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选择性环氧合-2抑制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要使用环氧合-2抑制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对新型选择性环氧合-2抑制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环氧合-2抑制的使用数量和销售金额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新型选择性环氧合-2抑制的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占有主导地位。

  • 标签: 环氧合酶-2抑制剂 用药分析 用药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端粒逆转录(hTERT)基因对纤维肉瘤生长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治疗肾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肾脏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激素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予以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可有效提高肾脏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肾脏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的临床治疗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的389例应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患者,全部患者的肾功能均正常,对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总结。结果患者出现咳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低血压,但三种药物出现咳嗽与低血压情况的对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作为安全性与有效性较好的药物,需要停药的几率比较小,能够在临床治疗中尽可能的应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临床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ACEI)的不良反应特征。方法选取高邮中医医院心内科于2011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应用ACEI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12例,其中男性243例,女性169例,年龄18~75岁,平均(52.5±4.9)岁。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表现、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30岁和30~39岁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卡托普利致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77.91%;其次为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分别为8.74%、7.04%;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致不良反应比例较低,分别为2.91%、1.46%、1.46%和0.49%。ACEI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喘憋、咳嗽、咽部不适为主,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占65.05%;7.77%的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皮肤,临床表现为皮疹、水肿、炎症、溃疡等;7.77%累及泌尿生殖系统,有尿频、蛋白尿、血尿等表现。另外还有7.04%累及心血管系统,4.85%累及血液系统,4.85%累及消化系统,2.18%累及关节肌肉。412例患者中,26例在用药当天即出现不良反应,占6.31%,386例在用药第2d后出现不良反应,占93.69%,不良反应的平均出现时间为(16.9±10.4)d。患者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处理后,绝大多数症状明显缓解并逐渐消失,其中30例患者复用药物后再次发生相同不良反应。结论应用ACEI发生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原因复杂,多数需对症治疗或停药才可消失,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心内科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用于冠心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常规治疗中加用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BNP的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BNP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为冠心病患者施加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依那普利,其治疗效果更好,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其生活质量,具有很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苷类逆转录抑制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艾滋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药物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将采用核苷类逆转录抑制奈韦拉平、司他夫定以及奈非那韦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将选用核苷类逆转录抑制拉米夫啶(3TC)+齐多夫啶(AZT)+Lopinavir(LPV)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OD)的平均值(2.5346+0.1765),观察组在治疗前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2.3267+0.3214),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1.7342+0.1723),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0.9654+0.9342),对照组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下降率明显的高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艾滋病应用治疗中使用核苷类逆转录抑制对治疗的效果有明显的作用,此外联合使用NNRTIs也可以对临床疗效有一个提高作用。

  • 标签: 核苷类 逆转录酶抑制剂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芳香化抑制用来治疗妇科内分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份到2016年10月份期间于我院治疗的96例妇科内分泌症状的患者,依照治疗方式差别分成参照组和治疗组,各组48例,参照组采取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采取芳香化抑制治疗,芳香化抑制包含括来曲唑与阿那曲唑,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将芳香化抑制用来治疗妇科内分泌时,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芳香化酶抑制剂 妇科内分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介绍2例大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护理,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广泛应用于大血管疾病中,有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加强护理观察,重视患者主诉。

  • 标签: 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护理
  • 简介:2017年12月下旬,拜耳公司和LoxoOncology公司合作开发的口服选择性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Tropomyosin-relatedkinase,Trk)抑制Larotrectinib在美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携带NTRK融合基因的成人或儿童实体瘤。之前Larotrectinib已被FDA授予孤儿药资格和突破性疗法认定。该事件是精准医学走向实践的重要一步,也是基于精准医学设计的创新性临床试验-篮子试验(BasketTrial)的又一伟大实践。靶向NTRK融合基因

