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老子思想在政治法律方面讲不出多少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提不出什么有参考价值的举措,其说不清道不明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诸观点更像是在玩一种虚幻空玄的文字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是在忽悠老百姓。而其提出的“愚民政策”与“统治权术”更让人不寒而栗。其一些道德理想虽很宏大,却只是空中楼阁。

  • 标签: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愚民政策 统治权术
  • 简介:孟子在人性本善、圣王明君基础上构筑起来的统治模式,在民本主义、道德教化沙丘上搭建起来的仁政蓝图,只是一幅海市蜃楼式的政治幻景,数千年来一直温情脉脉地麻醉着中华民族的中枢神经,阻碍着中华民族的行进步伐。我们必须清理这些颇为弱智的文化遗产,从中引出深刻的历史教训,才能使中华民族真正迈向现代化的未来。

  • 标签: 人性善 圣王 仁政 道德教化 民本主义 批判
  • 简介:列斐伏尔以社会空间为知识的极大多元化,由此也可将微信公众号视为现代性与后现代社会条件下衍生的一个新空间。它一方面满足了商业、学术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一方面见证着冷静精巧的资本运作。今日以80后为主体,90后紧步其后的青年阅读主体,对微信公众号大都不乏关注热情。随着生存空间的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甚至名利观念分崩离析,金钱几成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这样的社会生态不改变,微信公众号温情脉脉的面纱下的社会阶层新近分化和固化下来的空间界限,不过是画饼充饥。

  • 标签: 微信公众号 社会空间 80后
  • 简介:汉代歌谣广泛地批判了两汉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是我们认识两汉社会政治的一面镜子.帝王后妃们的残忍贪婪,刑罚的苛刻严酷,选官制度的轻滥荒唐,所有这些,都在歌谣中得到了充分和广泛的反映.吏治的的混乱腐败,宦官与外戚的专权腐朽,民众生活的困苦及随之而来的民众对统治者的抨击和怨怒.

  • 标签: 两汉歌谣 政治批判 功能
  • 简介:引言列斐伏尔是一位兼收并蓄、不知疲倦、充满激情的思想家:他有着不同寻常的学术生涯,共撰写了60多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发表过数篇评论。他跨越了诸多学科,进行了许多理论和政治斗争。其一生都以深度的政治参与及改变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为特征:从早期接触文艺先锋派,1924年与知识分子皮埃尔·莫朗热[PierreMorange]和诺伯特·古特曼[NorbertGuterman](以及乔治·波利策[G.Politzer].

  • 标签: 列斐伏尔 政治经济学批判 亨利 时间 兼收并蓄 学术生涯
  • 简介:清官意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伦理文化中的重要社会意识.这种意识的产生反映了权力的归属和运行以及权利的认同和实现都存在问题.权利的实现必须以权力的制度化运行为保障;权力的有效运作应该受到权利和制度的约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该努力做到权利与权力的和谐统一.公民权利的实现应该主动地诉诸可靠的保障制度,而不是被动地期盼某些清官的救助;同样权力也应该依照制度性的法规运行,而不是借助清官个人的德行实施.

  • 标签: 清官意识 权力 权利 权利救济
  • 简介:本文是《成为和平饭店》的一篇简短书评。第一部分对原著提出了三个空间议题,分别讨论上海人被称为"Maskee"的城市空间意识、作为剧场的和平饭店与和平饭店的嗅觉表征。第二部分是文本细读,主要评论陈丹燕此书的后现代写作风格。

  • 标签: 和平饭店 空间 城市 剧场 陈丹燕
  • 简介:根据列斐伏尔、埃尔顿和马西等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以西方为主体的全球化、现代化叙事逻辑是时间性的,即旨在通过“时空互化”将多元的空间叙事转换成单一的时间叙事,进而将其规定和解释世界的特有方式强加给世界所有民族,这一点最为充分地反映在其所昭示的“时间政治观念”中。然而,“政治总是空间性的”,现代民主政治本身可以通过资本逻辑以及理性和律法精神实现对空间政治占有和控制。因此,为了有效地应对这种时间性的叙事逻辑,我们需要塑造某种不同于“时间政治观念”的“空间政治观念”。

  • 标签: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政治批判 全球化现代化
  • 简介:儒家政治设计以"仁政"为目标,在社会秩序、官民关系、"人治"治国体系、思想文化教育、爵禄体制等方面筑起官本位构架,影响中国政治运转二千多年.文章旨在揭露此一理念所设计的以官本位为取向的社会政治模式对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危害.

