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面对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究竟哪些经典应该先读,哪些论著可后读?哪部佛典是必读,哪种译本可选读?哪些经论最能体现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撰述是随机方便说?凡此等等,均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读经的效率与效果。为此,本文精心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

  • 标签: 佛教典籍 十三经 简释 基本精神 中国佛教 效率与效果
  • 简介:郭店楚《忠信之道》2"化物而不■"末一字读为"废",3"■而者尚"读为"大故而主常",4"大忠不兑"、"不兑而足养者,地也"的"兑"读为"脱"。文讨论的忠信观念要求治民者对待民众像土地化物一样无偏私且无废弃,像四时轮回一样守信必至且没有终止,教养民众不能半途而废,践行忠信之道应该不变不渝,不因任何变故而中断。这种观念可以与《左传》、《礼记》、《荀子》、《管子》等传世文献的记载进行比较。竹书将忠信视为仁义的基础,对儒家政治伦理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整合,这一点在先秦儒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郭店竹简 忠信之道 儒家思想
  • 简介:从帕默尔自己的论述来看他关于汉字表意问题的相关看法,可以得出结论:因为帕默尔是站在广义文字的立场上说话的,才把汉字视为“一种程式化了的、简化了的图画的系统”;因为符号这一术语可以专指其形式,帕默尔才把词这个概念仅仅看成词的声音形式;帕默尔主要是从字形构造和字义的联系的角度来阐释汉字直接表示概念即汉字表意的,他也附带地论及了汉字的超时空性,从而强化了他的汉字表意说。

  • 标签: 帕默尔 汉字表意 字形构造 超时空性
  • 简介:<正>《包山楚》遣策有:四马之凵面271号~①该书《释文与考释》日:"凵,借作鍱。朱骏声云:‘金银铜铁之锥薄成叶者。’面,指马头。墓中有以皮革做的马头护甲,当为鍱面。""面",固然属于头部,但确切地说仅指头前的面部。《说文》:"面,颜前也。"面指颜面,通俗地说"面"就是脸面。271号"面"字前的凵,应是"卢"字。《说文·凵部》:"凵,卢,饭器,以柳为之。

  • 标签: 包山楚简 朱骏 遣策 铜泡 车马坑 兽面
  • 简介:即将落下的夕阳把西半边天渲染得通红通红的,无数片乌云被锁上血色的红边,乌云仍以为还没有泻尽满肚子的雨水,在狰狞着、咆哮着、笨拙地晃动着、张牙舞爪着。那鲜艳的红色光芒对它们的勾勒,越发让片片乌云像一只只生猛的怪兽,在杂乱的西部天幕匕毫无章法碰撒,让人看了瞠里发怵,越联想越索悚。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马王堆帛书《式法》中夹杂着大量楚文字成分,考释难度较大,文字释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式法》中的“晦”、“民”二字,研究者误作“[黑臼]”和“耳”,遂致二字所在前后帛文无法读通。根据《式法》抄本杂糅秦楚文字的书写特点,通过对比战国楚和秦至汉初帛文字中的相关字形发现,“[黑臼]”、“耳”二字实当改作“晦”和“民”。二字所在帛文“晦不可以北徙”、“民痺病嚣死”可以分别在同批帛书《阴阳五行乙篇》和孔家坡汉简《日书》中找到相似的记载。

  • 标签: 古文字 马王堆帛书 《式法》
  • 简介:大徐本《说文·犬部》"■"字,段注将其所从声旁改为"壐",文献多省作"獮",后世相关文献对《说文》的引用亦多与大徐本不同,出现了"■""■""■""■"等形。出土及传世相关文献材料可证诸形实为一字之变。"■"见于战国秦玺,当为小篆所本。宋本《玉篇·犬部》之"■"为"■"之讹。《尔雅·天》释文所引《说文》作"■"或"■",二者所从之"繭"实为"繭"之俗体与"壐"混同之后转写刊刻过程中产生的讹字。

  • 标签:
  • 简介:“中国哲学”的概念与近代意义的中国哲学研究,首先出现于欧洲的法国、德国,其次出现于亚洲的日本、中国。“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则首先形成于日本。“中国哲学”概念在东亚的出现,语境与欧洲迥然不同。它是近代化的产物,其中包含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 标签: 以西释中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研究 近代意义 近代化 必然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七处《荀子》旧注提出质疑,试着从新的角度来补苴前人的说解:“柬理”即“选于礼”;“言辩而不辞’’即“言语明晰而不乱”;“恭敬蹲绌”即“(行)恭敬趋法度及退让之事”;“胜于沙”即“止于沙”;“约者”即“俭约者”;“先祖当贤”即“先主称为贤才”;“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即“学者非必仕,而仕者必学”。

