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可对脑白质纤维束、骨豁肌和乳腺等组织器官行三维重建的新方法,首推磁共振弥散张量技术,它主要用来评价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是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深入广泛使用。本文就磁共振弥散张量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及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原理 临床应用 前景
  • 简介:摘要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多种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心肌组织特征乃至能量代谢。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弥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SI)在内的弥散成像技术一直是CMR最具挑战性及目前尚未常规成熟开展的检查技术,尤以DTI及DSI为甚。本综述将重点阐述DTI及DSI的基本技术及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进展。

  • 标签: 心血管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临床应用 弥散频谱成像
  • 简介:弥散张量技术(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唯一无创性反映活体组织水分子交换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病理改变情况。本文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就DTI的成像原理及其在CIS的超早期诊断、准确定位、病情进展的评估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卒中
  • 简介:摘要强迫症是一种反复出现强迫行为或者是强迫观念等症状的一类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表明可能与脑白质结构的相关改变有关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弥散张量(DTI)逐渐应用于强迫症的检查与治疗之中,本文就DTI在强迫症患者脑区病变成像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强迫症 弥散张量成像 FA
  • 简介:【摘要】目的:磁共振弥散张量用于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本文选取54例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临床诊断鉴别的时间为:2020年12月--2022年7月,54例脑膜瘤患者中包括良性46例、恶性8例,临床诊断鉴别中,均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获取ADC值和FA值,探究在脑膜瘤疾病诊断鉴别中磁共振弥散张量的应用价值。结果:良性ADC值比较,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之间,P<0.05,良性脑膜瘤患者FA值比较,瘤周蛋白与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之间差异显著(P<0.05),恶性组与良性组对比结果相同。肿瘤实质区ADC值良、恶性脑膜瘤,P<0.05,良、恶性脑膜瘤周白质FA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膜瘤良性和恶性鉴别中,FA值和ADC值对比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诊断鉴别的依据。

  • 标签: 脑膜瘤 诊断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Diffusion Transformation Imaging, DTI)对颅脑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参与到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是来自我院在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共计70例患者,所有患者的检查方式均是DTI,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70位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在颅脑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准确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方法。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颅脑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弥散张量(DTI)技术测定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脊髓最大压迫节段(MCL)的弥散信号,分析术前至术后5年的DTI参数同患者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37例手术治疗的CSM患者临床资料,使用DTI对MCL进行研究。比较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前至术后5年CSM患者弥散指标变化[各向异性(FA)]和患者临床功能评分,包括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每个随访点采集相关数据,并观察MRI T2加权像(T2WI)中是否可观测到脊髓髓内高信号。对比术前和术后随访节点的变化,并分析FA值和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最终37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55±10)岁,男14例,女2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髓性症状改善明显。术后3个月mJOA相较术前平均改善(2.62±1.41)分(P<0.001),FA值平均改善(0.14±0.11)(P<0.01),且mJOA和FA值在术前及术后两年各随访节点相互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MCL节段,术前及术后FA值和mJOA评分呈正相关(rs=0.770、0.729,均P<0.01)。mJOA同NDI和VAS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DTI可敏感地反映脊髓功能的改善,可作为预测及评价CSM脊髓功能障碍状态的重要工具。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固定融合术 长期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技术在小儿精神发育迟缓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分别对16例脑发育迟缓儿童及12例发育正常组儿童进行常规MRI及DTI扫描。测量5个深部脑白质(内囊后肢、内囊前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视放射)与4个浅部脑白质(额叶、颞叶、枕叶皮层下脑白质、半卵圆中心)感兴趣区的FA值,对2组每个部位的FA值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脑发育迟缓组患儿浅部脑白质及深部脑白质(胼胝体膝部、视放射)FA值低于对照组,P<0.05;内囊后肢、内囊前肢及胼胝体压部FA值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TI能反映脑发育迟缓患儿轻微的脑白质细微结构的损伤,为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早期定量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发育迟缓 磁共振 扩散张量成像 FA值
