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扭曲基因(Twist)在喉鳞癌(LSCC)中的表达及其通过对上皮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黏附蛋白(N-cadherin)的作用在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9例喉鳞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Twist、E-cadherin和N-cadher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Twist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1.2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5%)(P〈0.01);Twist在喉癌组织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0.93±0.3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57±0.24)(P〈0.01);Twist在喉癌中蛋白及mRNA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而与肿瘤病理学分级、临床分及年龄无关。在mRNA及蛋白水平,Twist与E-cadherin,N-cadherin与E-cadherin的表达均呈负相关;Twist与N-cadherin均呈正相关。结论Twist在喉鳞癌中过度表达,可能通过分别上调N-cadherin和下调E-cadherin的表达,进而在喉鳞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喉鳞癌 扭曲基因 上皮型钙黏附蛋白 神经型钙黏附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背景:面神经周围性损伤后,首先涉及其中枢神经元轴突的逆行性反应,神经能否再生则取决于神经元胞体的存活及功能状态。目的:检测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神经黏附分子和胎盘黏附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n=48)和对照组(n=8)。模型组兔建立右侧面神经压榨损伤模型。模型组分别于损伤后1,4,7,14,21,28d各取8只兔进行检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兔右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神经黏附分子和胎盘黏附分子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兔右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无神经黏附分子或胎盘黏附分子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模型组兔右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存在神经黏附分子和胎盘黏附分子阳性神经元,2种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在第14天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损伤后4-28d兔面神经核中神经黏附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损伤后1d时兔面神经核中胎盘黏附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损伤后7-28d时兔面神经核中胎盘黏附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提示面神经损伤的早期即出现2种分子的阳性表达,其中胎盘黏附分子的表达自神经损伤后一直存在,而神经黏附分子表达时间相对较短。在面神经损伤时,面神经核中神经黏附分子和胎盘黏附分子均表达增加,说明面神经再生可能与黏附分子的高表达有关。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神经型钙黏附分子 胎盘型钙黏附分子 面神经核 信号转导
  • 简介: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川崎病(KD)患儿中表达的特点和意义。方法选取使用IVIG治疗的KD患儿271例,其中IVIG敏感252例,IVIG无反应19例;发生冠脉扩张的患儿78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6例。ELISA法检测血浆sICAM-1水平,同时实验室检测全血WBC、中性粒细胞、CRP、血清谷草转氨酶、血钠和血钾水平。结果IVIG治疗前,敏感及无反应患儿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反应患儿sICAM-1水平亦高于敏感患儿(P〈0.05);IVIG治疗后24~48h,无反应患儿sICAM-1水平高于敏感患儿(P〈0.05);IVIG治疗前,IVIG敏感合并冠脉扩张患儿中sICAM-1水平明显高于IVIG敏感合并无冠脉扩张患儿(P〈0.05),IVIG无反应合并冠脉扩张患儿sICAM-1水平亦明显高于IVIG无反应合并无冠脉扩张患儿(P〈0.05);无反应患儿sICAM-1水平与治疗前后WBC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分别r=0.7562、0.8435,均P〈0.01),与治疗后CRP水平变化亦呈正相关(r=0.8936,P〈0.01)。结论高水平的sICAM-1表达可望作为预测KD患儿对IVIG反应情况及发生冠脉扩张的一项危险因素。

  • 标签: 川崎病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儿童
  • 简介:目的通过上皮蛋白(E-cad)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检测,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并取10例炎性假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cad阳性表达率为56.45%(35/62),其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肺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呈下降趋势。E—cad在是否有肺癌淋巴结转移及不同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cad表达下调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这个因子可成为潜在的判定因素。检测E-cad的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上皮型钙黏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母细胞瘤中E-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在肿瘤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体外采用TGF-β1(1 μg/L、5 μg/L、10 μg/L)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株,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采用迁移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18例。收集患儿术后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与患儿临床特点及生存预后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K-N-SH细胞经TGF-β1(1 μg/L、5 μg/L、10 μg/L)处理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均提示上皮细胞标志E-cadherin的mRNA(0.603±0.081、0.606±0.008、0.716±0.166比1.000)及蛋白(0.855±0.026、0.600±0.017、0.495±0.011比1.000)表达量明显下降(F=8.144,P=0.035;F=74.810,P<0.001),间质细胞标志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mRNA(2.132±0.167、3.494±0.017、4.184±0.021比1.000)及蛋白(1.175±0.053、1.189±0.058、1.225±0.106比1.000)的表达量明显上升(F=547.300,P<0.001;F=68.810,P=0.007),提示发生EMT。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均发现随着TGF-β1处理后(5 μg/L),迁移细胞数明显增多(t=16.070,P=0.040)。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组织病理中E-cadherin强阳性、阳性、弱阳性及阴性表达的10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77.78±13.86)%、(75.00±21.66)%、(25.00±21.65)%及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60,P=0.040)。结论TGF-β1可诱导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发生EMT,并使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E-cadherin表达降低与疾病临床进展及复发/转移明显相关。

