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探讨2013年甘肃省猩红热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2013年甘肃省各区(县)猩红热发病数据、相应区(县)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甘肃省猩红热发病的空间相关空间聚集特征.结果2013年甘肃省猩红热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Z(I)=5.222,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关联模式的县(区)为安宁区(P=0.050)、肃北县(P=0.030)、安西县(P=0.010)和敦煌市(P=0.010)、低-低等关联模式的县(区)为武山县(P=0.040)、通渭县(P=0.010)、陇西县(P=0.020)、渭源县(P=0.030)、岷县(P=0.040)、武都区(P=0.040)、西峰区(P=0.020)、庆城县(P=0.010)和宁县(P=0.050);规则空间扫描结果显示猩红热发病最大可能聚集区为酒泉市的部分县区(RR=12.17,P=0.001).结论2013年甘肃省猩红热报告发病率呈非随机分布,酒泉市、嘉峪关市、金昌市、兰州市、白银市和临夏州为甘肃省猩红热发病聚集区域,是猩红热的重点防控地区.

  • 标签: 猩红热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死亡率和空间聚集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1970—1974、1990—1992和2004—2005年胃癌死亡资料分别源自全国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山东省部分),2011—2013年胃癌死亡资料源自山东省全死因监测数据。以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为指标描述胃癌死亡水平,其中山东省年龄标化死亡率以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各县(市、区)年龄标化死亡率以1964年中国人口计算。应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对不同年代胃癌死亡率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估计不同时期人口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度。采用ArcGIS 10.2软件对1970—1974年和2011—2013年山东省各县(市、区)胃癌死亡水平进行地图可视化展示。采用DeoDa 1.1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胃癌粗死亡率由1970—1974年的18.33/10万上升至2011—2013年的28.51/10万,胃癌Segi′s世界人口年龄标化死亡率由1970—1974年的20.94/10万降至2011—2013年的18.17/10万。1990—1992年、2004—2005年和2011—2013年非人口因素对粗胃癌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分别为95.59%、48.45%和-20.57%,呈持续下降趋势。山东省1970—1974年和2011—2013年各县(市、区)胃癌粗死亡率Moran′s I指数分别为0.77和0.57,年龄标化死亡率Moran′s I指数分别为0.75和0.44。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1970—1974年和2011—2013年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高高聚集区分别为31和19个,重叠的县(市、区)为7个,其中6个位于胶东地区。结论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均呈先升后降,胃癌死亡率分布存在明显空间聚集且随时间变化。

  • 标签: 胃肿瘤 死亡率 纵向研究 空间聚集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市恙虫病报告发病水平和趋势变化、流行特征以及空间聚集,探究防控关键季节、重点人群和区域,指导制定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南京市恙虫病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发病水平和趋势变化,描述季节、人群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ArcGIS 10.3软件开展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FleXScan 3.1.2软件开展空间扫描。结果2011 - 2020年,南京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192例,年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0.21/10万(范围为0.12/10万~ 0.49/10万)。10 - 11月报告病例占87.5%(168/192),高峰出现在11月(57.8%,111/192)。男性占64.1%(123/192);年龄中位数为59岁(范围为6 ~ 84岁),≥60岁和45 ~ 59岁组分别占47.9%(92/192)和31.2%(60/192),共占79.2%(152/192);农民占43.8%(84/192),家务及待业者占16.7%(32/192),离退人员占15.6%(30/192),工人占6.8%(13/192),共占82.8%(159/192)。报告病例总数前4位的地区分别为江宁区(23.4%,45/192),六合区(22.9%,44/192),鼓楼区(10.4%,20/192)和江北新区(8.9%,17/192),共占65.6%(126/192)。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 = 0.34(Z = 5.90,P < 0.001);FleXScan 3.1.2软件扫描探测到2个空间聚集区域,一级聚集区覆盖江宁区3个、雨花台区1个和浦口区2个街道[限制对数似然比(RLLR)= 26.91,P < 0.001],二级聚集区覆盖六合区6个和江北新区4个乡镇/街道(RLLR = 26.48,P < 0.001),聚集区域均为涉农区。结论南京市恙虫病报告发病水平较低且平稳,属于典型的秋季型疫区,中老年人群和涉农区域分别为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建议将恙虫病纳入法定或南京市重点传染病管理,开展恙虫病诊治技术和信息报告管理培训,在高发季节强化和落实健康宣教、个人防护、防鼠灭鼠、媒介控制等综合防控干预措施。

  • 标签: 恙虫热斑疹伤寒 虫媒传染病 流行病学特征 空间聚集性
  • 简介:本文以顺德为例,对城市化的聚集经济和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客观评价和理论分析,认为推进城市化需要城市聚集经济,城市聚集经济是其主要经济动力;城市聚集经济的产生,必须实现城区产业在空间上的规模化和多样化,并提出其主要的思路。