  • 作者: 王向东 王引言 江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50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岛叶是脑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其位置深在,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纤维束,与情感、记忆、内脏感觉与运动、语言等多种功能相关,同时脑胶质瘤本身具有极强的侵袭性,因此岛叶胶质瘤患者极易出现功能障碍。近年来,影像学检查技术发展较快,磁共振弥散张量(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岛叶胶质瘤的诊治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对应用于岛叶胶质瘤的DTI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技术在小儿精神发育迟缓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分别对16例脑发育迟缓儿童及12例发育正常组儿童进行常规MRI及DTI扫描。测量5个深部脑白质(内囊后肢、内囊前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视放射)与4个浅部脑白质(额叶、颞叶、枕叶皮层下脑白质、 半卵圆中心)感兴趣区的 FA 值,对2组每个部位的FA 值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脑发育迟缓组患儿浅部脑白质及深部脑白质(胼胝体膝部、视放射)FA值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DTI 能反映脑发育迟缓患儿轻微的脑白质细微结构的损伤,为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早期定量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发育迟缓 磁共振 扩散张量成像 FA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DTI)及纤维束成像(DTT)诊断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胶质瘤患者为对象。接受DTI及DTT检查,分析其诊断胶质瘤分级的价值。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FA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12例低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的整体形态多数较为完整,白质纤维束表现为受压、偏移8例,部分中断4例。18例高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明显破坏。结论  磁共振DTT及DTI有助于评价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同时可清楚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 标签: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脑胶质瘤分级
  • 简介:1994年,Basser等首次提出磁共振弥散张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的概念,它可研究脑白质纤维的微观结构及形态结构,探测白质纤维束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变化,并利用多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yography,DTT)是基于DTI上的一种新的可视化成像技术,是目前唯一可在活体上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性成像方法。DTI及DTT可清晰显示神经纤维束生理和病理的各向异性和构象特征,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定性与分级、预后评估、制订治疗方案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并取得很大成就。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应用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脑白质纤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技术显示不同时期青光眼视放射神经变性的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青光眼早、晚期及正常对照组各15例行视觉通路DTI检查。分别测量左右两侧视放射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anisotropy,FA)、平均弥散率(meandiffusivity,MD)、平行扩散率(axialdiffusivities,λ//)和垂直扩散率(radialdiffusivities,λ⊥),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病变组与对照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青光眼患者视放射FA值、λ//值轻度降低,MD值轻度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λ⊥值显著升高(P=0.033);晚期青光眼患者视放射FA值、λ//值显著降低(P=0.000,P=0.028),MD值、λ⊥值显著升高(P=0.043,P=0.000)。晚期青光眼较早期青光眼视放射FA值显著降低(P=0.000),λ⊥值显著升高(P=0.001),MD值升高,λ//值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技术可以多参数显示不同时期青光眼视放射的神经变性,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严重程度,FA值和λ⊥值较MD值和λ//值更能敏感地反映视放射的损害。

  • 标签: 原发性青光眼 扩散张量成像 视放射