  • 标签: 钙黏蛋白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转化生长因子-β1 上皮-间质转化 转移
  • 简介:摘要遗传性弥漫胃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胃弥漫印戒细胞癌和乳腺小叶癌为特征。该综合征的遗传基础是编码E-蛋白蛋白1(CDH1)基因的胚系突变。该患者为年轻女性,胃体后壁、胃体前壁见印戒细胞癌,外周血行基因二代测序检测显示CDH1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杂合性突变,经多学科协作讨论后,行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同时指导肿瘤监测和一级亲属的基因检测。

  • 标签: 遗传性弥漫型胃癌 癌,印戒细胞 CDH1基因 突变
  • 简介:目的调查口腔副溶血链球菌黏附蛋白Fap1糖基化相关基因产物Gap1、Gap2和Gap3的亚细胞定位,以及相关基因缺陷株的黏附能力改变情况。方法等位置换技术获得口腔副溶血链球菌黏附蛋白糖基化相关基因缺陷株gap1-、gap2-和gap3-,穿梭质粒构建该三种基因的补偿株,WesternBlot检测Gap1、Gap2和Gap3在副溶血链球菌内的亚细胞定位;闪烁计数法检测gap1-、gap2-和gap3-对羟基磷灰石的黏附能力。结果Gap1和Gap2被发现分布于所有亚细胞组分中,但主要集中于胞浆和胞膜内,而Gap3仅分布于胞浆和胞膜;体外黏附实验显示gap1-、gap2-和gap3-对羟基磷灰石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糖基化修饰对副溶血链球菌黏附蛋白Fap1的黏附功能至关重要;Gap1、Gap2和Gap3可能在Fap1糖基化修饰过程中协同作用,该协同作用发生在胞内环境。

  • 标签: 副溶血链球菌 糖基化相关基因 亚细胞定位 黏附功能
  • 简介:选用30个结构多样的CaM抑制剂分子作为数据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及主成分回归分析(PCA)方法对每个化合物的194个分子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各自的最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所建模型与主成分回归所建模型相对比,发现逐步筛选法为最优建模方法.该方法所建模型统计结果良好(R^2=0.952,SEE为0.289),应用于检验集时结果也比较令人满意(R^2=0.941,SEP为0.295),模型表现出较强的可靠性和预测性.

  • 标签: 钙调蛋白抑制剂 分子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神经传感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发挥、结构折叠与解折叠的研究多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蛋白可能的作用机制模型及维持结构稳定的可能因素,但实验手段受到时间和空间分辨的局限以及蛋白结构的复杂性,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实验中提出的很多理论模型无法得以检验。分子动力学能够从原子水平上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对理论假设和(或)模型进行验证,为实验提供参考和启示;也可以预测新的结构和现象,为建立理论模型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目的:分别对采用实验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神经传感蛋白生理功能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梳理,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一展望。方法:以"NeuronalCalciumSensor-1orNeuronalCalciumSensor1orNeuronalCalciumSensor1orNCS-1"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有关神经传感蛋白研究的相关文献,下载全文进行阅读,排除与蛋白生理机制无关的文章,最终对72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实验中主要对神经传感蛋白在不同条件、不同位置中调控分泌、调控多巴胺D2受体、在肝细胞内调控腺苷A2A受体以及调控不同刺激下心肌细胞质和细胞核Ca-(2+)等方面提出相关理论模型;(2)分子动力学模拟从结构的视角,对维持蛋白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3)建议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不断加深对蛋白生理机制的理解,共同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 标签: 分子动力学模拟 多巴胺 肝细胞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神经元钙传感蛋白
  • 简介:1资料与方法资料:对照组140例,均系健康义务献血人员,男88例,女52例;年龄20~50岁,平均32.5岁。恶性肿瘤组138例;早期45例,中期38例,晚期55例。方法:器仪Aa—400大生化分析仪,随机配套试剂,均空腹采肘正中静脉血,严格按该机操作说明进行。2结果对照组140例血清为(2.29±0.18)mmol/L。肿瘤组138例,血清为(2.18±0.22)mmol/L,其中早期45例,血清为(2.24±0.17)mmol/L中期38例血清(2.20±0.21)mmol/L,晚期55例血清为(1.95±0.23)mmol/L。随机取恶性肿瘤组中患者100例(早

  • 标签: 血清钙 恶性肿瘤患者 血清白蛋白 降钙素 高唐县 生化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新型中药ESF降糖生物黏附凝胶肛门栓。方法:采用包合水溶液制备ESF-β-CD包合物和冷法配制ESF包合物温敏即凝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 ( DSC) 、紫外光谱法(UV)对ESF-β-CD性质进行评价。以胶凝温度(T)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了ESF降糖生物黏附凝胶肛门栓的制备工艺。结果:ESF降糖生物黏附凝胶肛门栓的制备工艺:28% P407, 11% P188, 0.6% HPMC, 18% β-CD, 8% ESF,此条件下所制备的原位凝胶澄清透明。结论:所研制的ESF降糖生物黏附凝胶肛门栓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所制制剂符合质量要求。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ESF降糖生物黏附凝胶肛门栓可作为直肠给药制剂进一步开发应用。