  • 标签: 儒家 政治设计 官本位 批判
  • 简介:批判理论家们最近提出的各种互不相容的'现实的乌托邦'的政治主张,标志着批判理论的实践转向。但是,由于他们不清楚想象可能性的客观界限是什么,也不清楚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权威来源实际上是什么,因此,他们的主张不适当地限制了政治社团自决的合法空间。而且,他们自称认知权威,试图推行自己的政治偏好。罗尔斯的'人民法'也存在这一缺陷。'现实的乌托邦'不应该寻求达到某种具体的政治目的,他们的见解和建议可以由政治行动家自己来验证。'现实的乌托邦'提出的建议必须是可行的,普遍的和不妥协的。他们应该尽可能提出可行的、短期的建议,以改进目前的制度安排,使公民对全球政治空间的理想划分达成一致意见。

  • 标签: 批判理论 想象力 现实的乌托邦 罗尔斯 康德
  • 简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立足唯物史观的哲学视角,从空间批判的维度揭示了资产阶级对"世界历史"的建设性和破坏性,论证了人类历史取代世界历史的经济必然性。在空间探索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拓展了物理-地理空间、重组了社会-经济空间、变迁了文化-心理空间;在空间意蕴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的空间化本质是资本全球化,空间化形塑则表现为资本空间化和空间资本化,即全球空间同质化和异质化的过程,空间化特征则表现为资本全球空间断裂所产生的"马太效应";在空间批判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批判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夺落后国家空间、进行生态殖民主义的丑恶行径,揭露了虚拟资本恶性膨胀和全球经济风险问题,表达了资本主义所主导的世界历史最终将被共产主义所主导的人类历史所代替的阶级立场和革命理想。

  • 标签: 马克思 世界历史 空间批判
  • 简介:本文是对盛行于德国学界的“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回顾和评论,旨在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当代价值。首先,作者将“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诞生追溯至巴克豪斯、赖希尔特、施密特等人对阿多诺社会批判理论遗产的继承。其次,作者着重分析了这一运动的理论主题,即整体性地诠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度挖掘黑格尔与马克思方法论之间的总体性关联,重建马克思的价值形式辩证法与资本逻辑批判,再现商品与劳动的二重性对社会自主化的形塑。最后,作者概述了“新马克思阅读”运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新马克思阅读 政治经济学批判 价值形式 资本辩证法
  • 简介:马克思对官僚政治批判思想是他的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在于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即认为官僚政治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并且最终会随着存在条件的消失而消失。在马克思看来,官僚政治是国家行政权的运行方式,以管理者对管理知识的独占和私有制为基础。官僚机构具有阶级统治的工具和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但也会发生异化:一是成为具有自身利益的封闭机构,而变本职工作为形式主义;二是摆脱立法权控制、脱离统治阶级意志。马克思提出的反官僚政治的措施是进行所有权变革、消除政权的剥削阶级性质,在此基础上实行普选制等其他辅助措施。

  • 标签: 马克思 官僚政治 批判
  • 简介:嵇康的政治倾向及其对经学教育的批判徐杰,胡居付嵇康与阮籍、阮咸、刘伶、王戎、山涛、向秀一起被称为“竹林七贤”,“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①但他并不是一个志在“竹林”之中的人。他是有明确政治倾向的。嵇康一生的命运与曹魏集团紧密相连。嵇康与魏宗室联姻...

  • 标签: 经学教育 政治倾向 嵇康 司马氏 高平陵事件 玄学
  • 简介:摘要:在传统观念看来,一国发展绕不过西方宪法政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已然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不例外。在比较马克思学说与传统观念差别的基础上,文章批判了以西方宪法政治之体系化关系企图占有人的共同活动的致命错误,对西方宪法政治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合法的评价提出相反的论断,揭示了西方宪法政治必然走向终结。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特殊的社会主义而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并简议如何消除西方宪法政治带来的危害。

  • 标签: 西方宪法政治 马克思学说 传统观念
  • 简介: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虽有其不足,但蕴涵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和积极的建构意识,即对人治观念的深刻批判、对法律至上的热烈推崇、对政治腐败的强烈忧患和对政治改革的积极倡导等可资当代借鉴的资源。

  • 标签: 先秦法家 政治思想 批判 建构
  • 简介:本文针对"极端冲突论"的传统政治观,论述了政治的"公共权力"性质,用文明一元论与文化多元论相统一的价值观,分析了政治文明的人类性、世界性,以"公共论"、"代表论"、"法治论"简明地构筑了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规范性、理想性逻辑框架.

  • 标签: 政治文明 公共权力 文明一元论 代表论
  • 简介:批判教育理论将教师教育界定为文化政治。认为教师教育机构是一种公共领域。教师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转化性知识分子。教师教育课程是一种文化政治的形式,教师教育课程研究应特别注意揭示课程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关注权力、语言、文化、历史等内容。批判教育理论关注教师教育的文化政治属性,能为我国当代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转换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 标签: 批判教育理论 教师教育 转化性知识分子
  • 简介:<正>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发表于一九二二年。这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一次新的、深刻的、巨大的变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罢工斗争也日益发展。一九一七年俄国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

  • 标签: 梁启超 秦政 思想史 社会主义 儒家 世界主义
  • 简介: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采取了“实证主义”的分析态度,但他仍然以“异化逻辑”为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框架,而“异化逻辑”的批判正是以自然的“人道主义”为思想基础。这表明他此时深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尝试以“自然的人本学”来消除异化现象,实现人类解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成了一个完全的“费尔巴哈派”。马克思对人类本质的理解与费尔巴哈有本质的差别,他从人的“现实性”的经济生产活动中强调了人的“社会性”,着眼于社会性的人说明了他超越费尔巴哈是逻辑必然。

  • 标签: 手稿 异化逻辑 政治经济学批判 思想主题 历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