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梁华征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0434,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20043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和青光眼可引起视神经退行性改变,进而导致视力显著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通过对哺乳动物视神经损伤模型的研究发现,视神经损伤涉及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研究人员对视神经损伤的相关机理和调控信号通路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且在对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新型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以及天然提取物等方面进行了视神经损伤的保护研究。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70家族的成员葡萄糖调节蛋白75以及人体视网膜中自然分泌的褪黑素可能在RGC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能通过直接激活内在的G-CSF受体和下游信号通路而起到保护RGC的作用。另外,基因治疗因具有很高的靶向性,有望成为视神经损伤后修复和再生的有效疗法。脂肪干细胞移植能够抵抗大鼠模型中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此外,枸杞多糖可以延迟轴突的继发变性,可能成为延缓视神经损伤继发性变性有前景的天然提取物。本文将对视神经损伤的相关机制、调控及保护途径作一综述。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面神经保护的经验,探讨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切除效果及面神经功能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34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对64例面神经组和70例非电生理监测组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率和面神经保存情况,并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监测组58例(90.63%)完全切除,6例(9.37%)未完全切除,60例(93.75%)术中解剖保留;非监测组62例(88.57%)完全切除,8例(11.43%)未完全切除,56例(80.00%)术中保留。术后3个月和1年,监测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监测组(P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切除 面神经保护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面神经保护的经验,探讨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切除效果及面神经功能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34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对64例面神经组和70例非电生理监测组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率和面神经保存情况,并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监测组58例(90.63%)完全切除,6例(9.37%)未完全切除,60例(93.75%)术中解剖保留;非监测组62例(88.57%)完全切除,8例(11.43%)未完全切除,56例(80.00%)术中保留。术后3个月和1年,监测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监测组(P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切除 面神经保护 策略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神经保护策略及其治疗效果的评估。通过回顾性分析和临床实践,本研究总结了当前神经内科疾病中常用的神经保护策略,并对这些策略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神经保护策略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然而,不同疾病类型和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持续的效果评估和调整。

  • 标签: 神经内科疾病 神经保护策略 治疗效果
  • 简介: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其病因以内伤积损为主,即脏腑失调,阴阳偏胜.中医药治疗中风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治疗经验.通心络是最具代表性的治疗中风的中成药之一,本文就通心络在卒中后神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神经保护 通心络 脑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面神经保护技巧。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14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36例(95.7%),次全切除6例(4.3%)。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32例(93.0%),面神经与肿瘤粘连紧密无法保留10例(7.0%)。本组无长期昏迷及死亡病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3例、后组颅神经受损7例、眼睑闭合不能90例,无脑脊液漏病例。所有病人术后均随访3个月到2年,无术后复发病例;按House—Brae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Ⅱ级78例(54.9%),Ⅲ~Ⅳ级53例(37.3%),Ⅴ~Ⅵ级11例(7.8%)。结论充分了解桥脑小脑角区显微解剖知识,特别是了解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监测及面神经的保留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保护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保护 显微手术 电生理监测
  • 简介: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据美国癌症中心(ACS)统计,2010年以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快速增长,目前发病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5位[1],其中15-24岁的年轻患者占7.5%-10%[2]。发病率的增加必然要求甲状腺外科医师更加规范地进行甲状腺手术,同时年青化的特性又要求甲状腺外科朝着微创与美容的方向发展。因此腔镜在甲状腺外科的应用受到外科医师与患者的欢迎。本文现结合我们开展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经验,

  • 标签: 腔镜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癌 喉返神经 手术中 女性恶性肿瘤 甲状腺外科
  • 简介:摘要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一类急性、无痛性视力下降及视野损害的疾病,迄今仍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神经保护神经再生作为新的治疗策略备受关注,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通路、促进轴突生长以及利用干细胞移植综合改善等多种方式避免视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及建立新的神经回路。大量研究将这一治疗策略尝试应用至NAION患者或NAION动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近年来针对NAION神经保护神经再生策略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进行综述,以期为NAION的治疗提供研究方向,以及为深入、优化试验的开展提供启示。

