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吴冠中与端木,当这两个名字放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中:吴冠中之于美术界,端木之于法学界,都是赫赫有名的泰斗式人物。但是他们在百年历史的欧美同学会中有着共同的位置:他们同是20世纪40年代“二战”后的留法学子,他们同为50年代初毅然归国效力新中国的知识精英,他们都是80年代后欧美同学会留法分会的普通而又忠实的成员。在纪念同学会百年诞辰的时刻,记录下这些老会员的不平凡经历和他们的友谊,无疑会给会史增添一些亮点。

  • 标签: 端木正 吴冠中 欧美同学会 怀念 40年代 20世纪
  • 简介:端木同志谢世,我等候讣告,准备告别,始终没有消息。后来才知道,他留得有话:不举行仪式,不通知亲友。耀群同志忠实于他的嘱托,悄悄把后事办完了。我该早想到这作法,这才符合他的秉性。只得呈心香一瓣,送别故人。建国之初,端木刚从香港回到北京,还没安排工作就参加“北京市大众文艺创研会”的活动,我在会上和他相识。北京市文联成立,端木任创作部长,我是他的

  • 标签: 赵树理 北京市 大众文艺 举行仪式 创作 文化大革命
  • 简介:为纪念著名作家端木蕻良逝世十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于2006年9月28日至10月7日举办了端木蕻良书画展。画展既展出了端木蕻良早年创作的手指绘画的鲁迅头像、萧红《小城三月》插图等人们较为

  • 标签: 端木蕻良书画展
  • 简介:(1938年)4月20日左右,与萧红回到武汉,定居小金龙巷。4月29日,下午与萧红、冯乃超、艾青等人出席胡风主持的"七月社"的"现时文艺活动与七月研讨会"。4月底,与从台儿庄战场到武汉的臧克家相识。5月17日,散文《燃烧——记池田幸子》和萧红散文《无题》同期发表于《七月》3集2期。5月31日,与萧红、臧克家等40余人参加文协举办的游园活动。5月中,长篇小说《大地的海》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6月1日,散文《寄民族革命大学同学》发表于《七月》3集3期,同期还登出4月29日座谈会纪要;茅盾评论话剧《突击》的文章《突击》发表于《文艺阵地》1卷4期。

  • 标签: 端木蕻良 萧红散文 年谱 《大地的海》 《文艺阵地》 《七月》
  • 简介:<>北京有许多古怪的地名,有的十分丑陋,如羊尾巴胡同、蛈蝌螂胡同;有的却十分典雅,如芳草地、翠微路、香河园……早春时节,乍暖还寒,香河园西坝河小区却热气腾腾,林立的楼群又迎来了一批新住户,其中,就有满族老作家端木蕻良先生。端木老搬进新居,为他的巨大工程——长篇小说《曹雪芹》的创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当我去看望和祝贺他乔迁之喜时,他十分高兴地说:“这里的条件很不错了,虽说暂时还有些不便利,对我倒是无所谓,我觉得到有不少好处呢!一来这里空气好,二来也宁静,楼房采光也好……”不用说,还有一条老先生没有说的好处,那就是这里交通不便,来上门索稿,题词的人就只好“知难而退”了,

  • 标签: 曹雪芹 端木蕻良 胡同 满族 作家 长篇小说
  • 简介:在东北作家群中,端木蕻良是个重要的存在。如果说是萧军萧红以极大的勇气闯开了上海文坛的大门,为东北作家群的形成尽了开拓之力,那么是端木蕻良这位优秀的青年作家以他磅礴的气势,出众的才华和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巩固了这一文学群体的地位,扩大了它的影响。

  • 标签: 端木蕻良 东北作家群 文学 萧红 青年作家 文坛
  • 简介:端木老师走了,默默地,没有追悼会,没有遗体告别仪式,连一页寄给亲朋好友的讣告都没有,一捧骨灰,融入祖国大地。端木老师的遗像悬挂在居室客厅里,耀群老师守在遗像前的花丛旁,素白的鲜花堆满了简朴的小屋,前来吊唁的亲友默默地鞠躬,镜框中的遗像微笑着,亲切地注视着大家,然而,这位受人尊敬的作家永远地去了。多少年来,文联的人无论老少,都直呼端木蕻良为端木,是简称也含有亲切的意思,大家这么称呼习惯了,难以改口。

  • 标签: 端木蕻良 专业作家 领导 老师 办公室 五十年代
  • 简介:摘要生态城市的建设所需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需要参考的原则是生态学原则,只有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才能建立起一种社会、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

  • 标签: 生态城市 生态学 文化 和谐发展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了端木蕻良小说的叙事特色,他通过自己的艺术手法让读者忘记自己的读者身份,能驱使读者不自觉地以剧中人物的身份沉迷于作者所描写的人物的情绪中去。他的小说具有震撼性,能使读者的心灵产生独到的审美效果,这都源于他小说叙事的抒情化特征。

  • 标签: 东北作家群 叙事模式 抒情功能
  • 简介:因职业的关系,我常看展览、翻画册,深感佳作难觅。即使有批评家援引东西史籍,用高深莫测的语言把某君的作品描述得高深莫测,回头来细读作品,还是不受感动。

  • 标签: 苦吟 东西 批评家 作品 细读 感动
  • 简介:今年是端木蕻良诞辰一百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重读端木蕻良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回顾端木蕻良研究,我们发现,文学的外部研究一直占据强势地位,尤其是人事纠葛以及历史主义成见在很大程度上对端木蕻良文更多还原

  • 标签: 端木蕻良 文本细读 意义空间 外部研究 审美价值 语言特色
  • 简介:端木[土采]于清嘉床二十一年(1816年),诞生在古城南京。祖父名廷桢,字蔚亭,乾隆十八年拔贡,父名煜,学星垣,号敬端,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户部主事。道光四年(1824年),年方九岁,父亲去世,原本比较清寒的家境,也就日趋败落,

  • 标签: 考释 宋词 学者 晚清 乾隆 家境
  • 简介:端木蕻良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大都是执著于理想追求的思想者,他们虽然已退于社会的边缘,但这些理想之子都有很强的家国意识、人道主义情怀和自我否定的精神,他们以知识分子特有的方式作出了对英雄的诠释。

  • 标签: 知识分子 英雄情结 理想
  • 简介:在东北作家群中以及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满族作家端木蕻良都是一位比较特别的作家。端木蕻良为读者所认识,很大程度上因为他的小说,特别是因为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多年来,学术界对端木蕻良的小说创作关注度相对较高,在乡土文化、地域文化、抗日文学、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有过精彩的论述。

  • 标签: 端木蕻良 长篇小说 建国初期 《讲话》 《科尔沁旗草原》 东北作家群
  • 简介:端木蕻良的小说采用了一种立足于生活而又超越庸常生活的独特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加上作者本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深刻哲思,从而使其笔下的乱世英雄传奇、家族历史传奇、战争流浪传奇和浪漫爱情传奇闪现出与众不同的神采,充满了诗的意境.

  • 标签: 端木蕻良 小说 现实主义 英雄形象 战争 爱情
  • 简介:据新华社消息,最近召开的中共山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颇给人以“新意”之感:出台了会议纪律作风”九条规定”(即九个“不准”),如“不准无关人员进入会场和代表驻地”,“不准外出会客和请吃、吃请”等;会议还成立了纪律作风检查组,对违反规定者,视作违纪,严肃查处。这两个举措,往大处说,都可以称得上是关于会议的“制度创新”。从效果来看,会议呈现出一派新景象,受到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也

  • 标签: 党风 制度创新 党的作风建设 党代会 党政机关 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