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应用闭合穿针髓内固定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60例,尺桡骨双骨折45例,早期的CO治疗骨折主要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 标签: 儿童桡骨 夹板治疗 桡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针法结合弹拨手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3年我院收治的8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组后给予不同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口角歪斜、眼睑闭合等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透针法结合弹拨手法治疗面瘫,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安全性较好。

  • 标签: 透针法 弹拨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午流注针法在治疗痛证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胃痛患者,将其以随机编号的形式纳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29)。参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研究者实施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但是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降低幅度更大,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2.76%,研究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6.55%,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痛症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

  • 标签: 子午流注针法 痛证 临床治疗 胃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四步拔针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7 月之间, 随机选择本院接收的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每组 各 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针法,观察组为四步拔针法,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针对静脉输液治疗患者, 采用四步拔针法十分显著,四步 拔针法是一种易于使用、局部瘀血少、对被褥环境污染少、能够 减轻护士腰背部疲劳的方法 ,值得推广。

  • 标签: 四步拔针法 静脉输液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外侧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小儿16例,入院后全部采用手法复位经皮肤由外侧向内侧穿入克氏针固定,分析手术效果。结果参考国际通用的Flynn评定标准5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每个等级的肘关节提携角和屈伸功能相差5°。16例手术患儿早期均未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和Volkmann挛缩;远期观察肘部无手术瘢痕,无肘内翻畸形,全部获得随访时间24个月,其中优1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3.75%。结论选择外侧穿针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是经过临床实践证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相对于内外侧交叉穿针,对尺神经损伤的几率更小,是临床可以推广的技术和方法。

  • 标签: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介绍张唐法主任医师基于健脾益气与疏肝和胃治疗原则,采用“疏肝健脾针法”治疗功能性便秘之临床探讨,在改善患者排便次数、大变性状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疏肝健脾针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发生骨折的患儿,并分析临床改善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肱骨髁上发生骨折,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4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为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分析手术改善结果。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上其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治疗优良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86.4%(19/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3%(17/22),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策略更有效。结论采用符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于肱骨髁上发生骨折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更好,其操作便利,有利于控制并发症,不失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闭合复位 经皮穿针 内固定治疗 肱骨髁上 骨折
  • 简介: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穿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手术内固定治疗虽然能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手术距致伤骨折时间3~14天

  • 标签: 交叉穿针 固定治疗 复位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脐周四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数据库中,全面收集脐周四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然后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3个研究,共计304人。结果提示脐周四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治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针刺比较,脐周四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脐周四针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对于应用旋转式拔针法进行卡介苗皮内接种对免疫效果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我科预防接种进行接种的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进行有效研究,所涉及的新生儿有800例,针对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各有400例新生儿,针对对照组新生儿采取的是传统方法进行接种,而针对观察组新生儿采取的是卡介苗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针对最后的免疫效果及时有效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对比。结果从菌苗外溢例数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减少,从接种效果、卡痕的大小情况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新生儿有效实施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进行接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药液外溢的发生几率,使药液污染的危害性得到明显的缓解,并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卡介苗接种效果,新生儿和家属的满意程度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方法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旋转式拔针法 卡介苗皮内接种 免疫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对于应用旋转式拔针法进行卡介苗皮内接种对免疫效果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在 2017年 12月到 2018年 12月期间在我科预防接种进行接种的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进行有效研究,所涉及的新生儿有 800例,针对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各有 400例新生儿,针对对照组新生儿采取的是传统方法进行接种,而针对观察组新生儿采取的是卡介苗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针对最后的免疫效果及时有效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对比。结果:从菌苗外溢例数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减少,从接种效果、卡痕的大小情况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新生儿有效实施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进行接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药液外溢的发生几率,使药液污染的危害性得到明显的缓解,并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卡介苗接种效果,新生儿和家属的满意程度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方法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 ]旋转式拔针法 卡介苗皮内接种 免疫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 评价脐周四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IDH)的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 Cochrane图书馆、 CNKI、 万方数据库数据库中,全面收集脐周四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 ( RCTs) ,然后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 3个研究 ,共计 304人。结果提示:脐周四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治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在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与传统针刺比较,脐周四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脐周四针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透刺滞针反向牵拉针法治疗面瘫后遗面肌挛缩66例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受的66例面瘫后遗面肌挛缩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透刺滞针反向牵拉针法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针刺治疗)与实验组(33例透刺滞针反向牵拉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42.42%、39.3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后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60.61%、36.4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面瘫后遗面肌挛缩患者给予透刺滞针反向牵拉针法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透刺滞针 反向牵拉针法 常规针刺 面瘫 面肌挛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督穴导气针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电针疗法,观察组改为采取督穴导气针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85.00%(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督穴导气针法的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并促进其尽早康复。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督穴导气针法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闭合穿针内固定对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80例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分为中医组和手术组,各有40例。中医组进行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手术组进行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解除固定时两组患者的B角、C角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位后摄片时相比,解除固定时两组患者的B角出现明显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的肘内翻发生率与中医组相比更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Ⅱ型肱骨髁上骨折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在维持骨折端复位及减少肘内翻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 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 闭合穿针内固定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