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发动机在高速、高温等苛刻条件下,零部件表面因磨损而导致装备失效的难题,对纳米润滑材料的摩擦学行为进行研究,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该材料存高速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用扫描电镜分析纳米润滑材料的修复性能。结果表明:自制纳米润滑材料在高温高速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在试验温度140℃时,能够使50CC润滑油的摩擦因数降低20.5%,磨斑直径降低24.6%,摩擦表面温度降低26.6%,同时表现出良好的修复性能。模拟发动机台架考核试验表明,高速运行下,在15W/40CD润滑油中添加纳米润滑材料能使发动机的摩擦功降低2.4%,发动机功率提高3.6%。

  • 标签: 纳米铜润滑材料 摩擦磨损行为 修复
  • 简介:以固溶强化的锡合金作为基体,以石墨和铅作为固体润滑剂,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高速、重载条件用新型固体自润滑材料,研究铅对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摩擦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分析摩擦表面和亚表面的微观形貌与结构探讨铅与石墨的协同润滑机理。结果表明:在-石墨材料中添加铅可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室温拉伸强度;铅的添加可提高-石墨材料300℃以下的高温压缩强度,Cu-9Sn-9Pb-10C在300℃的高温压缩强度为215.3MPa;添加铅可显著提高-石墨材料在高速、重载条件下的摩擦稳定性,并略微降低平均摩擦因数。

  • 标签: 铜-石墨材料 高速摩擦 微观结构 润滑机制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纳米SiO2颗粒(n-SiO2)、纳米SiC晶须(n-SiCw)和碳纳米管(CNTs)3种不同形态纳米相增强基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纳米添加相对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物理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相可以显著提高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其中n-SiCw的增强效果优于n-SiO2和CNTs;CNTs/Cu的减摩耐磨效果优于SiO2/Cu和SiCw/Cu;0.75%-CNTs/Cu(质量分数)复合材料具有高的硬度、优良的减摩耐磨性能,是综合性能最佳的复合材料

  • 标签: 纳米相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粉末冶金
  • 简介:本文对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添加剂的种类及其相应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描述,对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以及表面修饰进行了概括归纳,对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同时对纳米润滑添加剂进行了评述。

  • 标签: 纳米润滑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表面修饰 抗磨减摩机理
  • 简介:以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采用络合反应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出掺杂氢氧化镍超细粉体样品材料,采用XRD、SEM、TEM、TG—DSC、Raman和红外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电池,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充放电结果表明,样品电极具有较好的循环特性.当Cu的掺杂量为5%时,合活性物质80%的样品电极在恒流80mA/g下充电6h,40mA/g放电,终止电压为1.0V时.放电电压稳定于1.260V的时间较长,开路电位为1.462V,放电比容量可达362.976mAh/g,表现出其较高的电化学活性。

  • 标签: 络合反应冷冻共沉淀法 铜掺杂 纳米氢氧化镍 非晶相 电化学活性
  • 简介:摘要:随着碳器时代的到来,纳米科技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纳米技术在总体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要远远比硅积体电路大得多,因此它不但用于电子学领域,而且还能够运用于其他领域。更有效的电子产品其性能改善以及先进制造业技术的发展,将在二十世纪引领着许多产业革命。

  • 标签: 纳米材料 纳米科技 现状 实际应用
  • 简介:纳米SiO2颗粒为增强体,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颗粒对复合材料密度、硬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颗粒的加入,使基体的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但随着纳米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和硬度均呈下降趋势;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0.3%时,复合材料的减摩耐磨性最好。

  • 标签: 纳米SIO2 铜基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分别制备了添加0.75wt%的纳米SiO2(n-SiO2)和0.75wt%Cu包纳米SiO2(Cu/n-SiO2)复合粉体的新型基摩擦材料。采用惯性台架试验机,研究比较了2种材料与未添加纳米SiO2的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0.75wt%Cu/n-SiO2的基摩擦材料,耐热性提高了32%,摩擦因数更稳定,耐磨性提高了2.02倍。经包覆处理后的n-SiO2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优于未处理的n-SiO2。

  • 标签: 铜基摩擦材料 纳米SIO2 摩擦磨损 粉末冶金
  • 简介:被其他材料替代,从而使市场受到损失,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一直是个隐忧,企业虽然已经讨论过这种损失的程度,但很少加以量化。CRU利用自己的数据体系对历史上由于这种替代造成的损失和替代过程的结果进行评估,并对替代因素、受到影响的主要产品及其使用,以及替代的主要驱动器——价格、技术变化和法规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铜市场 替代材料 竞争 生产企业 材料替代 数据体系
  • 简介: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在硅片上制备纳米粒子,发现反应方法、源等条件均会影响粒子的形貌及成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卿)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变源可以控制粒子的形貌变化,而通过此法得到的粉产物纯净但有团聚现象发生,另外源不同制备的粒子结晶度也不同。

  • 标签: 硅片 溶剂热法 铜粒子
  • 简介:摘要: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金属因其独特的性能和重要的应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独特的物理结构,使其成为理想的SERS基底。通过调节孔径/韧带的大小或与其他金属进行表面改性,可以实现SERS性能的可调增强。本文中,我们系统的讨论了前驱体成分、脱合金条件和后处理对纳米多孔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对纳米多孔结构进行调控,有助于开发廉价的SERS基底。

  • 标签: 去合金化,纳米多孔金属,NPC,SERS
  • 简介:经过熔融复合或者原位聚合,填充3%~5%的纳米粒子就完全能够改变塑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阻燃性能。目前,将纳米级尺寸的粒子分散在聚合物内的技术已经在汽车和包装领域得到了应用。

  • 标签: 纳米材料 应用 纳米粒子 原位聚合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 简介: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了国际第一届纳米科学技术学术会议,正式把纳米材料作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公布于世。这标志着纳米材料学作为一个相对比较独立学科的诞生。从此,纳米材料成为继互联网、基因等被人们关注的热点名词之后的又一亮点。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材料界和物理界的极大兴趣和广泛重视,形成了世界性的“纳米热”。

  • 标签: 纳米材料 性能 物理效应 表面效应 扩散 电学性能
  • 简介:纳米科学是21世纪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文中第一次系统地综述了纳米科学从理论研究到制备方法及重要应用领域的有关文献,第一次正式提出“非金属纳米材料”概念和理论,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新颖观点和思路。

  • 标签: 纳米科学 纳米材料 非金属材料