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立克次体(表1)正在全世界出现。沉寂了数十年后,毁灭性的斑疹伤寒(普氏立克次体)大流行再次出现,并且斑疹热在旅行者中越来越多地被确认。至少已确认了6种新的立克次体斑疹热(瑞士立克次体,帕氏立克次体,猫立克次体,斯洛伐克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和aeschlamanni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经节肢动物媒介传播。主要的感染宿主是人类(普氏立克次体)和小型哺乳动物(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斑疹热组)。

  • 标签: 立克次体病 斯洛伐克立克次体 普氏立克次体 黑龙江立克次体 小型哺乳动物 斑疹伤寒
  • 简介:立克次体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多发生在热带与亚热带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发达国家立克次体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汲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性斑疹伤寒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该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尔干半岛爆发的Q热流行以及东南亚地区恙虫肆虐流行的教训,在这些国家始终没有间断对立克次体的研究.美国每两年,国际上每四年召开立克次体专业会议;我国每五年召开一次包括立克次体在内的四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及支原体)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当前,美国反对生物恐怖主义(Bioterrorism)已将流行性斑疹伤寒、落基山斑点热以及Q热列在生物战剂名录中[1].

  • 标签: 立克次体病 流行现状 自然疫源性疾病 第一次世界大战 流行性斑疹伤寒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8例恙虫立克次体临床诊断、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组患者实施外斐反应检测、肥达氏反应、肝功能、血常规、心肌酶检测,确诊疾病后对其中的30例实施阿奇霉素治疗,其中3例采取红霉素治疗,剩余的5例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本组的38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在1~3天,住院时间为1~11天,平均住院时间为6.2天。结论:恙虫立克次体会有相对隐蔽的焦痂出现在皮肤上,实施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异性不高,在诊断病情中存在较高难度。在确诊恙虫立克次体病后应该马上用抗生素干预,如果存在高热应该实施无力降低,如有需要可进行退热药治疗。

  • 标签: 诊断 恙虫病立克次体病 治疗 发热症状 分析
  • 简介:摘要立克次体是一类胞内专性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立克次体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均包括在内。本文对立克次体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理进行介绍。

  • 标签: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病 临床表现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危重型不典型的立克次体感染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临床诊断危重症立克次体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生化结果、外斐反应结果、影像学资料及mNGS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Fisher精确性检验比较mNGS和外斐反应的阳性率。结果15例立克次体病患者中均有发热症状,头痛12例,但具有诊断意义的典型皮疹或焦痂仅为3例,发生脓毒症休克6例,多器官功能障碍15例;血液mNGS阳性15例,其中10例患者在血液中检测出普氏立克次体(恙虫东方体),其余5例检测出莫氏立克次体,mNGS阳性率显著高于外斐反应(15/15比0,P<0.001)。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被给予多西环素等治疗,其中14例好转出院,1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出院后1周死亡。结论mNGS能够提高常规检测结果为阴性的非典型立克次体的检出率,可为危重型立克次体病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立克次体属 二代测序 恙虫病东方体 休克、脓毒性 多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Q 热立克次体脑炎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措施。 方法: 分析 1 例 Q 热立克次体脑炎患者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该患者因主诉“ 发热伴头痛 1周”,经临床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后,转入我科接受进一步治疗,确诊为 Q 热立克次体脑炎,并接受相应治疗措施。 结果: 该患者确诊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症状改善, 发病 1月后复查腰穿正常。 3月后化验呼吸道病原体 IgM筛查: Q热立克次体 IgM阴性,患者疾病痊愈出院。 结论: 临床针对 Q 热立克次体脑炎患者诊断存在一定误诊率,需采用多种方式准确诊断患者疾病类型,相应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克次体感染(羌虫)患者的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半年来收治的36例立克次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肌酶、心电图、胸部X片检查结果及有心脏损害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36例羌虫病患者中,28例(77.8%)有心脏不适表现,12例(33.3%)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升高,16例(44.4%)乳酸脱氢酶升高。31例(86.1%)出现心电图异常,5例(13.8%)X胸片检查示心脏扩大。立克次体感染致心脏损害大多恢复良好,仅1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立克次体感染患者的心脏损害常见,且心电图异常较心肌酶升高多见,大多损害较轻,预后良好。

  • 标签: 立克次体感染 心肌酶 心电图 归转
  • 简介:摘要猫立克次体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革兰阴性原核生物,猫蚤是猫立克次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人感染猫立克次体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斑状丘疹以及焦痂。目前关于猫立克次体感染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报道较少。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29日收治1例确诊猫立克次体感染致重症脑炎病例,经阿昔洛韦抗病毒、甘露醇脱水降颅压、人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及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抗立克次体感染、控制癫痫发作及肺感染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通过总结该患者治疗中的经验、教训,以提醒大家加强对猫立克次体感染的认识。

  • 标签: 猫立克次体 脑炎 重症
  • 简介:摘要患者因反复发热入院,经胸壁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主动脉瓣膜中重度关闭不全、瓣膜穿孔可能,伴有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但多次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术后瓣膜基因测序结果为Q热立克次体,进一步行血清免疫荧光试验检测Q热立克次体IgG抗体,证实患者为Q热立克次体感染,经多西环素及羟氯喹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Q热立克次体感染性心内膜炎报道较少,该病例通过活组织检查、瓣膜赘生物活组织基因测序和血清免疫荧光检测证实为Q热立克次体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中较为罕见。

  • 标签: Q热 立克次体感染 心内膜炎 手术治疗
  • 简介:为比较斑点热黑龙江立克次体054株与从病人血液分离的H-5株,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结果表明,二者间的血清反应模式一致,表明有相同的抗原结构。同时,用立克次体190kD抗原基因设计的一对引物扩增两株立克次体DNA后,用PstⅠ消化经PAGE,其电泳图谱的酶切带的数量和迁移完全一致,说明基因组相同。结论:从抗原性和基因型两方面证实斑点热054株与H-5株二者一致。

  • 标签: 斑点热立克次体 血清型分析 基因型分析
  • 简介:摘要关于中医消渴机大家都有这么一个共识,那就是“病人素体阴虚”才是其发生的根本,但对于“素体阴虚”这个病理理解我想大家并没有一个形象的思维,就是说还是没有一个形态化的模型,此篇文章就是想通过本人对于中医“阴阳五行”的生理理解,试着举例一个具体的生动的一个模型,用来具体的解释一下消渴的这个“素体阴虚”的机,以求达到读者能更好的理解“消渴”的病理机。

  • 标签: 消渴病机 素体阴虚 人体源动力模型 病理病机解释
  • 作者: 柒春芳 陈祖姣 王文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广州 510080;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广州 510080;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80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广州 510080;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病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是迫切需要关注的慢性流行。早期DKD损伤机制和治疗靶点的研究已由以肾小球损伤为中心转移到"糖尿肾小管(diabetic tubulopathy,DT)"研究。本文就DT的概念及其在DKD启动、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靶点进行归纳,以期为早期DK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 糖尿病肾小管病 糖尿病 治疗
  • 简介: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当口——2007年的9—10月间,我到那里去走了一圈。就像有人说,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较多的时候,十个经济学家会有十一种预测一样,在危机开始的时候,每个去美国的人.也都会得出不尽相似的结论。这很正常。因为每个去的人接触的人不同。观察的行业或地点不同,再加上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甚至风险偏好不同,都会得出差距较大的结论。

  • 标签: 美国 中国 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 经济学家 专业背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是糖尿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总结了多位名中医的临床辨证经验,结合经络理论,探讨糖尿肾脏的络辩证思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