  • 标签: 小分子激 激酶抑制剂 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专家研发出一种针对B细胞肿瘤的新型抑制剂PI3Kδ/V-IN-01。它是针对激酶PI3Kδ和Vps34的双重抑制剂,能够更强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该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医学学术期刊《癌症靶点》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12/15-脂氧合抑制黄芩素(Baicalein)对硝普钠(SNP)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8周雄性SD大鼠膝关节软骨,采用Ⅱ型胶原消化法提取软骨细胞并体外培养。设置对照组、SNP凋亡组和Baicalein给药组,以0.5mMSNP作用24小时诱导软骨细胞凋亡,以5μM,25μM,50μM,100μM不同浓度的Baicalein作用细胞,确定最适浓度,对照组仅加入同体积溶剂(蒸馏水)。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毒性;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观测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软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Baicalein在各浓度下对软骨细胞无明显毒性,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组软骨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凋亡组相比,给药组细胞活性浓度依赖性地升高(P<0.01);流式检测显示对照组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3.16%,凋亡组27.8%,100μMBaicalein给药组14.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凋亡组AIF出现核内移位,100μMBaicalein给药组AIF核移位受到抑制。结论Baicalein通过抑制12/15-脂氧合活性,进而抑制AIF从线粒体中的释放及核转位,发挥抗软骨细胞凋亡作用。

  • 标签: 花生四烯酸盐12-脂氧合酶 花生四烯酸盐15-脂氧合酶 脂氧合酶抑制剂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二酯III抑制米力农注射液治疗重症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为重症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米力农组(试验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米力农注射液进行治疗,连续5天。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连续5天。治疗5天后进行临床疗效及观察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情况,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评价,观察组患者显效率84%,有效率11%,无效率5%,总有效率95%,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Boston计分评价,观察组患者显效率33%,有效率50%,无效率17%,总有效率8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心彩指标较前均明显改善,FS、EF、SV用药后较用药前增加,左房前后径、左房左右径、左房上下径、左房内径、右室内径、LVEDD、LVSDD、LVEDV、LVESV用药后较用药前缩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的比例反应无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使用米力农注射液能进一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 标签: 米力农,多巴酚丁胺,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功能,有效性,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质子泵抑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患者中使用质子泵抑制的17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使用的质子泵抑制中合理用药所占比例39.08%(68/174),不合理的所占比例60.92%(106/174)。结论我院质子泵抑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需加强监督管理和用药指导,促进质子泵抑制的临床合理应用,提升临床用药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联合应用盐酸美金刚与乙酰胆碱抑制类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评价。方法选取83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痴呆(A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联合应用盐酸美金刚与多奈哌齐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仅单纯应用多奈哌齐进行治疗。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为期四个月的药物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与72.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美金刚与乙酰胆碱抑制类药物可有效缓解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充分改善其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痴呆 盐酸美金刚 乙酰胆碱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研究激素分别联合钙调神经磷酸抑制他克莫司、环孢素A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比较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membranousnepropathy,IMN)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2013年07月~2016年03月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经肾穿刺活检术后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别接受他克莫司、环孢素A与环磷酰胺治疗,共计63例,分为他克莫司组(A组)、环孢素A组(B组)和环磷酰胺组(C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和24h尿蛋白定量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他克莫司组总缓解率均优于CTX组(P〈0.05)。环孢素A组与CTX组比较,总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调神经磷酸抑制他克莫司能明显增加IMN患者的总缓解率,他克莫司的疗效优于CTX,环孢素A与CTX的疗效相当。

  • 标签: 他克莫司 环孢素A 环磷酰胺 膜性肾病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血浆分泌型白细胞蛋白抑制(SLPI)在治疗期间的变化。方法以152例MPP患儿为对象,分析患儿病例资料,并测定入院时和恢复期的血清学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s-CRP)和SLPI。结果所有患儿胸部X线均可见片状阴影,临床以发热(92.11%),咳嗽(83.55%),肺部啰音(71.05%)为主要表现。患儿进入恢复期后,中性粒细胞数和hs-CRP分别为(3.7±1.6)×109/L、(6.8±2.4)mg/L,较入院时显著下降(t=3.973、7.482,P〈0.05)。恢复期WBC与入院时无显著差异(t=0.124,P〉0.05)。入院时SLPI为(9.2±4.6)ng/mL,恢复期SLPI为(12.7±6.3)ng/mL。恢复期SLPI较入院时显著升高(t=3.664,P〈0.05)。治疗7d后,治愈86例(56.58%),好转64例(42.10%),无效2例(1.32%),治疗有效率98.68%。住院时间4~18d,平均(10.2±3.6)d。所有患儿出院时,各项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临床体征消失。结论MPP患儿在发病期间,以咳嗽、高热、肺部啰音为主要症状,X线可见片状阴影,白细胞未见异常变化,但是中性粒细胞、hs-CRP和SLPI有异常表现。

  • 标签: MPP SLPI 血清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