  • 标签: 降糖 即位凝胶 ESF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NECL1在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迁移以及诱导其分化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在胶质瘤U251细胞系中,经过Transwell以及划痕实验等方法对神经黏附分子在恢复表达后对肿瘤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进行观察,为证明神经黏附分子NECL1恢复表达后对肿瘤侵袭能力的影响进行细胞外金属蛋白酶活性的检测等.结果在胶质瘤U251细胞系中,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迁移在NECL1恢复表达后会遭到抑制,同时U251细胞中恢复表达后,具有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趋势等.结论在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中神经黏附分子NECL1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可具有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的诱导作用.关键词神经黏附分子NECL1;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nalysisNECL1insuppressingtheinvasionofgliomacells,theeffectintheprocessofmigrationandinducingthedifferentiaGtion.MethodsingliomacelllineU251,afterTranswellandscratchtestmethodofneuraladhesionmoleculeexpressedinrecoveryafterthetumorcellinvasionandtoobservetheinfluenceofthemigration,toprovethattheneuraladhesionmoleculeNECL1recoveryexpressionoftumorinvasionabilityaftertheinfluenceofexGtracellularproteaseactivityofmetaldetection.ResultsingliomacelllineU251,tumorcellinvasionandmigrationinNECL1expressionafterbeingsuppressed,afGterUrecover251cellsexpressatthesametime,havetoastrocytesdifferentiationtrend,etc.ConclusionsintumorcellmigrationandinvasionofneuraladhesionmolecuKleeyNwEorCdLs1hasdifferentdegreeofinhibition,andcanbeonU251gliomacelldifferentiationtowardsastrocytesinducedeffect.neuraladhesionmoleculeNECL1;Inhibition;Gliomacells.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7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蛋白(CRT)是内质网中主要的CA2+结合蛋白,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分子伴侣,CRT参与了细胞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如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最近的研究发现CRT与自然流产密切相关,现将CRT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 标签: 钙网蛋白 妊娠 自然流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小同大小孔径的磷酸骨水泥(CPC)材料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盐析法制备3种不同孔径(200~300μm、300~450μm、450~600μm)的CPC材料,利用Micro—CT测董3种材料的平均孔径、孔隙率。无菌条件下取新生大鼠BMSCs原代培养并传代;将3组材料分别放置于24孔板内,每种材料接种2×10^5个细胞后。于接种后12、24h收集细胞并计数,计算细胞黏附率;并对24h收集细胞行AnnexinVFT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捌亡、坏死检测,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黏附情况。结果Micro—CT测量结果显示:3种CPC材料孔径间相瓦连通,孔隙率均〉67%,平均孔径分别为240、410、510μm。接种后12h,3种材料表面细胞黏附率及坏死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300μm组在接种后24h细胞黏附草明显少于300~450μm组和450~600μ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300μm组材料衣面细胞坏死数革叫显多于450~600μ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孔径大小可影响大鼠BMSCs存多孔CPC材料上的黏附能力,随着孔径增大,细胞黏附率逐渐增高,细胞坏死率逐渐降低,为进一步研究孔径结构对细胞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黏附 大鼠
  • 简介:实验证明,文石碳酸更适合用于造纸填料。通过控制苛化过程,用文石碳酸作填料的纸张表现出非常优秀的品质,如松厚度、白度、不透明度、磨耗度等质量指标均有很大程度提高。提供了造纸苛化方法和文石碳酸的制备方法。

  • 标签: 文石 碳酸钙 制备方法 苛化 填料 磨耗
  • 简介:目的探讨T-蛋白(T-cad)、血管内皮蛋白(VE-cad)与子宫腺肌病(AM)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组,4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囊肿组,45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组,45例)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45例)T-cad与VE-cad表达,并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和合并组在位内膜T-cad的表达率分别是11.11%(5/45)、4.44%(2/45)和11.11%(5/45),与对照组(37.78%,1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合并组腺肌病异位内膜、合并组卵巢异位内膜VE-cad的表达率分别为71.11%(32/45)、64.44%(29/45)、42.22%(19/45)和33.33%(15/45),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异位囊肿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71.43%,10/14)高于Ⅲ~Ⅳ期(3.23%,1/31;P〈0.05),而合并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25.00%,3/12)高于Ⅲ~Ⅳ期(0,0/33;P〈0.05);④T-cad与VE-cad在各组子宫内膜的表达无相关性(|r|〈0.3,P〉0.05)。结论T-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低于正常内膜,而血管内皮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较正常内膜升高,可能与及发病相关。

  • 标签: T-钙黏蛋白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