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硬化狭窄与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比组。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两组的内中膜、血瘀斑块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了解劲动脉硬化狭窄与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动脉内中膜增厚率91%,血瘀斑块发生率74%;对比组动脉内中膜增厚率71%,血瘀斑块发生率4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中94例有内中膜增厚的情况,其中90%发现有劲动脉硬化狭窄,对比组内中膜增厚率为50%,颈动脉硬化狭窄占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狭窄的患者有极大可能患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两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内中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动脉硬化肾动脉狭窄的流行病学状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治疗
  • 简介:颅内动脉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Wingspan自膨胀式支架作为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一种措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随着其广泛应用,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就近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  【摘要】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或动力性病变,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造成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那些因冠心病不幸逝世的明星.2012年11月25日,辽宁舰总指挥罗阳突发心肌梗死殉职,51岁,2014年1月2日,小马奔腾董事长李明突发心肌梗死去世,47岁,2016年10月5日,移动医疗企业“村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国突发心肌梗死去世,44岁。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该病的死亡率于1985年已占各种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该病的护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我将自己对本病的护理体会,并结合学习到的知识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冠心病 护理
  • 简介:1对象和方法本组50例,年龄45~75岁,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AU3PATNER线阵探头,频率7.5MHz,取样容积1~3mm,角度矫正60°之内,要求相对固定.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转向对侧.二维检测先作纵向扫查,依次观察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及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然后将探头转动90°作横向扫查,由下而上逐段进行.观察血管腔内回声,有无絮状物及硬化斑块,有无狭窄,内膜是否光滑,并以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充盈情况.具体操作方法:于颈总动脉(相当于甲状腺上极水平及颈内动脉分叉水平2cm)处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之内径,于C5处测量椎动脉内径.并于相应处多普勒取样,获得多普勒频谱后冻结图像,电脑分析测定,并照像及录像记录.观察测定的具体内容:①管壁厚度(mm);②管腔内径(mm);③有效管径;④斑块大小;⑤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m/s);⑥平均血流速度(m/s);⑦血流加速度(m/s2);⑧血流阻力指数;⑨搏动指数.各项参数均用电子尺测量,设定程序后自动显示屏幕上.

  • 标签: 颈部血管硬化性疾病 诊断 彩色超声波诊断仪
  • 简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供应心脏血流的冠状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病已成为世界人口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在欧、美国家最为常见,据统计,美国人患此病的有570万人,约占人口的2.5%,40岁以上的男性脑力劳动者发病率更高於女性。晚近,此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也日渐增高。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防治 心肌缺血缺氧 世界人口 脑力劳动者 心脏血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预措施在确诊患有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上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治疗的160例确诊患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设置各8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计划应用于实验组患者,与之相对照的对照组则实施常规的护理。结果分析两组在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的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实验组的优势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实际意义。结论值得在临床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其应用于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的效果优势明显。

  • 标签: 护理干预措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不良的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通过影响动脉硬化的慢性炎症反应、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失衡促进动脉硬化的进展及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ASVCD)的发生。通过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可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目的。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心理因素 双心医学
  • 简介:摘要心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血管病,尤其是动脉硬化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快速增长。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控制心血管病负担的增长需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慢病防控方针。本文主要围绕动脉硬化心血管病,阐述了心血管病零级预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概念和措施,以及心血管病预防的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对心血管病预防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心血管病 预防级别 预防策略
  • 简介: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颈动脉硬化狭窄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存储系统中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通过CDFI首次评估为颈动脉硬化中度狭窄(狭窄率为50%~69%),并且于初检后完成12、24、36个月CDFI规律复查的患者279例。记录病变血管残余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并根据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是否进展为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99%)或闭塞,分为进展组(40例)及非进展组[239例,进一步分为稳定组(210例)和改善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服用降脂类药物(阿托伐他汀20mg/d)等对狭窄进展的影响。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这些因素对颈动脉狭窄进展的影响。结果进展组24、36个月时狭窄病变的残余管径较稳定组和改善组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狭窄处及其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和改善组(均P〈0.05)。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OR=2.686,95%CI:1.120~6.442,P=0.027)和吸烟(OR=2.265,95%CI:1.081~4.746,P=0.030)是影响颈动脉狭窄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规律性服用阿托伐他汀是延缓颈动脉狭窄进展的保护因素(OR=0.383,95%CI:0.178~0.827,P=0.01)。结论CDFI可以客观评估颈动脉狭窄的进展。吸烟和高血压是加速狭窄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性服用阿托伐他汀有助于延缓颈动脉狭窄的进展。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进展 危险因素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护理干预在临床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冠心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抽选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甲乙两组各47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两组在不良生活方式上均有所改善,且以乙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冠心病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0~75岁。病程1~15年。结果20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中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剩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做好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防治有助于患者心脏健康水平的维持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