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牙龈出血采用碘酊棉球填塞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7月本院92例牙龈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碘酊棉球填塞法治疗),各46例,对比分析两组止血疗效与止血时间。结果:研究组止血疗效明显更高,止血时间更短,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牙龈出血 碘酊棉球填塞法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温烧灼封闭下泪小点治疗重度水液缺乏型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使用人工泪液和局部抗炎保守治疗后疗效不佳的重度水液缺乏型干眼患者29例(58眼)。根据是否患有干燥综合征分为2组:干燥综合征干眼(SS)组17例(34眼)和非干燥综合征干眼(非SS)组12例(24眼)。采用高温热烧灼封闭双眼下泪点,记录泪小点烧灼前2个月、1 d及烧灼后2周、2个月时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结果。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2组烧灼前各项干眼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烧灼后2周和2个月与烧灼前1 d比较,SS组OSDI评分、TBUT及F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58,P<0.001;F=49.45,P<0.001;F=34.07,P<0.001);非SS组OSDI评分、BUT、FL评分及SⅠ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9,P<0.001;F=72.83,P<0.001;F=47.44,P<0.001;F=28.35;P<0.001),但SS组SⅠ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烧灼2个月后,非SS组OSDI评分、TBUT、FL评分、SIT值均较SS组改善更明显(t=2.22,P=0.04;t=-3.32,P<0.001;t=2.90,P=0.01;t=-4.00,P<0.001)。SS组和非SS组均未发生明显眼部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泪道再通,再通率为5.2%。结论:下泪小点烧灼封闭治疗重度干眼可改善重度干眼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简单、经济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非干燥综合征干眼患者效果更佳。

  • 标签: 高温烧灼 泪小点封闭 干燥综合征 干眼
  • 简介:摘要目的与直肠黏膜纵行折叠加硬化剂注射术对比,评价内镜下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治疗直肠内脱垂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东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内脱垂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肠黏膜纵行折叠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治疗。对照组2例患者失访,最终3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18个月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6、12、18个月便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2.0±0.2)分vs (2.2±0.3)分,(1.5±0.1)分vs (1.9±0.2)分,(0.7±0.1)分vs (1.7±0.1)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73、11.841、48.474,P均<0.001)。结论内镜下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治疗直肠内脱垂操作简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长期疗效远优于直肠黏膜纵行折叠加硬化剂注射术。

  • 标签: 直肠内脱垂 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 直肠黏膜纵行折叠 硬化剂注射术 便秘症状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与直肠黏膜纵行折叠加硬化剂注射术对比,评价内镜下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治疗直肠内脱垂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东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内脱垂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肠黏膜纵行折叠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治疗。对照组2例患者失访,最终3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18个月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6、12、18个月便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2.0±0.2)分vs (2.2±0.3)分,(1.5±0.1)分vs (1.9±0.2)分,(0.7±0.1)分vs (1.7±0.1)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73、11.841、48.474,P均<0.001)。结论内镜下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治疗直肠内脱垂操作简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长期疗效远优于直肠黏膜纵行折叠加硬化剂注射术。

  • 标签: 直肠内脱垂 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 直肠黏膜纵行折叠 硬化剂注射术 便秘症状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内镜CO2激光烧灼术(endoscopic CO2 laser cauterization, ECLC)及颈部开放术式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 CPSF)的疗效及利弊。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初治CPSF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18~672(194.17±141.18)个月。采用连续入组方式分为内镜组和开放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治疗。内镜组采取ECLC术式,开放组采取颈部开放术式(支撑喉镜检查+梨状窝瘘瘘管切除+喉返神经解剖+/-喉上神经外侧支解剖+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日、颈部美容评分,并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和治愈率。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随访。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日均小于开放组 [(27.4±5.5) min对(105.8±52.5)min,(0.6±0.5) ml对(33.6±41.5)ml,(1.7±0.9)分对(4.6±0.7)分,(5.9±2.9)d对(8.9±3.3)d,t值分别为-9.400,-5.031,-16.199,-4.293,P值均<0.01];内镜组颈部美容评分大于开放组[(9.9±0.4)分对(5.8±0.9)分,t=25.847, P<0.01]。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7.5%,3/40)与开放组(15.0%,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 P>0.05)。首次治疗后3个月,内镜组治愈率(82.5%,33/40)明显低于开放组(100.0%,40/40),χ²=5.64, P<0.05。随访时间为末次治疗后12个月,完成随访80例,失访0例。随访期间内镜组的治愈率(97.5%,39/40)与开放组(100.0%,40/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各有利弊,与颈部开放术式比较,ECLC操作简单、可重复操作、术时短、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确切,可作为初治和烧灼后复发CPSF治疗的首选。但ECLC受制于一次烧灼闭合率偏低、闭合后可能复发的风险,现阶段仍无法完全取代颈部开放术式。

  • 标签: 先天畸形 鳃裂瘘管 内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