  • 标签: 城市化 空间结构 聚集经济 顺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特点,为布鲁氏菌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山东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空间聚集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5-2020年,山东省共报告人间布鲁氏菌病18 811例,年均发病率为3.16/10万。全年各月份均有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生,发病高峰为3-8月份,占66.31%(12 474/18 811)。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县(区)分别为利津县(32.39/10万)、垦利区(11.02/10万)、无棣县(10.35/10万)、沾化区(9.59/10万)和商河县(8.80/10万)。发病人群中,男性13 436例,女性5 375例,男、女性别比为2.50 ∶ 1.00;年龄主要集中在30~69岁,占83.23%(15 656/18 81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5.82%(16 144/18 81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5-2020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均呈空间聚集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人间布鲁氏菌病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结论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发病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以农民多见,高发区域有空间聚集。应针对高发季节、高危人群和北部高聚集区域采取重点防控措施,降低布鲁氏菌病发病率。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空间聚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3-2018年中国结核病以县(区)为单位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以2013-2018年全国各县(区)结核病登记数据和同期人口数据为基础,描述2013-2018年结核病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SaTScan 9.6软件对2013-2018年以县(区)为单位的结核病登记率进行空间扫描,通过扫描窗口下的对数似然比(LLR)和P值判断结核病聚集区的位置和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聚集区结核病发病的RR值。结果2013-2018年,全国结核病登记率基本呈缓慢下降趋势。全国范围内存在多个空间高值聚集区,主要位于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西藏自治区(西藏)、陕西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中东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海南省。结核病空间聚集区覆盖的县(区)数量呈缓慢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1 112个下降到2018年的806个。新疆南疆地区、西藏西部地区的结核病聚集区相比于其他地区,结核病发病的RR值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RR>3.0)。结论2013-2018年我国结核病聚集区域覆盖的县(区)数量逐渐减少,聚集区主要分布于西部、中部的多个省份,应加强结核病聚集区的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和早期发现等防控工作,防止结核病疫情的扩散。西部地区不仅存在结核病聚集,且结核病发病RR值较高,应加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管理等工作。

  • 标签: 结核病 空间聚集性 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空间扫描统计量在乙型脑炎聚集探测及其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Flexible空间扫描统计量对2007年四川省乙脑发病进行空间聚集分析。结果空间聚集探测结果显示,在乙脑具有聚集的时间段内其空间聚集区域存在明显差异。7月共探测到发生乙脑聚集的区县19个,8月共探测到发生乙脑聚集的区县14个。结论Flexible空间扫描统计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有效对乙脑的空间聚集做出早期预警。

  • 标签: Flexible空间扫描统计量 传染病 空间聚集性 早期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测2018年四川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识别高风险区域;比较SaTScan与FleXScan软件扫描统计量法在肺结核空间聚集探测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四川省181个县(区)2018年肺结核疫情数据和人口数据,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别采用SaTScan 9.4.1和FleXScan 3.1.2软件中的Poisson模型探测肺结核发病聚集区域,比较2种方法探测到的聚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ArcGIS 10.5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2018年四川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57.34/10万(47 601例),呈明显的聚集分布。SaTScan和FleXScan软件分别扫描到8个和10个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的空间聚集区域,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分别为24.62~2 416.05和1.48~2 618.96。2种方法的扫描结果中一级聚集区均覆盖了大、小凉山地区,即彝族聚居区,二级聚集区共同覆盖了部分川西高原少数民族地区。二者在扫描出的聚集区域形状和范围上有所差异。SaTScan的聚集区覆盖了部分实际发病情况并不高的县(区),而FleXScan能将其从聚集区中区分出来,探测出更准确的不规则形状聚集区。结论四川省肺结核疫情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大、小凉山地区和川西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是高风险和重点防控区域。FleXScan更利于精准区分高聚集区域中的"冷点"地区,更适合在四川省肺结核聚集探测中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时空扫描统计量 聚集分析
  • 简介:摘要肺结核属于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结核病的发生由于具有聚集,有高发区和低发区之别,对于其中的决定性因素的分析,对于肺结核疾病的重点防控区域的识别、预测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肺结核 发病空间 聚集分布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文县和迭部县利什曼原虫感染犬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实施精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文县兴隆村和迭部县洛大村采集村内所有犬的血样,选择内脏利什曼病诊断引物RV1-RV2对犬血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犬利什曼原虫感染情况;并采用SaTScan V9.5软件对犬利什曼原虫感染情况进行空间聚集分析。结果共调查犬537只,感染阳性犬221只,阳性率为41.2%;其中,文县和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4.6%(95/147)、32.3%(126/390)。SaTScan分析结果显示,文县和迭部县利什曼原虫感染犬在空间范围内聚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文县和迭部县利什曼原虫感染犬无空间聚集,但犬利什曼原虫感染阳性率较高,存在较高流行风险。建议当地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严格驱蛉灭蛉、查杀病犬,降低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风险。

  • 标签: 利什曼原虫属 犬科 空间分布
  • 简介:采用聚集分形方法对桂林市旅游景区在1973年、1997年和2007年的空间结构分组团进行了研究,而兴安组团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不符合聚集分形发展模式,桂林市市区组团和阳朔组团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符合聚集分形模式

