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磺胺嘧啶抗感染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属中效磺胺,抗菌活性同磺胺甲恶唑。但近年来细菌对本品的耐药性增高,尤其是链球菌属、奈瑟菌属以及肠杆菌科细菌。磺胺类为广谱抑菌剂。该药的消除半衰期在肾功能正常者约为8~13h,肾功能衰竭者消除半衰期延长,给药后48~72h内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60%~85%。药物在尿中溶解度低,易发生结晶尿。

  • 标签: 磺胺嘧啶 抗感染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科自1990年应用磺胺嘧啶锌霜(SD-Zn)包扎换药治疗浅Ⅰ度及深Ⅱ度烧伤,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磺胺嘧啶锌霜 包扎换药 护理 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论证磺胺嘧啶锌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贝复济)对烧伤创面的促修复作用。方法根据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从76例烧伤创面经清创后用磺胺嘧啶锌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贝复济)进行论证。结果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磺胺嘧啶锌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贝复济)是组织的胚胎发育需要,所有76例经磺胺嘧啶锌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贝复济)治疗的创面都产生了明显的愈合。磺胺嘧啶锌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贝复济)对加速创面愈合速度和提高愈合质量具有明显效应。结论磺胺嘧啶锌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贝复济)可以显著地调控烧伤创面愈合。

  • 标签: 烧伤创面 磺胺嘧啶锌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贝复济)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方法将132例压疮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磺胺嘧啶银)和对照组65例(龙胆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7.0%,对照组治愈率61.5%,差异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为81.5%,差异明显;对照组比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明显。结论磺胺嘧啶银治疗Ⅱ-Ⅲ度压疮明显优于龙胆紫。

  • 标签: 压疮 磺胺嘧啶银 龙胆紫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烧伤的患者采取磺胺嘧啶银后的治疗效果情况,以及对于创伤面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60例烧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患者,分别采取磺胺嘧啶银治疗以及常规治疗两种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人数为29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有效人数为2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创口瘙痒情况、疼痛情况以及换药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烧伤的患者采取磺胺嘧啶银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更有助于患处的恢复以及愈合情况,减轻了患者患病后的痛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 标签: 烧伤 磺胺嘧啶银 治疗效果 创伤面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磺胺嘧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与现行的抗生素合用,也可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预防院内感染。从药动学和药理学作用来看,该类药物能明显降低细菌生长速度,显著提高抗菌活性,降低细菌感染率,能有效地抵抗革兰阴性菌(如:沙门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细菌(如:金葡菌、脑膜炎球菌等),同时也是脑膜炎球菌、诺卡氏菌、弓形虫等感染的主要抗菌药物。该药物对呼吸道、泌尿、消化、血液及皮肤软组织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不能与其他(含抗生素)西药配伍,否则会出现拮抗效应,降低其抗感染效果。本文就其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药学信息方进行总结,并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硬化 营养评价 饮食管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磺胺嘧啶银联合碘伏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268例,其中男186例,女82例,年龄1-57岁,烧伤面积2%-62%,烧伤深度均在浅Ⅱº-Ⅲº之间。烧伤创面水肿期使用碘伏,水肿期过后立即改用磺胺嘧啶银。结果286例深度不同的创面全部愈合,无一例感染。浅Ⅱº烧伤创面均于伤后14天内愈合,深Ⅱº创面伤后12天-20天愈合,近期复诊未见瘢痕增生。其中127例患者有损伤程度较深的创面,休克期过后经手术削痂植微粒皮创面愈合,留有少许瘢痕,但无功能障碍。结论采用磺胺嘧啶银联合碘伏治疗大面积烧伤,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满意。且费用低廉,经济实用。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磺胺嘧啶银 碘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复方嘧啶颗粒中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选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提供的磺胺嘧啶及甲氧苄啶作为对照品,市售复方磺胺嘧啶颗粒剂(沧州康平药业,国药准字H13023605,颗粒剂,成人用),乙胫、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药用辅料,试剂为分析纯。配置溶液、对照品溶液、共视频溶液测定后代入线性A=318904.c+78032.3,r=0.09994(磺胺嘧啶)和A=94532.8c+65027.8,r=0.9991(甲氧苄啶)。结果两种成分均可较好分离且得到满意峰型,保留时间满意;检测中发现波长减小成份中锋面积较接近但会出现基线漂移的情况,最选择在240nm作为最佳测定波长。结论复方磺胺嘧啶片含量的测定对其药品质量管理及进一步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复方嘧啶颗粒剂 磺胺嘧啶 甲氧苄啶 HPLC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测并评价分析磺胺嘧啶银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深Ⅱ度及Ⅲ度烧伤所致残余创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应用磺胺嘧啶银凝胶进行换药;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和无菌石蜡油纱布换药。观测记录各组病例的愈合时间、创面感染例数、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每周创面细菌培养情况、不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结果 治疗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创面感染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7d后,治疗组致病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将磺胺嘧啶银凝胶应用于可以非手术治疗的烧伤残余创面,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及促进创面修复作用,能有效缩短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时间。

  • 标签: 磺胺嘧啶银 烧伤残余创面
  • 简介:目的总结深Ⅱ°烧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深Ⅱ°烧伤采用早期清创后或浅削后用辐照碘胺嘧啶锌(SD-Zn)猪皮覆盖。结果单纯覆盖(深Ⅱ°偏浅)组:平均愈合时间14.6d;浅削痂覆盖(深Ⅱ°偏深)组:平均愈合时间17.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用辐照SD-Zn猪皮治疗深Ⅱ°烧伤创面能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创面覆盖物。

  • 标签: 深Ⅱ°烧伤 辐照猪皮 创面覆盖 削痂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磺胺嘧啶银锌在临床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应用方法,为临床烧伤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20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单双数,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磺胺嘧啶银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应用聚维酮治疗,观察患者的烧伤恢复情况,以及康复效果,提出磺胺嘧啶银锌治疗的应用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细菌检测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烧伤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应用磺胺嘧啶银锌治疗,创面疗效显著,患者烧伤创面愈合时间较短。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烧伤疤痕形成,节省治疗费用,促使用药的高效、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磺胺嘧啶银锌 临床烧伤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考察磺胺嘧啶银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的性质。方法通过对磺胺嘧啶银微球进行电镜扫描、差示扫描、红外光谱分析、体外释药行为及抑菌作用研究,考察其性质。结果药物和辅料之间并非简单的物理吸附;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8.87μm,微球中磺胺嘧啶银微球释药行为随释放介质的pH及离子强度的不同而不同;磺胺嘧啶银微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625mg·ml-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3125mg·ml-1。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与磺胺嘧啶银发生反应生成了磺胺嘧啶银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该微球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 标签: 磺胺嘧啶银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微球
  • 简介:摘要目的观测并评价分析磺胺嘧啶银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深Ⅱ度及Ⅲ度烧伤所致残余创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应用磺胺嘧啶银凝胶进行换药;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和无菌石蜡油纱布换药。观测记录各组病例的愈合时间、创面感染例数、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每周创面细菌培养情况、不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结果治疗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创面感染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7d后,治疗组致病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磺胺嘧啶银凝胶应用于可以非手术治疗的烧伤残余创面,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及促进创面修复作用,能有效缩短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时间。

  • 标签: 磺胺嘧啶银凝胶 烧伤 残余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