  • 简介: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iffusiontenso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DTI)是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MRI)技术。DTI通过测定水的弥散,提供脑组织的微细结构和生理学信息,尤其对脑白质有很高的敏感性,可在体显示脑内的白质纤维束。因此,DTI为脑发育和脑认知功能的研究、脑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脑部手术的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客观的、非侵袭性的检测方法。1DTI应用中的一些概念和技术弥散张量的定量参数用D来表示,是由每一个体元(voxel)计算得来的。弥散张量迹[traceofdiffusiontensor,Trace(D)]是通过在x、y和z轴方向测量的表面弥散系数平均计算得出的,用来测量水的定向平均弥散率(meandiffusivity,),即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 神经疾病 精神疾病 DTI
  • 简介:目的应用扩散张量(DTI)来进一步评价小儿脑疾病,探讨DT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患各种脑病的小儿进行MRI检查,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为生后3天至11岁(平均年龄4.8岁)。采用PhilipsInteraAchieva3.0Tesla的超导MRI仪,用回波平面成像(EPI)的DTI技术,b为800s/mm^2,15个方向。观察彩色分数各向异性(FA)图和三维彩色编码图。结果15例患儿中,发育畸形2例,分别是胼胝体发育不良、巨脑回;脑室旁白质软化(PVL)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脑软化2例;脑积水1例。在巨脑回病例,常规MRI见右侧脑回发育不良,呈巨脑回畸形,右侧脑室扩大,在DTI上见右侧病变区白质束明显较对侧少。胼胝体发育不良病例在DTI张量图见胼胝体菲薄。在PVL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例均可见白质纤维束在放射冠颜色混杂,方向性混乱。脑软化病例可见白质纤维束部分中断。在脑积水病例可见白质束受压推移。结论DTI能够显示白质束的走向、绕行、交叉及推挤、中断等异常,可能对今后评估小儿脑病的预后转归有帮助。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 各向异性 儿童
  • 作者: 冯艺麒 侯雪勤 肖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认知发育与学习记忆障碍转化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14
  • 简介:摘要磁共振扩散张量(DTI)是在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观察水分子弥散运动的新的MRI技术,具有可以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特性,对神经纤维束走行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是目前在活体水平显示轴索结构的成像方法之一。具有无创伤,检查迅速等优势。DTI可以提供更多解剖信息以识别细微的神经异常,其合理的使用在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旨在通过概述DTI在脑损伤中的应用情况和最新进展,以期为DTI在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束 脑损伤 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技术(MRI)联合弥散张量(DTI)用于评估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80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参照相关标准并结合格拉斯哥评分(GCS)评价颅脑损伤程度,将轻度患者纳入轻度组(33例)、其余纳入中重度组(47例);纳入同期健康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纳入对象在入院当天接受头颅MRI检查,记录受检者基线资料,观察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MRI检查各序列表现及出血灶检出数,分析MRI联合DTI评估患者病情的价值。结果各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患者额叶、颞叶、胼胝体、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出血灶检出数量均少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9、19.270、48.901、23.003、10.112、16.108、13.934,均P<0.001);3组除脑桥左右侧FA值外(F=1.988、1.732,P=0.142、0.181),额叶白质、颞叶白质、胼胝体、脑桥、内囊左右侧FA值、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FA=93.570、449.338、58.371、126.061、35.422、15.002、140.938、187.958,FADC=97.790、59.383、58.661、60.141、31.042、40.147、57.696、58.011、30.962、31.741,均P<0.001),且以中重度损伤组FA、ADC值最低,后由低至高依次为轻度损伤组、对照组。结论MRI联合DTI扫描能够全面且清晰显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病变情况,MRI检出出血灶数目越多、DTI检查显示观察区FA值或ADC值越低,提示患者损伤程度越严重。

  • 标签: 颅脑损伤 病情评估 磁共振成像,弥散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不同弥散数量的弥散张量的量化指标的一致性,从而确定其可比较性。【方法】收集我院正常健康体检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头颅MRI扫描,采用DWI、20、30、64个梯度方向的DTI检查,对每个研究对象选6个固定位置ROI,分别为双侧丘脑、尾状核头部、胼胝体体部,对各组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分析。对DTI组及各DWI组所获得的扩散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而DWI组采用b值分别为0、500、1000s/mm2,对不同b值间所得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各同一解剖位置的DWI和DTI所得到的ADC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同一解剖位置不同梯度数量所得ADC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b值所测得ADC值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DTI扩散方向越多,图像质量越好,而DWI扫描b值1000图像质量较500更好。【结论】DWI及DTI扫描所得的ADC值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两种扫描方法所得量化指标可对照研究。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