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人体急性时相蛋白(APP)中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在感染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作为协助诊断、监测疾病活动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现就CR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C反应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红斑狼疮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效果,旨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7年12月入住我科的LE患者60例作为研究实施对象,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ualityoflife-100,WHOQOL-100)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全组患者出院时与入院时WHOQOL-100评分较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患者均有大量的健康需求,很多患者因无法及时获得疑问解答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产生懈怠情绪,应尽可能全面周到的帮助患者获取疾病相关康复知识,对保证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红斑狼疮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 2018 年 5月 -2020年 5月来我县麻风病治疗定点医院 治疗的 3 例 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以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单独西医治疗组( 1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2例),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 2例患者疗效佳,分别有 1例显效与 1例有效,单独西医治疗组的 1例患者判定为治疗有效。就两组患者的治疗见效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平均治疗见效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单独西医治疗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能帮助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 2018 年 5月 -2020年 5月来我县麻风病治疗定点医院 治疗的 3 例 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以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单独西医治疗组( 1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2例),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 2例患者疗效佳,分别有 1例显效与 1例有效,单独西医治疗组的 1例患者判定为治疗有效。就两组患者的治疗见效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平均治疗见效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单独西医治疗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能帮助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道1例硬红斑.余某,男,51岁,右下肢溃疡、疼痛2年多,溃疡愈后留下了凹陷性疤痕,左小腿丘疹、溃疡反复发作2月余.PPD试验呈强阳性,胸片示右肺尖钙化病灶,组织病理见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见结核样肉芽肿.

  • 标签: 硬红斑 组织病理 诊断
  • 简介:据天文学家观测,2009年7月19日在木星的南半球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斑痕,推测是由于天体撞击所致。这个斑痕的面积甚至超过了太平洋的面积。该照片是由安装在夏威夷的凯克光学望远镜(KeckⅡ)红外摄像机所拍摄,显示了大红斑在木星上的位置。同时我们从图中也看到地球相对于木星显得是多么渺小。

  • 标签: 大红斑 木星 光学望远镜 红外摄像机 天文学家 天体撞击
  • 简介:这是围绕战国时期一些著名人物展开的虚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嬉笑怒骂,巧妙地把知识和人生哲理传授给了读者,而读者也可以一边快乐阅读一边快乐学习.如果你想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真实故事,不妨去查阅相关资料,你会发现,他们的真实故事一样很有趣!

  • 标签: 病毒 著名人物 快乐学习 战国时期 人生哲理 历史人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Rowell综合征(RS)是红斑狼疮(LE)的一种罕见表现,伴发多形红斑样皮损,血清中抗核抗体、抗La(SS-B)/抗Ro(SS-A)抗体、类风湿因子(RF)阳性。以往文献中有作者认为此综合征是皮肤红斑狼疮的一种特殊变异。作者报道1例64岁女性LE患者和1例51岁女性LE和Sjogren综合征(SS)患者,均伴发多形红斑样皮损,并对红斑狼疮与多形红斑并存的情况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皮肤红斑狼疮 多形红斑 文献综述 SJOGREN综合征 病例报道 伴发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结节性红斑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结节性红斑病例进行分析。显示本病多见于青年或中年女性(女∶男为5∶1),病因感染(链球菌感染50%,此外还有结核杆菌感染者)结缔组织病,淋巴瘤,药物等。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链球菌及结核杆菌等细菌感染可能是结节性红斑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包括结缔组织病、肿瘤、药物等。治疗上应积极驱除病因和对症治疗。

  • 标签: 红斑 结节性 感染
  • 简介:我的大腿内侧有红色斑迹,呈网状,不痛不痒,没有长泡,也没有裂口,也没有其他症状,已经持续好几年了.以前冬天的时候喜欢用热水袋,我怀疑是不是被热水袋烫了之后出现的,可是现在一直都不能消除,害得我天热时短裤都不敢穿了.能否有办法尽快消除红色斑迹,恢复成原样?

  • 标签: 网状 红斑 治疗 大腿内侧 热水袋 色斑
  • 简介: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初是在几十年前被描述,随后陆续有报道称在服用肼苯哒嗪(肼曲嗪,氢氮嗪)、普鲁卡因酰胺和磺胺嘧啶的患者中出现ANCA相关性血管炎、药物诱导的狼疮和药物相关性膜性肾病。文中通过对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DIL)研究进展的综述,认为DIL某些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可以与特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区别开来。不同的药物引起的DIL有其本身特点,文中还就传统的药物和生物制剂引起的DIL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以及治疗进行介绍。

  • 标签: 红斑狼疮 药物诱导 ANCA相关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西医综合治疗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因系统性红斑狼疮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能够促使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安全性较高,利于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西医综合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采取红斑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样本量为56例,均是在2020年1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等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28)。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采取不同方案治疗,即分别予以红斑汤治疗与强的松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红斑汤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 标签: 红斑汤 系统性 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Bazin硬红斑又称为硬结性皮肤结核,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外结核,其皮损表现往往复杂多变,尤其是合并皮肌炎者更为少见,且单从皮疹入手有时较难鉴别,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挑战。本研究报道1例以皮疹-肌酶升高-皮肤肿块为临床特点,皮肤病理缺乏典型干酪样坏死表现且入院后查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为阴性的女性患者,最终应用GeneXpert对皮损部位进行病原学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抗结核治疗后好转。

  • 标签: 皮肌炎 皮肤结核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对红斑狼疮(LE)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仅皮肤科每年发表的文章就有很多,在基础方面如基因的多态性、有关的各种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等等,对阐明红斑狼疮发病机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要取得重大的突破,仍需做很大的努力.

  • 标签: 红斑狼疮 皮肤科 细胞因子 受体 LE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