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脑立体定向活检获取病变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可靠性和临床意义,以及手术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脑立体定向活检124例病理学资料。结果脑立体定向活检病理阳性率97.58%,冰冻结果和石蜡结果吻合率92.56%,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脑立体定向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率高的定性诊断方法,对获得颅内疾病病理学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立体定向活检术 脑内病变 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颅内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是获取颅内病变病理组织的最佳方式。对颅内病变,特别是多发深部、功能区病灶需要明确诊断才可进一步治疗者(如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应当首选进行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明确病理的基础上,再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这对于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进行个体化诊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共识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联合国内从事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的相关专家,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及经验,围绕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有框架/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步骤、技术要点、中、术后注意事项、特殊区域病变的活检技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措施及颅内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编写了本共识,旨在促进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手术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开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整体诊疗水平。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 颅内病变活检术 神经外科机器人
  • 简介:目的探讨用CT或MRI引导立体定向对脑深部病变进行活检手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用CT或MRI引导的脑立体定向手术对605例脑深部病变进行活检以期获得病变的组织学诊断.其中男357例,女248例.年龄:2.5~78岁,平均37.7岁.用CT引导立体定向活检515例,用MRI引导的定向活检90例.结果522例(86.28%)获得脑肿瘤的病理组织,39例(6.44%)为炎性病理组织,其他病理组织23例(2.4%),16例(2.65%)未能提供病理学诊断,阳性诊断率97.35%,并发症发生13例(2.47%),死亡2例,死亡率为0.33%.结论采用CT或MRI引导的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是一种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创伤轻微,死亡率极低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立体定向技术 脑深部病变 活检 CT MRI 病理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艾滋病患者颅内病变行立体定向活检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艾滋病患者颅内病变行立体定向活检的临床资料,包括中配合规范、注意事项及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理、监测、预防用药与心理干预等内容。结果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病理结果示脑弓形虫病2例、真菌感染2例、星形细胞瘤1例、脑囊虫病1例、胶质细胞增生1例。术后随访1个月~4年,1例完全康复,5例症状明显好转,1例死亡。未发生手术人员职业暴露。结论医护人员加强对艾滋病的了解,掌握艾滋病的防护措施,了解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可提高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理的检出率。

  • 标签: 颅内病变 艾滋病 立体定向活检术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计算机辅助的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对颅内病变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总结手术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定位与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进行脑部病变的活检手术共67例,应用计算机辅助的立体定向手术工作站,计算靶点和规划活检入路。结果52例确诊为各种脑肿瘤,12例为炎性病理。3例未能提供可供确诊的病理,阳性诊断率为95.52%。并发症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计算机辅助CT引导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是颅内病变获得定性诊断的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 标签: CT引导计算机辅助 立体定向 颅内病变活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囊性肺癌脑转移瘤采用立体定向活检与陀螺刀相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8例囊性肺癌脑转移瘤在CT导向下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并穿刺引流囊液使囊腔缩小,再行陀螺刀治疗。结果58例患者57例明确了病理类型,肿瘤体积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陀螺刀治疗效果提高。结论立体定向手术联合陀螺刀治疗囊性肺癌脑转移瘤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有明显的近期效果和有效的肿瘤控制率等优点。

  • 标签: 立体定向手术 陀螺刀 转移瘤
  • 简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病人,男13例,女7例.年龄34~65岁,其中50岁以上16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6例,破人脑室2例,脑皮质下2例,出血量在40~100mi左右.意识障碍程度:深昏迷16例,浅昏迷4例,病人大部分有程度不等的失语、偏瘫、四肢抽搐和尿失禁等.2手方式20例病人均采用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方法,手术在单纯局麻下进行,先安装立体定向仪框架进行CT扫描确定血肿大小方位及层面,一般取额顶入路手术,定位后获得xyz数值后,相应移至定向仪XYZ轴上.

