阳市 550002,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南宁市 530007,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5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安徽省蚌埠市 233004,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昆明市 65003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乌鲁木齐市 830000,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
  • 简介:摘要硬膜外阻滞疗法是临床疼痛诊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对许多疼痛和疼痛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本共识由国内知名疼痛学专家共同编写,主要介绍硬膜外阻滞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疗效评估等内容,旨在帮助疼痛科与麻醉科医生更好地运用硬膜外阻滞疗法。

  • 标签: 镇痛,硬膜外 神经传导阻滞
  • 作者: 陈燕妮 刘涛 徐慧香 吴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201999,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201999,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 20199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医科 20009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宣肺利咽穴位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月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穴位敷宣肺利咽。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采用肺功能仪测定FEV1和最大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 PEF),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59/60)、对照组为86.7%(52/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38)。治疗后,观察组FEV1[(1.61±0.22)L比(1.30±0.19)L,t=8.261]、PEF[(122.93±14.49)L/min比(103.05±12.06)L/min,t=8.168]均高于对照组(P<0.01);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缓解、肺啰音消失、咽部正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851、15.667、12.387、8.746,P值均<0.001);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656、4.667,P值均<0.01),CD8+水平低于对照组(t=5.149,P<0.01)。结论宣肺利咽穴位敷可有效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及临床疗效。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儿童 宣肺利咽贴 穴位贴敷疗法 免疫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硬膜外阻滞麻醉在产妇进行无痛分娩中的应用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产妇作为研究病例,将其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都有27位患者,将静脉麻醉下进行无痛分娩的27名产妇作为A组,将在硬膜阻滞麻醉下进行无痛分娩的27名产妇作为B组。将阵痛显效率、自然分娩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作为研究观察的指标。结果:A组的镇痛显效率、自然分娩率低于B组,并且P0.05,该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在进行无痛分娩时使用硬膜阻滞麻醉能够有效的减小痛感并且能够增加自然分娩的成功率。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并发症 无痛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EA硬膜外镇痛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5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评分法将产妇划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29例。对照组不实施镇痛分娩,研究组实施PCEA硬膜外镇痛,观察分析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分娩方式情况。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结论:为产妇进行自控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镇痛,可以加速第一产程活跃期进程,减少剖宫产率,利于产妇顺利生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PCEA 硬膜外镇痛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 : 在生产效率在稳定的情况前提下采用仿真方法分析贴片生产线绩效,提高贴片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寻找新的优化方法。

  • 标签: 电子装配 效率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利用肌内效提高跳跃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校运动员,按照性别分为两组。两组采用相同扎方式,分别测试扎前后立定跳远距离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扎后均有较明显的跳跃距离增加,但两组之间增加距离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利用肌内效可以提升男女运动员的跳跃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末梢以及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有60名,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分别对60名观察对象进行末梢与静脉的采集,并对不同采集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静脉WBC、RBC、Hb、Hct、MCV、PLT及MCHC检测值与末梢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MCH两种血液标本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在WBC、RBC、HGB等指标的检验上,即刻检验与6h后检验差异不明显(p>0.05),在PLT指标的检验上,即刻检验结果要高于6h后检验(p<0.05)。结论:末梢以及静脉均可实现血常规检验的检验目标,但是静脉检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检验稳定性,更值得作为首推方案。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及母亲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方法: 研究时段 2019 年 7 月到 2020 年 7 月 ,以 本院收治的 500 例分娩产妇 作为研究对象,将 500 例产妇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250 例,对照组未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产妇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比 2 组孕妇产程时间、催产素的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 1 min 及 5 min 的 Apgar 评分 。 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 P < 0.05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 87.60% ,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 86.00% ,组间差异性对比: P 值< 0.05 。观察组 和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 (P> 0.05); 观察 组催产素使用率高、产钳助产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 从一定程度上会延长产妇的产程时间,但是不会对产妇的分娩结局产生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可能影响第二产程 , 增加阴道助产率。

  • 标签: 硬膜外分娩镇痛 分娩结局 母婴健康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中医治疗方式对行硬膜外麻醉术后疼痛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将 11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和参照组,其中实验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有患者 73例,参照组有患者 44例。实验组根据病情程度可划分为轻症组、中症组和重症组。三组治疗方式分别为镇痛 1号方、镇痛 2号方,镇痛 2号方。参照组均给患者应用曲马多对症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均不存在明显对比差异, 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轻症组: 1.47±0.01),(中症组: 2.21±1.12),(重症组: 2.34±0.25)相较于参照组( 4.12±0.78)明显较低,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 P<0.05。结论:对行硬膜外麻醉术后出现后背疼痛症状的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式,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感。

  • 标签: 硬膜外麻醉术 后背疼痛 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