  • 标签: 荀子 释词 志疑
  • 简介:《庄子》内篇乃庄周之代表作,为历代治庄者所看重。先圣时贤对《庄子》内篇虽多有训,然古今《庄》之文仍存有误解之处。笔者多引《庄子》今注中影响较大的曹础基之《庄子浅注》、陈鼓应之《庄子今注今译》为例,不揣浅陋,略陈读《庄》所得,加以训辨证。

  • 标签: 《庄子》 内篇 注释 辨证
  • 简介:宿州位于皖北平原,其语言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研究宿州方言词缀,旨在揭示该地方言现状之上斑,指出该地区的方言特点,以丰富汉语文化宝库。宿州方言词汇中的词缀同普通话一样与实词联系较为密切,但也有其独特的构词特点:宿州方言词缀中的前缀"俺""禁"以及中缀"不子""不老丈",感情色彩义更为显著;后缀"子""儿""头""巴"主要凸显其语体色彩,受地域因素影响较大。

  • 标签: 宿州方言 前缀 中缀 后缀 构词特点
  • 简介:(疒木)儿鼎中的“(塦攴)”字糅合了两种写法,具有重要价值。“■”应为“(疒木)”。鼎铭中的“陈侯”是陈国的首位国君“胡公满”。

  • 标签: (疒木)儿鼎 胡公满
  • 简介:熊十力自中年时期便发愿撰作《量论》,但因世道乱离、疾病折磨、年老神衰以及西方学术文化造诣之欠缺,以致终未成就这一专著。熊十力虽未成就《量论》专著,但其量论思想却在他的其他著述中有着相当充分的展现。熊十力量论包括量智论与性智论两个方面,量智为性智之发用但又假借官能以自逞;量智辨物析理而成就科学,性智不废量智而冥契本体;量智必须提升为性智,才可能避免人生因逐物而堕于物化的后果。熊十力认为,西方文化主体上重在量智,东方文化如儒道佛诸家主体上则重在性智;近现代以来西方量智文化极度扩张,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界造成极其严重的弊害,当今之世,欲救人类,非昌明东方性智文化不可。

  • 标签: 熊十力 量论思想 量智 性智 东西文化
  • 简介:《洛阳伽蓝记》有一些非常用词如"舞抃、奄有、衍业、师锡、唼嗍、檐霤、伦序、褊恡"等,对它们的注释,古今学者多异其说,其间释义正确者居多,也有注释不够精准和引文明显有误者。《汉语大词典》在引例和词时也往往出现引例过晚或漏掉某些义项等现象。

  • 标签: 《洛阳伽蓝记》 注释 引文
  • 简介:缪启愉《齐民要术校》(第2版)是迄今为止对《齐民要术》校勘、注释最为精审的版本,然校书如扫落叶,难以毕其功于一役。本文对《齐民要术校》中“寒热”“虚粪也”等四条校勘、注释进行了辨析、考证,以期对《齐民要术》的文本研究更为准确。

  • 标签: 《齐民要术》 寒热 虚粪也 不用 载聚
  • 简介:从事专业儿童摄影不知不觉已经6年了,我发现,当下的儿童摄影已经不是简简单单记录孩子的成长与表情那么简单了,家长更关注的是照片的时尚性和鲜明的风格,最近的几年,我一直在研究客户喜欢的风格类型,并乐此不疲地在儿童摄影这条路上走着。

  • 标签: 儿童摄影 风格类型 时尚性
  • 简介:《天问》中的"昏微遵迹,有狄不宁。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几句,向来异说纷纭。自王国维划定解释的框架以来,仍有许多字句有待研究。本文通过清华大学藏《保训》篇提供的资料,将《保训》与《天问》所述故事对征,互相发明,以疏通上述《天问》中的疑难字句,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

  • 标签: 《保训》 《天问》 上甲微
  • 简介:作为一种拟制型抢劫类型,法理上习惯将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称为转化型抢劫。要实现抢劫的转化,必须满足主体、主观目的、时空和行为四个方面的要素。基于对现有观点的分析,比较合理的结论是,主体要素上应通过违法性和有责性二层次对是否转化为抢劫进行界定;从严格法条主义的立场,必须严格解释第二百六十九条项下规定的行为人主观目的;时空要素方面要摆脱时间与空间分离讨论的误区,将二者统一,宜认为"当场"只受时间上不间断性的约束;在判断特殊类行为是否可以转化为抢劫时,应当以与转化型抢劫的基础行为有法益侵害同质性与否作为界分点。

  • 标签: 主体 法条主义 时间唯一 法益同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