  • 标签: 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穿刺引流 手术方式
  • 简介:立体定向手术属于微侵袭性神经外科手术范畴。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大、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主要用于深部小型病灶活检,血肿抽吸、金属异物取出、介质内放射以及某些功能神经外科的核团靶点毁损等。我科于L995~1999年行脑立体定向29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脑立体定向术 护理 神经外科 治疗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框架立体定向活检在鞍上池小体积实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拟诊为鞍上池实体肿瘤的42例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多模态影像引导下进行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分析患者影像学特征及组织学病理确诊率、活检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患者CT图像上鞍上池病灶呈团块状,边界较清楚,其中41例患者CT呈高/稍高密度,1例钙化。MRI图像上病变亦呈团块状,信号均匀,增强影像中3例见"椒盐征",2例MRS像出现典型粗大乳酸峰。(2)42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35例(83.3%)患者病理诊断明确,其中24例为生殖细胞瘤,1例为胚胎癌,6例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头颅CT示区微量出血2例,余未见出血征象。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表现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确诊率较高等优点,在鞍上池小体积实体肿瘤的精准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立体定向活检 鞍上池 生殖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立体定向活检(SBB)中应用三维(3D)可视化手术规划系统(VSPS)进行引导的价值。方法:本次入组受试者共20例脑内病变病例,试验以2022.01~2023.12为期限,所有病例均实施SBB,且中均应用3D-VSPS进行引导。观察检查结果。结果:本组20例病例经检查,病变部位所处位置为丘脑及丘干6例(30.00%),胼胝体4例(20.00%),颞叶4例(20.00%),额叶4例(20.00%)。术后病理诊断为6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6例弥漫型星形细胞瘤(DA),4例间变星形细胞瘤(AA),4例胶质母细胞瘤(GBM)。采取头颅CT于术后复查显示无出血现象。结论:临床SBB中应用3D-VSPS进行引导的价值突出,可控制和规划穿刺路径,也可减少创伤,且可手术安全,后续可积极借鉴和推广。

  • 标签: 立体定向脑活检术 三维可视化 手术规划系统 引导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治疗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立体定向治疗的11例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难治性强迫症7例,抽动秽语综合征3例,双相情感障碍1例。分析手术前后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脑白质纤维束变化及脑葡糖代谢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病人的各量表分值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无严重并发症。大脑MRI弥散张量成像显示内囊前肢的横行纤维被毁损,大脑18F-FDGPET显示眶额皮质、运动区、运动前区、基底核、丘脑和边缘系统的高代谢区在术后明显降低。结论立体定向是治疗难治性精神障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精神障碍 立体定位技术 内囊前肢毁损
  • 简介:我院自1982年来,用脑立体定向治疗药物难治的顽固性癫痢682例;术后平均随访5年3个月,有效398例(58.4%),无效284例(41.6%)。现对影响癫痢脑立体定向疗效的可能因素进行探讨。

  • 标签: 顽固性癫痫 立体定向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63例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的分析,总结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的护理经验体会。结果全组2例再出血死亡,其余恢复良好。结论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具有手术简单、效果确切的特点,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其治疗流程。

  • 标签: 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术 治疗流程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是脑出血重症患者采取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后患者预后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 疗效观察
  • 简介:而CT定位是脑立体定向脑内靶点最常用的方法,脑立体定向脑内靶点CT定位,立体定向仪头架安装方法对于脑内功能靶点定位是否准确非常关键

  • 标签: 术脑 脑术 脑靶点
  • 简介:从15世纪末,LeonadoDaVinci提出立体定向的构想,19世纪末,Dittmen介绍立体定向原理和动物试验,Zernov制造出极坐标定向仪,到20世纪初Clark和Horsley设计出三维坐标定向系统,直到1947年Spiegel和Wycis完成有史以来第1次人脑立体定向手术,人类在立体定向手术的前期准备花费了4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1946年世界上第1台计算机问世,1979年Brown提出定向仪和CT相匹配,不久定向仪与MRI、DSA、PET结合相继有了报道,1986年Robert介绍了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

  • 标签: 立体定向术 手术进展 脑立体定向手术 立体定向系统 19世纪 定向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部小肿瘤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部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放疗模式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放射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0.9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1.58%(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部小肿瘤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术 肺部 小肿瘤
  • 简介: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实施脑立体定向手术6例,此手术具有定位准,对脑组织创伤少、反应轻、恢复快,取瘤方便、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易为病人接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病人,男2例,女4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59岁。右顶叶占位3例,透明隔囊肿1例,右颞硬膜外血肿机

  • 标签: 胸立体定向手术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1回顾外放射治疗肝癌已经有50年历史.肝癌放射治疗技术经历了全肝放射、局部放射、全肝移动条放射、手术定位局部放射、局部超分割放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衍变.此外,放射免疫治疗、内放射治疗也在上世纪80年代后运用于临床.

  • 标签: 肝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