  • 标签: 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治疗 神经保护 神经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保护.方法加强各级医生对于喉神经变异的识别、保护方法的选择,提升其运用显露技术的经验,并给予其相应的规范与指导.结果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与应用,能够对传统手术方式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改变甲状腺囊内切除等一系列盲目的操作方法,显著提升了医生对患者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保护意识.结论临床上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操作时,手术医师若能全面掌握患者喉神经的解剖特征,提高手术的操作理念及技巧,通过常规显露喉神经,并辅以相应的神经监测手段,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的喉神经损伤发生率,增强手术的安全性,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喉上神经Abstractobjectivetostudyoflaryngealrecurrentnerveinthyroidsurgeryandlaryngealnerveprotection.MethodsstrengtheningdoctorsatalllevelsforlaGryngealnervevariationoftheprotectmethodsofidentification,selection,increaseitsuseshowtechnologyexperience,andgivethecorrespondingspecificationandguidance.Resultsthroughtheimplementationandapplicationoftheabovemethods,toimproveonthedeficiencyoftraditionaloperationmethod,makethedoctorintheclinicaltreatmentintheprocessofchangewithinthethyroidcystsresection,andaseriesofblindoperationmethod,doctorofpatientssignificantlyincreasedlaryngealrecurrentnerveandlaryngealnerveinthyroidsurgerytoprotectconsciousness.Conclusionsinclinicalthyroidsurgery,surgerydoctorifcanfullygrasptheanatomicalcharacteristicsofthepatientswithlaryngealnerveandimprovesurgicaloperationconceptandskills,withregularshowlaryngealnerve,supplemenGtedbythecorrespondingneuralmonitoringmethod,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laryngealnerveinjurypatients,enhancetheoperationsafeGty,soaKseytowaocrhdisevebettertreatmenteffect,isworthpromotinginclinic.thyroidsurgery;Laryngealrecurrentnerve;Laryngealnerveon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2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保护对策,为患者病情恢复提供可行思路及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7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喉上神经受损。1例(1.30%)二次残留腺体的切除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出现短暂喉返神经功能性损伤,手术完成后出现声音嘶哑,术后21d完全恢复。结论对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与喉上神经进行有效地保护是对患者生命健康的负责任的体现。要想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保护,必须对喉上神经与喉返神经的解剖充分了解,手术技术十分精巧。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喉上神经
  • 简介:目的总结25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的经验。方法对25例听神经瘤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80%),次全切除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88%),功能保留19例(76%),术后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5年,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15例(60%)术后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6例(24%)为Ⅲ-Ⅳ级,4例(16%)为Ⅴ-Ⅵ级。结论熟悉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采用正确的手术处理原则,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可提高面神经保护功能。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的要点。方法回归分析2015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采取精细化手术治疗的7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25例行甲状腺全切术,34例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对侧部分切除19例,术中暴露喉返神经64例,不暴露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患者短暂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患者短暂性喉上神经损伤,经过激素以及营养药物等治疗3个月后均可以正常发音。无一例患者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或(及)喉上神经损伤。结论熟悉甲状腺中喉返神经以及喉上神经的生理解剖结构,掌握新技术操作要点是降低神经损伤的重点。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喉上神经
  • 简介:摘要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继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传递介质和神经调节剂。硫化氢从抗氧化、抗炎、抗凋亡和自噬等方面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和脑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释放H2S的药物可能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硫化氢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创伤性脑损伤 脑缺血
  • 简介:摘要氯胺酮是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用作分离性麻醉药已有很长历史,近年研究表明氯胺酮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文章通过综述相关文献,讨论氯胺酮在预防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改善重度抑郁症患者、急性神经损伤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等情况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可能的机制。

  • 标签: 氯胺酮 神经保护 神经损伤 神经认知障碍 抑郁症
  • 简介:探讨听神经瘤手术的听力保护.方法报告两例经乙状窦后进路、内镜辅助和术中用CAP和ABR连续适时监测下切除听神经瘤的结果.结果例1MRI示内听道口外瘤体直径约1.5cm,术前语频纯音听阈平均在30dB,能引出ABR各波.术中以ABR适时监测,完全切除瘤体后仍可引出清楚的ABRⅠ、Ⅲ、Ⅴ波,术后无面瘫.术后7个月复诊,纯音听阚及ABR波间期恢复术前水平.例2为双侧听神经瘤.MRI示左右听神经瘤直径分别为4cm和5cm.一侧肿瘤切除后间隔4个月行另一侧听神经瘤切除术.为保留第二次手术耳听力,术中用CAP监测.术中虽未能保留蜗神经,但切除肿瘤后仍可记录到CAP.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的CAP监测结果无法评判术后能否保留听力,而ABR则能够及时反映听神经及其通路的功能状态,肿瘤切除后引出ABRⅠ、Ⅲ、Ⅴ波可有望保存术前听力.

  • 标签: 听神经瘤 手术治疗 听力保护 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与目的:面神经瘫痪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术后面神经功能已得到较好的保护。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本院收治手术的57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35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2例。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面瘫情况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Ⅵ级)进行评价,监测组Ⅱ级2例,Ⅲ级2例,其余均元面神经功能异常(Ⅰ级);未监测组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Ⅵ级1例,无面神经功能异常者(Ⅰ级)17例。监测组面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率明显高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提前发现面神经的可能位置,辨别面神经.决定粘连于面神经上肿瘤的剥离程度,判断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存情况,明显降低面瘫率,对听神经瘤手术的面神经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听神经瘤 术中神经监测 面神经 神经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2月未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非监测组(n=18),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监测组(n=22),比较手术前后2组面听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4h内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1例,无变化9例,加重8例,面瘫症状好转1例,无变化2例,加重4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9例,无变化12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好转6例,无变化5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好转优于未监测组(Z=3.389,P=0.001;Z=2.470,P=0.014)。术后6个月随访,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4例,无改善8例,加重6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例,无改善4例,加重2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15例,无改善6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0例,无改善1例。术后6个月时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恢复显著优于非监测组(Z=3.105,P=0.002;Z=3.187,P=0.001)。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听神经

  • 标签: 听神经瘤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听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