  • 标签: 分形旅游 旅游景区 景区空间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970-2013年山东省不同县(市、区)肝癌死亡率的空间聚集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肝癌防控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肝癌死亡率数据取自山东死亡登记系统和全国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数据。利用死亡率和年龄调整死亡率等指标描述不同年代肝癌变化趋势,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死亡率变化中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值。采用ArcGIS 10.2软件用于空间分析,采用空间扫描统计软件SaTScan 9.4进行肝癌空间聚集分析。结果2011-2013年山东省肝癌粗死亡率(29.89/10万)较1970-1974年(9.72/10万)和1990-1992年(22.08/10万)分别上升208.00%和35.37%,与2004-2005年(30.44/10万)相差不大。肝癌年龄标化死亡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11-2013年标化死亡率(12.62/10万)较1970-1974年上升60.97%,较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分别下降22.38%和21.81%。不同年代肝癌死亡率的差别分析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肝癌粗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因素在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人口因素对肝癌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从1990-1992年的3.38%,上升到2004-2005年的29.36%,2011-2013年达到了46.16%。而非人口因素对肝癌死亡率升高的贡献值呈下降趋势。从肝癌死亡率空间分布来看,不同县(市、区)肝癌粗死亡率差异较大,粗死亡率在9.33/10万~65.33/10万之间。采用空间扫描统计软件进行肝癌死亡率空间聚集分析可以发现多个肝癌高死亡率聚集区,2011-2013年主要聚集区分布在胶东半岛地区,覆盖青岛、烟台及威海市的20个县(市、区),该聚集区内的肝癌死亡风险是其他区域的1.54倍。1970-1974年肝癌死亡率空间聚集分布与2011-2013年结果明显不同,主要聚集区分布在山东省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结论1970-2013年山东省肝癌死亡率发生了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应根据这些变化趋势以及其地理空间聚集,进一步探索肝癌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肝癌区域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肝癌 死亡率 空间聚集性分析 变化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现有研究表明的我国生产服务业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是基于国土空间上的城市集聚,但需作进一步的行业细分和实证.采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以我国285个城市的区位空间为足迹空间,从连续空间上大规模聚集角度计算和分析生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空间聚集程度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聚集,没有形成"中心—外围"结构;2003-2014年,中国生产服务业空间聚集程度提高,呈现集中化聚集发展趋势,聚集经济在生产服务业发展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生产服务业与其细分行业空间聚集程度的一致较高,分布椭圆均呈"东北—西南"方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聚集程度最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聚集程度最低,总体呈现"递增型"、"递减型"、"稳定型"三种变化趋势.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聚集 标准差椭圆
  • 简介:研究复杂系统的自聚集演化过程和聚集量.文中给出两个类似生长网络的模型.第一个模型比较简单,每一时间步长只有一条新边进入网中,但概括面较广,例如可描写选举、科学论文引用、食物源对蚁群蜂群的吸引、某种商品或股票、堤坝渗漏处,等等.第二个模型比较一般,每次可有m条新边进入网络.文中引用BA网络模型给出的"优先连接"的概念,研究上面两个网络中各点的聚集量.结果表明:对于这两个模型,各点可能的聚集量均可用一个数学期望的简单公式描述,即Ets=ks/t0t.其中,s表示网中某点,t0是初始时间,ks是t0时点s的顶点度,t是任何时间,t也是此时网的总度数,或总聚集量.ks/t0表征点s的初始优势或初始吸引能力,点可称为吸引核,ks/t0可称为吸引系数.文中解释了对于不同情况下Ets=k/t0t的意义.

  • 标签: 复杂系统 自聚集 生长网络 优先连接 聚集量
  • 简介:目的分析烟台市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HIV/AIDS)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索热点区域,为制订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统计量Moran’sI和局域自相关统计量(localindicatorsofspatialantocorrelation,LISA)分析烟台市HIV/AIDS的空间聚集,运用空间扫描统计量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探索烟台市HIV/AIDS热点区域.结果1992-2017年,共报告现住址为烟台市的HIV/AIDS病例1007人,以同性传播为主,在乡镇(街道)水平上呈空间自相关(Moran'sI=0.2575,P

  • 标签: 艾滋病 空间分布 空间自相关性 空间聚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情况,评估登革病毒4种血清型对流行的影响。方法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确诊病例信息,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聚集分析,使用荧光定量PCR对血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将结果为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测定E基因序列,用PhyML 3.1软件绘制基因进化树并分析。结果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1 655例,发病率11.10/10万,本地病例1 382例,输入病例273例,发病具有空间聚集,发现18个高-高聚集街道,输入病例来源以东南亚国家(86.08%,235/273)和非洲国家(2.56%,7/273)为主。荧光定量PCR检测确诊病例血清标本749例,阳性率93.06%(697/749),分离毒株464株。同往年基因树相比,登革病毒未发现基因型的转换。登革病毒血清型1型仍然是广州市的优势毒株,血清型2型主要在白云区和荔湾区流行。结论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累及全市,范围向城乡接合部扩大和转移,应进一步重视城乡接合部的防控工作。加强来自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国境检疫。登革病毒血清型2型的流行和聚集暴发风险不容忽视。多种血清型在广州市同时出现,提示需预防重症登革热的暴发和流行。

  • 标签: 登革热 空间聚集性 E基因 基因进化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