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站制备的不同规格的红细胞悬液及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容量的统计分析,明确制备的红细胞成分的实际容量,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同时为本市临床输血患者的液体出入量计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站2012年10月-2013年6月间制备的1单位、1.5单位、2单位的红细胞悬液和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容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ml、300ml、400ml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容量范围分别为320.2±31.0ml,230±21.5ml,151±14.9ml,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范围分别为282.8±20.5ml,205.3±17.2ml和130.2±11.5ml,各值均与理论容量的上限接近,综合分析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确定各容量标示量分别为310ml、230ml、150ml及280ml、210ml、130ml,血液容量在标示量的±10%内为该质控项目在控。

  • 标签: 悬浮红细胞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容量 标示量 质量要求
  • 简介:红细胞保存损伤是指血液保存在液体基质中红细胞发生的生物化学与形态学上的改变,红细胞保存损伤是影响红细胞保存效期和临床输血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红细胞保存损伤的主要机制及对策进行综述。

  • 标签: 输血 红细胞 保存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标准。方法先通过计算拟制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理论值范围;再抽取一定数量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称重,通过公式计算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实际值范围;最后对理论值范围与实际值范围综合分析,最终制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容量标准。结果本站手工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标准,来源于400ml全血350ml±40ml;来源于200ml全血170ml±20ml。结论不同地区的血站可根据本地健康人群血细胞比容的参考范围、所用的采血袋、离心条件和分离血浆的方法等因素制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标准。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容量 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分析仪法对尿液红细胞(RBC)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入我院进行尿液检查的162例患者,每例患者取30ml尿液,平均分成3份,每份10ml,分别利用自动分析仪法、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法进行检测,对红细胞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动分析仪法红细胞检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法,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自动分析仪法对红细胞的检测结果优于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法,检测结果更加直观、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尿液 红细胞 检测
  • 简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奶牛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一种传染病。以高热、贫血、黄疸和产奶量急剧下降为主要症状。病程一般为3~7d。2006年以来,笔者共诊治该病56例,由于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均获治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牛附红细胞体病 奶牛 诊治 细胞表面 传染病 产奶量
  • 简介:目的:观察去白悬浮红细胞在制备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制备过程对去白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影响。方法:22份全血当日采集后分别于6和24h内制备成去白悬浮红细胞2U,检测制备前后的各项指标:K+、FHb、pH、Hct。结果: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前K+、FHb、pH、Hot的均值较制备后K+、FHb、pH、Hct的均值低(P〈O.01),且制备前后6hK+、FHb、PH、Hct的均值较24h制备的去白悬浮红细胞K+、FHb、PH、Hct的均值低(P(0.01)。结论:制备前后和制备时间对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有影响(P〈O.01)。

  • 标签: 去白 红细胞悬液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涂片细胞形态与红细胞参数在临床初诊MA与M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0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结果和显微镜下血涂片细胞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A患者MCV.MCH值高于MDS患者RDW值低于MDS患者,MA患者红细胞异形率明显低于MDS患者。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结合红细胞参数可以初步区分MA和MDS。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据vanderHarstP2012年12月6日(Nature,2012.doi:10.1038/nature11677.)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揭示出红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和身体如何调节包裹在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数量。研究人员还利用基因组分析技术让可能参与红细胞形成的基因区域数量增加了1倍,随后对果蝇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鉴定出似乎影响红细胞形成和它们的血红蛋白含量的基因区域。

  • 标签: 细胞形成 基因区 鉴定 血红蛋白含量 研究人员 全基因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分析仪和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相关性及分析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对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3794例随机非离心尿标本同时检测和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尿沉渣分析仪红细胞阳性1085例,阳性率为28.6%;白细胞阳性1462例,阳性率为38.5%;管型阳性719例,阳性率为19.0%;镜检法红细胞阳性872例,阳性率为23.0%;白细胞阳性1333例,阳性率为35.1%;管型阳性695例,阳性率为18.3%,两种方法检测中红细胞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0.3%,差异有显著性(P<0.01)白细胞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1.2%(P<0.05),管型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2.8%(P<0.01)。结论UF-100检测尿中有形成分虽敏感性高,适合大批标本的筛查,但特异性低于镜检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显微镜镜检法 尿有形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提示红细胞信息的临床意义。方法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京都4280干化学分析仪、离心沉渣镜检3种方法对1050例新鲜尿红细胞进行检测,统计红细胞参数并与临床比较。结果120例为肾小球肾炎患者,625例为非肾小球肾炎患者,305例为无症状血尿。结论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提供的红细胞信息准确可靠,对临床鉴定肾小球肾炎与非肾小球肾炎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其他疾病引起的早期血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红细胞信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肿瘤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及网织红细胞(Ret)参数的变化,以确定肿瘤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在放化疗过程中受抑制情况及化疗后的早期恢复指标。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0例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网织红细胞未成熟分数(IRF)进行动态检测。结果IRF于化疗后第5天出现明显下降,而WBC和NEU从化疗后第9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和Ret从化疗后第19天出现回升,而IRF从化疗后13天开始回升,与化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F可作为肿瘤患者放化疗过程中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和恢复的早期较敏感指标。

  • 标签: 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未成熟分数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肿瘤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球计数仪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8例贫血病人为观察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日本产Sysmex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全血细胞测定,对两组MCV及RDW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1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中61例MCV明显降低,RDW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例失血性贫血患者中MCV及RDW均在参考值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例溶血性贫血患者中4例MCV明显降低而RDW则高于参考值范围,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铁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患者全血红细胞MCV降低而RDW增高;失血性贫血患者全血红细胞MCV及RDW无改变,提示红细胞MCV及RDW对初步判断贫血类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红细胞平均体积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传统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操作方法进行改进,简化实验流程。方法通过类传统实验方法,调查正常人群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医学决定水平。结果3.2g/L、4.8g/LNaCl溶液分别有占比14%、32.5%部分溶血现象。结论选择3.0g/L和5.0g/LNaCl溶液作为观察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和增加的观察点,可满足辅助临床诊断疾病的需要,又简化了检验流程。

  • 标签: 渗透脆性 传统法 简易法
  • 简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的一类微生物。该病原体可引起牛发热、黄疸、贫血和产奶量下降等症状。1发病情况2012年7月25日,沈阳苏家屯区王某自家养殖的奶牛发病,病牛消瘦,四肢无力,疲倦喜卧,起立缓慢,病牛倒卧届需较长时间才能重新站立。食欲不振。曾在附近兽医院注射过青霉素,但效果不佳。2临床症状病牛消瘦,精神沉郁,四肢无力,疲倦喜卧,起立缓慢。食欲不振,瘤胃蠕动音弱,腹泻,尿黄。呼吸急促,鼻有灰白浆性鼻液,流泪。眼结膜黄染,口唇苍白。体温是40.4℃,心跳106次/分。

  • 标签: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 诊治报告 人畜共患传染病 附红细胞体感染 发病情况 四肢无力
  • 简介:目的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性肾损害临床和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性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表现。结果1例患者以水肿、蛋白尿、血尿为主要表现,1例患者以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2例患者均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红系增生异常显著。2例肾脏病理改变的共同点为毛细血管袢高度扩张,充斥大量红细胞,间质血管腔内见大量红细胞堆积。2例患者经羟基脲以及抗凝、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能先于血液系统典型表现,肾脏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病理改变以毛细血管袢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为主要特点。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